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兆甫(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驾车从滨海大道拐入世纪大道,继续向西行驶约4公里,一栋醒目的单层建筑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隐珠街道警地联动调解中心。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人们带着困扰和诉求前来,希望在这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24年11月19日,首席调解员陈兆甫早早来到中心,身着蓝色工作装,背脊挺直、步伐稳健地走进调解室。61岁的陈兆甫是一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是区法院的一名执行干警。2024年5月,退休后的他作为“五老”代表加入隐珠街道警地联动调解中心,继续为人民调解事业贡献余热。

一场调解会

架起理解沟通的桥梁

调解室内,一张长桌、六把椅子,桌牌上“有话请您慢慢说 我们一起想办法”的标识,如同一句温暖的开场白,传递出调解工作的核心理念——倾听与合作。

2024年7月2日8时30分,一场由陈兆甫组织的调解会正式开始。

这场纠纷的起因是一家机械公司因股东不和,相互推诿责任,导致10户职工宿舍停水断电长达60多天。职工们无奈之下,多次拨打投诉电话,甚至求助媒体,希望引起社会关注,但矛盾却愈发激化。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能来到这里,愿意坐下来谈。这段时间对你们来说都不容易。”陈兆甫以沉稳有力的声音开场,“咱们公司效益一直不错,可是现在公司没法正常运转,职工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企业声誉也受到损失,我想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对于这类事件的调解,有着30多年法院工作经验的陈兆甫深知依靠讲理普法,虽能指明方向,却难以触及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症结。陈兆甫环视一圈,等待大家思考片刻后继续说道:“我们在这里不是为了争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找到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记住,有话请您慢慢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随着陈兆甫的引导,各方人员开始轮流发言,有的无奈,有的气愤。陈兆甫耐心地听着,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记着,五页纸,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人的心声和诉求。

明白了各方诉求和矛盾点,陈兆甫认为首先要打开他们彼此之间的心门,让他们意识到彼此并非敌人,而是共同创业的伙伴。于是,陈兆甫巧妙地提出一个建议——邀请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参与调解,搭起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亲友们的加入,让交流变得更加深入和务实。亲友们分享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讲述停水断电带来的不便,表达对企业困境的担忧和对大家承受压力的理解。

原本紧张的氛围开始逐渐缓和。陈兆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适时地引导大家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陈兆甫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下,当事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成见和怨恨,握手言和。公司股东争相缴纳了拖欠的水电费,为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

八面锦旗

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

“这个方案都认可的话,我们就开始准备协议书。”这是陈兆甫在调解工作中常使用的结束语。准备协议书的时候,也是让他感到欣慰的时候。

2024年7月21日下午,经过陈兆甫的耐心调解,一场财产返还纠纷终于得到化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原来,为扩大生产,江苏一化学公司曾与山东一商贸公司签订加工化学产品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江苏公司向山东公司提供两台机械设备和500吨塑料颗粒,由山东公司负责加工生产,产品可以由江苏公司收购也可自行销售。然而,山东公司在销售产品后,未按协议向江苏公司履行付款义务,导致双方合作关系终止。

在合作期间,山东公司从江苏公司获得了两台机械设备,并自购了部分生产原料。但随着合作终止,这些设备和原料无法继续使用,山东公司要求江苏公司收购这些设备和原料。无奈之下,江苏公司向新区公安机关报案,新区公安机关审查后认为双方属于经济纠纷,不构成刑事案件,于是在2024年7月20日将此案转给隐珠街道警地联动调解中心协助调解。

虽然当天是休息日,但考虑到当事人从江苏远道而来,陈兆甫还是第一时间召集双方坐到了调解桌前。

在听取双方的诉求和理由后,陈兆甫指出了关键点:由于双方合作关系终止,山东公司自购的原材料已成为“废品”,而江苏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如果达成收购意向,双方不仅能解决纠纷还能实现“双赢”。

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山东公司最终同意返还江苏公司机械设备二台,而江苏公司也表示愿意收购山东公司的原材料。

陈兆甫的快速调处,既基于长期司法工作经验,也来自坚持多年的一个习惯:在处理每起矛盾纠纷前,他都会认真研究、仔细思考,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多种调解方案。“司法调解工作绝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公平正义。”这是他遵循的调解准则,也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

自担任首席调解员以来,陈兆甫成功化解信访、物业、婚姻家庭、合同、欠款欠费、损害赔偿等各类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80余件,调解成功率90%以上,收到感谢锦旗8面。

一个心愿

希望更多纠纷被化解

初入调解领域时,陈兆甫满怀信心,认为凭借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满腔热情,一定能解决好每一起矛盾纠纷。“但现实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陈兆甫举例道,近几年物业纠纷一直是基层调解工作的“大头”,因楼房漏水、下水管道堵塞、楼道堆积杂物等引发的投诉较多,“这类纠纷看似简单明了,却往往牵动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引起激烈的争执。”

一次,一位业主因为房屋漏水问题与物业公司闹得不可开交。陈兆甫试图用法律来说服当事人,但对方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死理”,认为物业公司必须承担全部责任。面对这样的局面,陈兆甫意识到,仅凭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转变身份和认识。

于是,他开始总结经验和不足,阅读大量调解案卷,积累调解经验。他深知,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调解技巧,才能将调解工作做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在受理案件后,陈兆甫通常会先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多方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多套解决方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所受理调解的36起物业纠纷全部得到了圆满解决,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他的付出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和感激,社区也称赞他为物业纠纷调解的“贴心人”。

“要做好调解,首先要热爱调解,将调解工作当成事业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把调解工作干好、把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在调解工作中,陈兆甫始终笑脸相迎、微笑倾听,坚持以情感人、以法育人、以诚动人,用心与当事人沟通。他的真诚和耐心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

“人民调解工作有苦也有乐。但最令我欣慰的是,看到一起起纠纷被化解、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案件的当事人握手言和,我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这个时候自己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兆甫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调解工作的热爱,他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陷入纠纷的人们走进调解室,“有话慢慢说,一起想办法”。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宛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