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上演一场生死营救:当天,车厢内有乘客晕倒,已无心跳且呼吸微弱,驻站民警、值班站长、值班员等及时为其做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AED(体外除颤器)。经过6轮电击及心肺复苏后,乘客终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成功捡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应该在城市公共场所加快普及推广AED,为生命保驾护航。”今年两会,闵行区人大代表吴琼带着这样的建议来到现场。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心脏骤停者“黄金4分钟”的“救命神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加强AED配置管理使用的建议或者提案,社会各界的呼声也随之增加。吴琼在调研时发现,目前,闵行区AED设备的整体配置率仍相对较低,加强AED配置、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水平,依旧任重而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布不均、知晓率较低

“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脑卒中等急危重症死亡的人数超过1000万,其中约80%发生在院外,而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仅为1%至3%。”在吴琼看来,闵行区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AED的设备配置及普及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发凸显。现阶段,上海市AED配置及使用的实际情况是“数量少”“找不到”“不会用”。“当前,AED设备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型公共场所,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人流量大且容易出现意外的街道、公园等场所配置相对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琼在调研中发现,在已配置AED的站点中,志愿者数量不足培训不够系统全面缺乏持续性的培训机制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AED的使用技能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调查,在部分老旧社区、偏远地区的公共场所经常出现难以及时找到AED设备、紧急情况下不会使用等情况。“就算急救员参加了急救知识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实战经验。”在吴琼看来,现阶段,不仅存在点位分布不均的问题,还有培训内容单一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难题。

鼓励多方力量参与

AED设备进入社会,有政府采购、慈善捐赠、企业自采等多种方式,来源清晰,而归谁管理和维护往往很模糊。“AED是有使用寿命的电子产品,其内部电池与电极片的寿命约为3—5年,如果监管单位不能做到及时监管与维护,会让AED丧失功能,成为摆设。”吴琼说。

为此,吴琼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尽快增加AED数量。“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开募捐慈善项目,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资金购买AED设备,捐赠给有需要的地区。”至于点位增设,吴琼建议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场所类型历史心脏骤停事件等因素,科学规划AED设备的点位设置,并加大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学校、人流量大及容易出现意外的公共场所的AED配置力度。同时,可利用大数据,对AED设备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优化点位设置,提高AED设备的利用率和覆盖率。

针对“不会用”的情况,吴琼建议通过社会化培育和发展急救技能志愿者服务保障队伍,面向校、社区、工厂、商业区、公共交通等重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及广大公众,大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人员复训。“我们应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AED志愿者和救护员的培训和配置工作,尤其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老年人群体集中的场所,应加大志愿者的配置力度,并确保每设置1台AED的站点至少配备合适比例的志愿者和救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提升应急救护联动能力

吴琼认为,在增加点位的同时,加强救护员培训与红十字会急救员培训之间的衔接和合作也至关重要。“应该加强针对老年人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的急救知识培训。”关于如何让培训内容更加丰富专业,吴琼建议建立救护员志愿者库和专家库,为不同场所和人群提供专业的急救支持和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ADE的配套延伸,还有没有其他资源联动的可能性?为此,吴琼也大胆提出了设想:“如果AED启用的同时,120急救也同步启动,会不会拯救更多生命呢?”为此,她建议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加强AED设备与急救机构的联动,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

吴琼认为,应该持续加大AED配置力度、加强AED维护与管理、提升公众急救意识与能力以及完善急救体系与联动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上海公共场所的AED配置与救护能力,为市民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健康上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将急救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对配备的急救设备加强巡检,确保紧急时刻能取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杨陶然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