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笑话。

一个外地朋友到西安过年,吃到了甜蜜蜜的柿饼,惊讶道:说北方人粗放,谁知道给柿饼上撒糖粉却撒的这么匀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柿饼上的“糖粉”更神秘了,吹口热气就化没了。我们西安人只能呵呵一笑了。

陕西是水果大省,要说关中道最有名的几个水果苹果猕猴桃冬枣柿饼,只有富平的柿饼是再加工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现在就站在曹村镇马家坡村旁边的“柿寿星”下面,粗壮的树干笔直挺拔,树冠繁茂密实,一个个“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星星点点挂在高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棵树据说树龄1200余年,相传当年修建唐皇陵的时候,就有了这棵大柿树:“唐王陵上神仙伞,千年古槐还问老四(柿)呢!”

富平县古称“频阳”,是指“接近太阳”的地方,唐朝有5位皇帝的陵墓都在这里,分别是定陵(中宗)、元陵(代宗)、丰陵(顺宗)、章陵(文宗)、简陵(懿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柿寿星”就位于金瓮山的唐皇陵神道边。

柿子树下的路边,还有一个“陵口窑”,据说就是当年唐皇陵守陵人的住处,有意思的是旁边石碑上有刻有白居易曾写过关于陵口窑的诗——《陵园妾》,描写了唐顺宗嫔妃妻妾守陵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大诗人写这些守陵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运真是不如这棵“柿寿星”。

这棵老柿子树历经千年,现在还是精神矍铄,上面挂满了柿子,说是年产2000斤没麻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陵口窑虽然看着窄小阴暗,可是住过皇帝的。

说当年一个四处行乞的小和尚,有一年讨饭到了富平县的金瓮山。当时正值深秋,山间已觉寒冷。小和尚看到大树下有一口窑洞,就进去呼呼大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早上他饥肠辘辘的醒来一看,上面高大的柿树果实累累,地上熟透的柿子满地。

小和尚捡起落在地上的柿子一尝,味道好极了,吃个肚肚园。饱餐后只觉浑身暖洋洋精力无限。

这个小和尚就是日后大明开国皇帝朱重八,当了皇帝后每年秋天还念念不忘曾救他一命的大柿树,便下令封其为“凌霜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当年还从这里移植了柿子树到了京城栽种,明朝宫内的太监宫女们,见到“柿庙”前排列而植的柿树,都要恭恭敬敬称呼一声“侯爷”。

这就是“柿树封侯”的故事。看看,这个“柿寿星”还是个“凌霜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说法,说穷苦人买不起纸张,用这棵“凌霜侯”肥厚宽大的叶片习字,称之为“柿叶临书”。这两个故事在曹村镇当地广为流传,记录在《富平县志·文物志》上:“唐王陵前神仙伞,千年古木柿树王。皇上亲封凌霜侯,柿叶临书自古留。”

明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就以“富平柿饼”做为贡品进献神宗皇帝朱翊钧,看看这个富平人给富平柿饼打的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平柿饼确实好吃,但是制作确实也不容易。

富平柿树以“尖柿”品种为主,本来很普通。一颗尖柿变成柿饼,要经过采摘、旋皮、挂架、晾晒、捏心、下架、堆捂、出水、潮霜等十几道工序。

有一年朋友拿来好多柿子,我学着制作了一些,虽然没有坏掉,但是口味差的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工序说起来简单,但是每一个都有讲究:采摘要霜降那天开始,吊柿要紧而不密,晾晒要按时捏心,下架后再用布捂几天……

等到柿饼内部糖分渗出凝结,在柿饼表面挂上一层白白的天然柿霜,一口下去软糯香甜,这才大功告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地朋友看看:柿饼上可不是撒上去的“糖粉”!

今年柿子丰收,柿饼价格比去年便宜多了,喜欢吃的可以多多采购了。

柿寿星的柿子都已经熟透了,但是我够不着,都便宜了叽叽喳喳的花尾巴喜鹊了,千年的柿子,吃了可以长寿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