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春江院士现场报告

12月23日,第三届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贵阳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建设智慧农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精彩报告。以下为报告的文字整理内容: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工业装备技术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深度融合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自动化作业、精准化投入和网络化服务,实现了对农业系统运行的全面感知、精准分析和高效控制,成为农业发展内在规律与环境条件下现代科技应用能力的终极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际农业发展的前沿领域,智慧农业融合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三大核心生产力要素,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在农业传感器、AI、大数据、农机物联网及农业机器人等方向展开战略布局。农业技术的演进也经历了从传统化到机械化,再到数字化、自动化、最终迈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体现在电子控制系统、机电液一体化、实时生产网络、精准管理、田间导航与作业系统等方面。我国农业在这一领域正随科技发展不断升级,推动行业创新和现代化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智慧农业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这种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特点,契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其本质是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其关键是注重质量,根本在于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方面,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农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能的目标。同时,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人性化,并具备自主控制安全性和风险的能力。我国农业因其经验性、复杂性、不可控性和高强度等特征,促使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用于优化科学决策、协调多因素运作、智能控制以及机器人替代人工等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慧农业的高技术创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的绿色技术上,其核心科技包括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与地面物联网系统、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智能化装备与机器人、以及智慧农场集成技术等。在最先进的农业智能化技术支持下,农业生产已能够实现从耕种到收获的全程无人化作业,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无人驾驶拖拉机为例,其能够精准完成机械出入库操作,并在田间高精度地展开无人作业。通过区域全覆盖路径规划,不仅提高了作业覆盖面积,还避免了重漏作业的问题。多样化的作业模式,如灯泡、鱼尾和U型转弯,可适应不同场景,实现安全精准的作业;遇障碍时即自动停止,支持遥控熄火停车,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再如,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精密播种作业,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精准区分播种与非播种区域、已播种与未播种区域,以及满足不同播种密度需求,全面提升了播种作业的效率与准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战略研究,在未来,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三方面:绿色——环境友好型,现代——工业化特征,智慧——“大数据+人工智能”。我国农业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进步,并将向着五方面不断发力:

一是加强AI农业研究应用,包括培育农业软硬件、系统集成、农产品追溯、智能信息服务等产业,开展农业智能生产和农业知识服务应用示范,创制一批农业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业、智能服务等智能农业重大技术产品,突破智能农业应用的理论、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等。

二是统筹推进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建立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是大力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丘陵地区土地统一平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把小而散、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望天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道路畅的良田,解决农机无路可走、下田作业难的问题。比如丘陵山地动力机械,要求适应不同果园地形、山地坡度、水果特征和作业方式,部分装备要具有远程遥控、自动避障和智能感知在轨位置功能,轨道运输机还可搭载喷雾机、果枝修剪机等作业机械,以实现综合利用。

四是构建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以生产大数据、加工大数据、流通大数据、消费大数据实现生产源头可追溯、流通过程可控制、供需平衡可响应、应急需求可保障。

五是大力发展农业数字创意产业,使农业生产功能变小,农业生活功能加大,农业生态功能增强,农业科技功能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