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漳州科技馆正式开馆!
开馆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开馆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省科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林学理,市领导胡栋良、林俊德、林少金、戴鹏飞,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市科协兼职副主席何绍福,市老科协会长张翼腾,省科技馆馆长杨勇,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庆云等出席开馆仪式。
漳州科技馆总建筑面积21790.4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展品展项268项,属省内外颇具规模和特色的一流大型科技馆。
该馆围绕科学探索、科技探新主题脉络,设有基础科学、大国重器、智能生活、人体科学、公共安全、创客空间、宇宙天文等展厅,展品的互动性达90%以上,国内首创圆柱型360度LED裸眼3D、省内最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省内最大电磁大舞台、省内首家对外开放XD特效影院以及展现大国科技自信的大国重器,均属国内为数不多的精典展品。此外,该馆还设有龙溪轴承、古雷石化、华龙一号、片仔癀、九龙迷宫、漳州星空等具有漳州本地特色的展品。
漳州科技馆(新馆)
位于漳州市高新区南星路23号
(市图书馆对面)
2025年1月3日下午
漳州科技馆正式对外运营
运营之后
馆内可容纳瞬间最大容量2500人
单日最大容量超5000人次
将成为漳州公益科普教育主阵地
和科学文化旅游新地标
漳州科技馆楼层索引
一楼:儿童乐园,通过小水果丰收、大小迷宫等游乐设施,展示气流传动、齿轮传动以及虹吸现象原理。
二楼南侧:基础科学展厅,设有镜子迷宫、电磁大舞台、传声筒等。
二层北侧:人体科学展厅。
三楼南侧:为大国重器展厅。展厅以军事科技和创新科技为核心,展示福建舰 AR、鹰击长空、99A 坦克等。
三楼北侧:智能生活展厅。
四楼北侧:科普创客空间,设有太空实验室、探客工坊和虚拟实验室,
四楼南侧:设有4D、XD 两个影院。
五楼北侧:公共安全展厅,设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与自然灾害三大主题。
六楼:为宇宙天文展厅以及天文台。
开馆时间
2025年1月3日后,漳州科技馆进入正常开馆模式。
每周一周二闭馆,每周三至周日开放,上午9:00开馆,17:00闭馆,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场。
节假日开馆及具体开放时间于漳州科技馆公众号另行通知。广大市民朋友可通过线上小程序免费预约进馆门票。
预约方式
关注“漳州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页面底部菜单栏点击“我要参与”,选择“参观预约”即可进入小程序预约门票。
想清晰地观测月球表面吗?
到漳州科技馆吧!
这里设有一架
600毫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
目前
该望远镜是我省科技场馆中
口径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
通过它
我们可以感受浩瀚星空的壮丽
漳州科技馆
点亮了哪些“科技之光”?
新鲜有趣在哪里?
快跟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科技馆新馆外立面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骑360°自行车
科学知识更直观
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神奇的静电现象……
基础科学展厅
围绕着自然界中存在的
声、光、电、磁、力等科学现象
设置了四大主题展区——
声音之韵、光影之炫、电磁之谜、力学之巧
引导观众认知探索
我们不仅可以感受
各种各样精彩的电磁现象
还能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系好防护装备
进行360°的自行车骑行体验
感受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自行车360°骑行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人体科学展厅则以“人”为主线
带领我们探索人体奥秘
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们可通过“DNA探秘”
在游戏乐趣中了解遗传密码
通过“血管楼梯”
沉浸式感受了解血管内部构造
通过“人体剧场”
充分认识人体的精妙与复杂
此外
还可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
感受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将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
享受由内而外的健康与活力
儿童乐园区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听机器人弹琴
未来生活更具体
《天空之城》《我心永恒》……
循着美妙的钢琴声
步入漳州科技馆的智能生活展厅
只见一个机器人坐在钢琴前
娴熟地弹起了参观者点播的钢琴曲
得益于气动结构设计
这个机器人的每个指关节都可以灵活移动
从而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机器人弹奏钢琴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智能生活展厅设置了
“机器人”和“未来科技”两个展区
机器人展区展示当前机器人
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它们不仅可以弹琴
还可以舞剑、画画
甚至与观众进行一场投篮“巅峰对决”
未来科技展区则站在更高的维度
畅想未来科技发展
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种种可能性
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反重力交通”知识
戴上VR眼镜体验太空飞行器的神奇
还可以了解超级高铁、太空电梯等
超乎想象的交通工具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
我们便要乘坐它们前往“太空家园”
VR技术加持
模拟体验更真实
福建舰、华龙一号、北斗卫星导航、
盾构机、中国天眼……
大国重器展厅
以军事科技和创新科技为核心
集中展示了我国
在国防实力和高科技领域的成就
导弹模型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99A坦克、导弹车、
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模型
让我们近距离了解我国威武的军事装备
通过触摸屏操作
我们可深入了解
各种军事装备的制造过程和功能特点
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
还可体验虚拟演练
亲自参与一场“战斗”
感受高科技加持下的现代军事力量
▲一比一仿真坦克模型
▶火箭模型和宇航员服展示区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如何利用已有的科技知识
对危险进行预判、规避?
如何在危险发生时
进行正确的自救、互救?
公共安全展厅
设置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
“自然灾害”三个主题展区
“翻车体验”“火灾VR综合体验”
“地震体验小屋”等项目
让我们学会正确应对各种危险情况
▲模拟翻车实验
▶灾难事故现场还原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来源:闽南日报 本报记者 邱丹燕 李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