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一鱼摊老板专心卖鱼23年,在闲暇时间,用满是岁月痕迹与鱼腥味儿的双手作画。

在大家眼里,卖鱼是他主要任务,画画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可他却在52岁被中国美院录取。

这位鱼摊老板有何过人之处?

而现在的他,又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怎样精彩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画家

在萧山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沈建江的男人,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沈建江从小就对国画情有独钟,为了买一本心爱的国画练习册。

他省下早餐钱,捡了一个月的废品,终于如愿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的他,怀揣着成为画家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然而,现实却像一记重拳,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梦。

沈建江毕业后进入之江药厂工作,微薄的工资、高昂的画材费用,再加上养家糊口的重担。

迫使他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画笔,将梦想连同画材一起锁进了床下的木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药厂经营不善,沈建江不幸下岗,为了生计,他听从老同学的建议,开始贩卖水产。

从零开始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

没钱进货,就借钱;没车运货,就搭别人的便车。

无数个日夜,沈建江都和满满当当的水产箱一起,挤在朋友面包车的车厢里,在刺鼻的鱼腥味中颠簸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建江的水产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2006年,他和妻子终于攒够了钱,买下了第一辆面包车。

从此,夫妻俩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可一旦闲暇下来,沈建江反而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空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里,其他摊主都在打牌喝酒、高谈阔论,可他却觉得无趣至极。

妻子看在眼里,担心在心上,她鼓励丈夫重拾昔日的爱好,别再沉湎于无意义的消遣。

这一席话,如醍醐灌顶,点醒了沈建江。

他从床下翻出了尘封已久的画具,重新开始了绘画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市场开张前画上一段时间;回到家中,他也会挤出时间练习。

就连市场生意清闲时,他也会找个角落,埋头作画。

画画,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妻子惊喜地发现,丈夫的画作竟然如此出色,尤其是那幅《秋江归雁》,更是让她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的天赋不能浪费,一定要找个名师指点一二。"她由衷地说。

沈建江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于是拎着画作,拜访了附近几位颇有名气的画家。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画家非但不赏识他的才华,反而冷言冷语地打击他的积极性。

"卖鱼的就好好卖鱼,搞点小钱吃喝玩乐得了,学什么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奚落,沈建江倍感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

机缘巧合之下,沈建江来到了"萧山农民书画协会”。

会长王柏根热情地接纳了他,不仅免除了学费,还提供免费午餐。

在国画名家赵大安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沈建江的山水画技法日益精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周末市场生意忙碌,上课时常迟到,但赵老师从未责备过他,反而更加用心地为他答疑解惑。

半年后,沈建江带着八幅得意之作来请赵老师指教。

赵老师当众夸奖:"我们这个班,最有希望成为画家的,就是沈建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父母支持的兴趣

沈建江从同学口中得知中国美院开设了山水画写生高级研修班,心中十分渴望能加入其中,但他也能认清现实。

三十年来,他一直在农贸市场里辛勤打拼,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

一年三万的学费,再加上画材、交通、写生等各项开销,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可内心深处,他始终对美院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中国画殿堂级学府同处一城,若能有幸去学习、接受最专业的指导,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沈建江对中国画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

在砖瓦厂工人父亲和农民母亲的朴实家庭中,沈建江于1970年呱呱坠地。

他在砖瓦厂子弟学校念书,生活平淡无奇,直到三年级的一节美术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同学们都在埋头苦练毛笔字,沈建江却感到无聊至极。

他鬼使神差地拿起毛笔,蘸了些清水,在洁白的宣纸上信手涂抹起来。

随着他的动作,淡灰色的水墨晕染开来,仿佛化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建江出生在湘湖边,从小与山水为伴。

眼前的水墨景象,恰似他记忆中的湘湖美景,令他心旷神怡。

就这样,沈建江与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

尽管由于缺乏系统学习,他的画作总如乱麻般杂乱无章,但在他看来,这就是描绘风景的秘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不知道"中国画"为何物,却已然踏上了这条艺术之路。

自从迷上了毛笔涂鸦,沈建江对周遭一切与绘画相关的事物都格外敏感。

一次,他在书店柜台瞥见了一本名为《马骀画宝》的书籍。

售货员告诉他,这是一本国画图谱,里面尽是精美绝伦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建江非常渴望能买下这本图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时,区区一块钱就能买下他几个月的零食,对他而言简直是一笔巨款。

但沈建江并未就此放弃,此后半年,他每天都到书店驻。

隔着玻璃柜台凝视着那本书的封面,在脑海中描摹着书中的画境。

售货员见他如此痴迷,终于破例让他翻阅了书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沈建江小心翼翼地展开书页,铺陈在眼前的青山绿水、亭台楼阁,瞬间满足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所有想象。

他在书海中徜徉良久,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本,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他都要把这本书据为己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明确的目标,沈建江开始了攒钱的日子。

他省下父亲给的早餐钱,闲暇时便去捡拾废品变卖。

一个月后,他终于攒够了梦寐以求的书款,那一刻,沈建江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膛。

他一刻也不耽搁,飞奔到书店,满怀喜悦地买下了那本他朝思暮想的《马骀画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建江的父母虽然不懂艺术,却始终支持儿子追逐绘画的梦想。

他们买不起昂贵的宣纸,父亲就厚着脸皮向他人讨要废弃的牛皮纸,让儿子拿来练习。

更让沈建江感动的是,父亲竟然咬牙拿出十元钱,供他参加了为期十天的美术培训班。

这对普通工人家庭而言,无异于一笔巨大的投资。

虽然只是短短十天,但这段经历却让沈建江深刻意识到,业余自学与专业学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中国美院学习

2022年6月,沈建江的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开始自食其力。

他试探性地向妻子提起美院的高级研修班,没想到妻子竟爽快地表示支持。

多年来,她目睹丈夫为了这个家庭不懈奋斗,如今生活条件好转,她愿意支持他去追寻内心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沈建江收到中国美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他的心情难以言表。

从此,他的生活进入了"国美时间":清晨四点起床进货,七点半准时开张,九点前赶到学校上课。

刚开始的两天,他满脑子都是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班同学中有退休的美术教师、画廊老板、专业美术生。

还有连续两年学习高研班课程的退休姐妹花,个个都有扎实的美术功底。

反观自己,完全是靠临摹画册自学而成,与他们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一时间,沈建江甚至产生了气馁的念头。但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咬牙坚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堂上,他专注聆听老师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绝不放过任何细节。

下课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回市场帮妻子收摊,回到家中便立即投入作业的创作,常常画到九十点才吃晚饭。

他给自己定下了铁律:作业做不完决不休息,有时实在熬不住了,就第二天早起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后,老师当众表扬了沈建江,称赞他天赋异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从小学习美术,现在定已是一名画家,这番话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如今,沈建江已是萧山农民书画协会和萧山美协的会员,但他的目标还远不止于此。

他希望终有一天,能成为杭州美协、浙江美协乃至中国美协的一员。

这些目标,将支撑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哪怕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他也在所不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次进修的机会,沈建江倍加珍惜。

在回家的地铁上,他常常因过度疲劳而昏睡过去,一路睡到终点站才被乘务员唤醒。

尽管已年过半百,体力每况愈下,但他依然坚持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沈建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不易的励志传奇。

从一个普通的农贸市场商贩,到考入中国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的学生,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