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熟市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通达社情民意的优势,不断强化“人大代表+法院+N”工作合力,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和促推社会治理,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常熟实践。
支塘人民法庭坚持对诉前的劳资群体性纠纷邀请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调解,以此减轻群众讼累,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帮助企业查堵漏洞、防范风险,变“事后解决”为“事前预防”,从单纯的纠纷化解向营商环境综合治理、劳动关系领域源头治理扩展,推动常熟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因董浜镇某送餐公司经营不善倒闭,结欠35名工人56万多工资,工人多次至镇政府及法庭要求解决工资问题。镇政府多部门及法庭联合会商,发挥“海棠无讼”机制的优势,协同联动,由董浜镇人大副主席章伟平共同参与处理纠纷。在多部门的协作下形成合力,多方摸底,了解到该公司尚有一笔债权未收回,在各方努力配合下,最终用该笔债权支付了结欠工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院积极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将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今后在拓宽多元解纷的渠道上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加强对调解组织的指导职能,加强与辖区各单位的交流联系。要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可通过普法小课堂等进行宣传。继续加强法院对企业的法律帮助和指导,为地方民营经济、新业态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供稿|支塘人民法庭
编辑|陈夏芝
排版|戴晓洁
审核|朱文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