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到农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在江苏省广袤的田野上,一场农业现代化的革命正悄然发生,“无人化”农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了解,依托各类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全省目前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智能农机遍地开花

无人作业成常态

江苏省的田间地头,智能农机装备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植保机到精准作业的播种机、收割机,这些高科技装备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力劳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讯江苏

走进扬州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这里已经建成了一个典型的“无人化”农场。在这片1.03万亩的土地上,田间作业的均为无人驾驶的新型农机。从植保机、拖拉机到插秧机,这些农机都实现了无人驾驶,作业自动形成轨迹。园区负责人陈朝云介绍道:“现在,我们只需要在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点一下按钮,指令就能精准下到某一台机器上,实现精准作业。”

在江苏省,这样的“无人化”农场还不少。在盐城市响水县大有镇康庄村,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更是将无人化作业演绎得淋漓尽致。6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撒向稻田。不到80分钟,530亩稻田的防虫工作就完成了。康庄村党委书记张玉海介绍道:“这些无人机带有4个旋转喷头,360度全方位喷洒,相比人工,效率提高了数倍。”

这些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据统计,江苏省的“无人化”农场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每亩可节约成本约300元,增产约50斤,减药约5%。

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

农业生产精准高效

除了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江苏省还在积极推进农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在扬州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智能泵站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管线已经架设在田边。园区负责人陈朝云介绍道:“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墒情等数据,并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同时,园区还建立了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实时显示各田块的小气候环境数据和土壤湿度、墒情等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讯江苏

在昆山市陆家镇“无人化”农场,也布设了许多农情传感器,收集到的四情数据都能实时传输到系统平台并反馈至大屏上。通过这些数据,农场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农场还通过引入无人机巡田、智能农机自动避障等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而在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的“无人化农场”,通过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农机、大数据、农艺知识库及AI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农场在农机上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农机作业的全程数字化管理。从作业派活到数据生成,再到工资结算,整个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同时,通过小型气象站、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农场能够实时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为精准灌溉、施肥、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无人化农场遍地开花

江苏省“无人化”农场建设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推动。近年来,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无人化”农场建设的扶持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讯江苏

在资金扶持方面,江苏省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建设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项目,打造以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为支撑、智慧农机示范基地为节点的全省智慧农机示范推广应用网络。这些资金的投入,为“无人化”农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技术研发方面,江苏省政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攻克解决无人机械化除草作业、智能农机自动避障等装备和技术难题,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已经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和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在标准规范方面,江苏省政府还牵头建立统一标准,确保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高效协同作业。

在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江苏省的“无人化”农场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经建成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达到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的“无人化”农场建设还注重示范带动功能。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无人化”农场不仅自身实现了高效生产,还带动了周边种植大户转型升级,提升整体收益。昆山市陆家镇“无人化”农场也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装备,为周边农户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文/常山

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微讯江苏、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