康复行业正大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设备应运而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提升——即单个治疗师能够高效管理多台康复设备。一旦患者熟悉并掌握了康复流程,再结合治疗师的专业评估和个性化处方,这些智能设备便能自主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升康复效率。尽管前景广阔,力之医疗创始人陈彦博士仍然表示:“智能化康复设备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目前不足3%。”

面对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力之医疗果断入局,并迅速崭露头角。自2022年成立以来,力之医疗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迅猛”。陈彦博士透露,今年,力之医疗预计将获批5款康复器械产品,明年10月,团队更有望获批至20款产品。

01

突破三大核心技术,布局智能化康复赛道

力之医疗入局的支撑点,在于其对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创新。在智能化康复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团队着重突破三大核心技术: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研发团队依托广东省智能与康复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东省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力之医疗智能康复装备联合实验室等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团队在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等领域的十几年技术积累,打通了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人机共融机器人的完整技术链条。累计专利10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 120余篇。

对于智能化产品而言,强大的对外感知能力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康复进度以及器械的工作状态。为此,力之医疗引入了一系列高精度生理传感器,如脑机接口和表面肌电传感器等,构建一套完善的康复技术体系,实现对人体生理信号的实时捕捉与监测。

陈彦表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既面临挑战,又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在硬件层面,团队致力于模块化设计,优化穿戴舒适性,特别是在脑电传感器与表面肌电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方面突破。力之医疗对脑电传感器与表面肌电传感器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标准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平台,可实现传感器的跨设备训练,实现评估-训练的数据采集,实现康复数字化闭环。

而硬件只是基础,算法层面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面对数据噪声和跨个体数据差异,尤其是生理电信号的显著个体差异,力之医疗团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标准数据模型,进行特征选择和优化,实现多模态数据的融合。“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团队能够快速、准确地建模和学习生理状态、脑认知以及行为力学等方面的信息,为智能化康复产品的精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陈彦表示。

在执行层面,则由康复机器人进行。陈彦强调,作为执行器,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基于人体运动意图的按需辅助是实现高效康复的关键。为此,力之医疗团队一方面需要解决机器人的安全性问题,使其能够模拟人体大范围运动;另一方面,则重点研发人体运动意图识别和运动能力评估技术,通过实时分析人体运动数据,精准识别运动意图,评估运动能力,进而实现实时的安全辅助。此外,力之医疗已完成脑控机器人研发,对病患上肢、下肢、吞咽等多个训练实现了脑控训练,从外周-中枢-外周的康复模式转变为中枢-外周-中枢模式。

对于力之医疗来说,传感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三大技术模块共同构成了其技术核心,推动临床和产业界不断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化康复解决方案。

02

推出20多款产品,康复效率提升40%

为了实现“智能化康复解决方案”的提供,力之医疗不仅组建了一支超过40人的研发团队,还与华南理工大学携手设立联合实验室,专注于新一代医疗器械的研发。

截至目前,力之医疗已成功推出20多款产品,覆盖神经康复治疗全过程的智能物理因子治疗仪、生物反馈训练、智能运动康复机器人及居家康复设备。实验数据显示,与传统的前置实验组相比,使用智能化康复机器人的实验组在康复效率上提升了4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肢评估与训练系统U100,受访者供图

例如,针对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力之医疗推出了上肢评估与训练系统U100,该产品能够实时模拟上肢的运动动态变化与规律,通过肩-肘-手全上肢运动链训练和双侧协同镜像训练,为患者提供融合运动、视觉、听觉及本体感觉的多维度感官刺激,从而全面激活并促进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与神经系统的协同恢复。

而对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力之医疗则推出了下肢评估与训练系统L100,该产品可实现自然仿生步态和自动转向,突破训练场景限制,为患者提供精确、个性化、逼真的步行训练。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足底压力与各关节扭矩传感器的精确监测与反馈,L100确保了整个运动过程的安全与有效。

对于产品,陈彦依旧向动脉网强调安全性、智能性和有效性三点。“康复机器人需要模拟人体的仿生结构运动,实现大范围的运动,这是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安全性至关重要,特别是肩关节等容易脱位的关节,需要特别关注运动中的二次损伤。”陈彦表示。

因此,力之医疗团队在仿真设计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确保机器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例如,机器人可以智能地模仿患者的步态和步长,实现自主控制的转弯,让患者在早期就能站起来走出去,并自主行动。而在智能性方面,机器人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基础判断,包括运动能力的判断,并在患者的运动能力范围内给予良好的辅助。

03

新智康复-多模态脑控康复机器人

为了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自主性,提升康复效率,陈彦透露,力之医疗团队目前已完成脑控上下肢康复的研究。

脑机接口是关注度最高的未来技术,康复是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要落地场景。多模态脑控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集成了脑机接口、多模态信号识别与控制、机器人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医疗康复设备。它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结合虚拟现实运动场景,形成闭环主被动协同康复训练系统,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效、安全的康复训练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控康复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具体来说,力之医疗利用自有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人机共融机器人的完整技术链条技术,已完成新一代的多模态脑控康复机器人研发,通过自研模块化的脑电、肌电等生理电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与控制技术,以及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该机器人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从外周-中枢-外周的康复模式转变为中枢-外周-中枢模式。

04

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出海,加速市场布局

在陈彦的观察中,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正经历着从粗放式扩张向国产替代及专业化深耕的转变。随着众多高校与企业的纷纷入局,该行业的创新活力正被不断激发。“未来,康复行业势必会朝着三级诊疗体系、远程医疗以及居家康复这三个方向加速迈进。”陈彦如此断言。

作为行业内的创新先锋,力之医疗在多个维度上展开了积极探索。

在康复需求层面,力之医疗正以脑卒中康复为起点,逐步向运动损伤康复、骨科快速围手术期康复等更多细分领域迈进。团队计划推出包括术前记忆训练、术后快速下床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为骨伤科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康复服务。同时,力之医疗的触角还将延伸至疼痛管理、风湿免疫、产科康复等多个新领域,不断拓展业务版图。

而在市场布局方面,力之医疗致力于快速构建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为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的康复科室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再通过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力之医疗将助力终端用户深入了解产品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操作规范,提升其应用效能。

截至目前,力之医疗的业务已覆盖国内八大区域,并计划在明年将市场拓展至全国各省区域。随着产品线的不断完善,力之医疗还将尝试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并率先探索东欧等新兴市场,开启出海计划。

为了加速产品布局,力之医疗正启动A+轮融资。据了解,这笔资金将为团队未来的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和出海计划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助力力之医疗在康复医疗器械行业持续深耕。

关于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

新型生物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广东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端医械院”)是国家药监局、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四部委联合打造的国家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是专注监管科学研究、致力于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创新医疗器械成果转化的省属公益性事业单位。

高端医械院在中国工程院王迎军院士的带领下,聚合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监局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GHWP(广州)学院等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端医疗器械全转化链优势资源,形成以监管科学为引领、“监管创新、技术研发、转化服务、临床推广、数据支撑、投资驱动”为核心的CRMI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建设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高地,实现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