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苎麻史

苎麻被西方国家称为“中国草”。关于中国苎麻最早的记载是《诗经·陈风》东门之池篇:“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译文注释:“纻”同“苎”,苎麻。

大竹县是全国苎麻标准化示范基地县,拥有“中国苎麻之乡”“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苎麻生产基地”“四川苎麻之乡”、四川省“优质苎麻生产基地县”等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竹县万亩优质苎麻基地

苎麻在大竹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东晋常璩于永和四年到十年编《华阳国志》的《蜀志》载:“其宝则有……桑、漆、麻、苎之饶。”《巴志》有“桑蚕麻苎……皆纳贡之”。临江(今重庆市忠县)、安阳(今四川南充)二郡各有……桑麻丹漆布帛……足相供给”记载。当时大竹未置县,但其地理位置在“巴”的范围和在临江、安阳二郡之间。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大竹县志》载:“麻漆以异地各良”“故择其最多者,略举一二:苎麻、靛……茨竹、斑竹。”清道光壬午年(1822)《大竹县志·卷三十九》云:“竹地膏腴,人民富有,衣食滋生,麻稻为首。”把麻列为大竹农作物之首。其商贾编又云:“邑产苎,行巴渝,四方之商,辐辏来集其业贾者,聚于城市,散于乡里,所货之物,皆日用所必需”。

民国十七年(1928)《大竹县志·卷十二》云:“竹地多麻……而县属土皆宜麻,为出产大宗,或以织粗、细麻布,制成漂白及印花蚊帐,贩运络绎,远至沪、汉、西安、云、贵诸省,销售甚广”。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统计,大竹苎麻种植面积达到2.56万亩,占熟地面积的4%,全年产量1.59万担。

历史上,大竹人手工纺织以麻布为主,全手工麻布纤维长,结成织物冬暖夏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故而被称为夏布,曾被历代列为贡布,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

民国三十年(1941),国民政府在大竹设立“军政部驻大竹军粮包装征购组”,直接指挥包装材料麻布的收购工作,同时在大竹城区、月华场、石河场、李家场分别成立第一、二、三、四军用麻类生产合作社,对生(原)麻、麻纱、麻布进行统制采购。军用类生产合作社的细则规定:“凡管区内的产户、柔户、织户,经保、甲长担保,皆得为合作社社员,其产品成品,必须全部卖给军用麻类生产合作社,否则以走私论处……”。据当时的石河乡乡长李维苵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七月八日的报告称:“本年七月五日石河逢场,因收购组吴天权、张文杰亏拉3300元,陈祖员及杨烔借用7100元,还强行压价赊买麻布,激动民变,警士鸣枪镇压。”军政部征购组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一月一日撤销,将业务移交粮食部四川粮食储运局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麻销售

20世纪50年代,大竹县被国务院命名为“苎麻生产基地县”,大竹苎麻作为特色农业经济作物赴中国农民馆展出,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大竹农民代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竹县把苎麻生产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抓,使苎麻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苎麻产量、面积跃居全国产麻县之首,常年苎麻产量占全省40%左右,全国10%左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竹县建立起“大麻纺厂”“二麻纺厂”“三麻纺厂”“江水麻纺厂”等一批麻纺加工企业,由原来手工作坊进步为机械加工,随着麻纺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大幅度提高,麻制原料﹙半成品﹚远销国内湖南、湖北、陕西、贵州、云南、江苏、浙江、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国外苏联、韩国、日本等国家。80年代中后期,苎麻生产进入鼎盛时期,苎麻种植最高年份(1987年)面积达近30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2.05亿元;麻农总收入最高年份(1986年)达1.3亿元,成为大竹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大竹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致富,先修路,富了还要富,苎麻是棵摇钱树”。苎麻的广泛种植有效地保持了大竹的生态环境。

进入90年代后,全国苎麻市场疲软,大竹县委、县政府引导麻农重推苎麻品改,淘劣扩优,苎麻单纤维支数达到1800—2300支,苎麻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面积、产量仍位列全国之冠。1991—2000年,大竹苎麻品种质量不断提升,每年以4000亩—6000亩规模逐年轮换,到2003年全县优质率达86%。2004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大竹县“中国苎麻之乡”称号。

到2007年,全县苎麻加工企业固定资产3亿多元,就业职工上万人,涌现出金桥、玉竹、双江、城北纺织等苎麻纺织龙头企业,拥有长纺2.3万绽,短纺1.2万绽,织布机700台,年耗原麻达2万吨,麻纺产品销售全部市场化,自产自销,以质量求生存,主要麻纺产品有精干麻、麻条、落麻、麻纺和麻棉混纺布等。2009年,大竹出台“振兴苎麻产业六条措施”,加强苎麻品改和基地建设;“大竹苎麻”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大竹县机械打剥苎麻现场。

2010年,大竹县获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优质麻纺原料基地。2012年始,大竹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苎麻基地建设和品改项目。苎麻品改给广大麻农带来真正实惠和利益,促使麻农要求品改、自觉品改,到2012年共建优质苎麻基地20万亩,全县总面积达22万亩,品改后优质率提高到96%。同年,“大竹苎麻”荣获“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石河镇获“全国优质苎麻之乡”荣誉称号;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首届“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命名“四川之最”称号、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最大规模首强;“蜀锦牌”苎麻布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名牌”称号。

然而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传统苎麻纺织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为突破传统产业困局,近年来,大竹县集中研发,聚焦市场,培育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院士工作站的龙头企业,创建纺织产业园,积极助推苎麻产业提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7月21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推进大竹苎麻“一县一业”工作启动会在大竹召开。

2020年,大竹县苎麻产业纳入国家“一县一业”试点,挂牌成立全国首个苎麻产业工作站;成立大竹县苎麻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办公室,着力推进全县苎麻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大竹县竹阳苎麻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市级苎麻现代农业园区。

2022年,大竹县出台《关于促进苎麻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苎麻种植、加工各环节进行全面保障,大力支持苎麻从业人员培训、人才引进培养、“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工作,为苎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年,大竹县成立苎麻产业协会。大竹县大力培育玉竹麻业、全畅麻纺等加工企业,以工带农,促进石河、红双鑫等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协同发展,全县苎麻产值达3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3月2日,大竹县召开苎麻产业协会成立大会。

截至2023年,大竹县有麻农4.76万户,种植面积13万亩,约占全国的40%、全省的60%,是全国保持得最好的优质苎麻原料生产基地县。同时随着县内纺织企业不断增加,麻料需求量不断增大,大竹县由原麻基地逐渐转变为苎麻深加工产业集聚地,70%以上的麻料可在本地完成交易。

苎麻是大竹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大竹“五张名片”(苎麻、香椿、糯稻、白茶、绿竹)之一。在大竹县,苎麻这一缕“中国草”正迎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变局。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