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持续迭代、跃迁升维,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强统筹、健机制、聚合力,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文明善治先行,以乡村善治赋能乡村振兴。

01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条抓块统的共建格局

发挥“千万工程”中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用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十条”,建强乡村治理“战斗堡垒”。 一是建好“141”体系。推进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全覆盖,在所有乡镇组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个平台”,全省1.97万个村设置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员84.5万人,构建起机制完善、功能集成、运行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是用好“三员”队伍。联动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文化特派员制度,2024年新选派“三员”2.8万名。配强村级班子,全省70.6%的村配备1名以上大学生,每个村储备2名以上主职后备人才。 三是抓好“三清一促”行动。以村级债务清算、工程清查、合同清理和促进强村公司规范运行为牵引,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建成清廉村居1.32万个、覆盖率78%。

02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务实管用的共治模式

发扬“千万工程”蕴含的务实作风,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创新数智赋能。 一是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全面推行“村民说事” “民主恳谈”等模式,率先制定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引,98%的矛盾和问题在乡、村两级得到解决。 二是构建“浙农智治”主平台。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创新打造“浙农码”,以数智赋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治理。率先开发五级联网的“浙农经管”应用,实现村社家底一库集成、财务审批一网通办、阳光公开一清二楚、穿透监管一览无遗。 三是夯实“法治乡村”基础盘。出台全国首部“千万工程”专项法规,专设村庄治理章节。协力探索法治驿站、共享法庭、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法治实践,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达90%。

03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多维立体的共享场景

坚守“千万工程”蕴含的为民情怀,聚焦服务可及、惠民可感、成果可享,打通乡村有效治理与农民美好生活相互赋能的通道。 一是共享全域和美新家园。推动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五村并进”,成功创建千个“未来乡村”。迭代升级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打造万个诗画江南和美乡村。 二是共享全量增值大服务。构建“农呼我为”快速响应机制,创设“浙农帮帮团”,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数智生活馆,推动政务服务从城市到乡村、从窗口到村头。 三是共享全面文明好乡风。深入推进“浙风十礼”乡村文明实践,“一县一策”制定移风易俗负面清单,用好农村文化礼堂阵地,丰富村晚、村跑、村运等活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04

坚持系统集成,打造协同联动的共融生态

把握“千万工程”蕴含的系统观念,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在共富路上同步实现乡村善治。 一是片区组团促联。推行“多村合作、跨区组团”,实现区域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共同振兴,培育了大下姜、大余村、大李祖等一批乡村振兴“联合体”。 二是街乡共治促合。推广云和“街乡共治”实践,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保障进城农民合法权益的治理机制,让农民进城安心、放心、舒心。 三是青年入乡促融。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强化全链条政策供给,积极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引育乡村治理等“十路”人才,推动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供稿单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