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建校投入使用,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数智化……新年伊始,北京多区召开区两会,明确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例如诸多新建校投入使用,持续增加中小学学位,以满足不同学段的需求。此外,智慧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是2025年各区教育重点工作。具体有哪些内容?一起来看!
多措并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增加学位供给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满足市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各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2025年,北京教育地图上将有一大批在建项目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各区还注重通过优化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建设,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届时,也将满足各区中小学生和幼儿“就近入学”的需求。
西城区将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加大中学学位建设,在新街口街道、陶然亭街道、白纸坊街道、广外街道等多地新增教育资源并投入使用,继续增加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以上。
海淀区今年计划新增中小学学位7900个,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扩增中小学学位8054个,积极应对学龄人口达峰。
丰台区在今年将加快北京十中国望府校区、丰台五小望园校区、首钢二通厂配套小学、高立庄保障房配套小学、天悦壹号配套学校、王佐小学综合楼、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二期)装修改造、装备配备和信息化设备配置工作,完成丰台五小等五所学校闪建教室建设,力争2025年投入使用。同时,全区还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整体谋划各学区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石景山区将在2025年改造完成171中学老山西里校区,基本建成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和衙门口配套小学,加快开展琅山苗圃和广宁村、北辛安配套学校前期工作。
房山区在今年将实现河北中心校并校改造建成投用,北京二中房山分校实现开学,计划新增优质学位1440个。清华附中房山学校高中部也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同时,房山区还将开工建设邢家坞小学、青龙湖实验学校,加快推动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等6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通州区预计扩增学位7000余个,保障完成2025年2.2万余义务教育学生入学工作。全区推进新建4址幼儿园具备开园条件,扩充公办学前学位1140个。
顺义区则将重点推进小左各庄小学等新建工程,计划新增学位1920个,并加快推进多所学校的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手续办理。
昌平区则坚持“新建必优质”的原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北师大昌平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实验学校效果图
密云区今年将加快推进北京第二实验学校、檀营小学改扩建、朝阳滨河学校(一期)新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第八中学新建、第七小学改扩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
在加强学位供给的同时,北京各区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西城区“小而精”“小而美”学校在各方面均有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有亮点。2025年,西城区将继续推进“小而精”“小而美”2.0建设,借助“专家智囊团”力量,推动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并以此为模板,形成核心区新优质学校成长模式,让更多学校因此受益。
今年,海淀区将继续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目前已累计形成43个教育集团,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全部集团化。此外,海淀区还将构建更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扎实推进13个国家级改革实验项目。同时,海淀区还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强化以跑步运动为主的中小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举办更多中小学生体育赛事。
丰台区将持续探索教育发展理事会成员与学校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区领导任普通校第一校长和社会知名人士任学校名誉校长机制。继续办好宛平教育论坛,整体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动项目学习常态化实践,发挥学科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以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教育教学品牌项目为引领,深入实施“五育并举”,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育人效果。
石景山区在今年将积极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成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打造课程、资源、师资开发交互平台,扎实推进北大附中石景山科学高中建设。
门头沟区将在全域实施普通高中“1+3”贯通培养模式,打通学段壁垒,实施迷你学期制改革,开发精品研学路线,推动城乡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构建“五纵八横”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地图,释放山区小规模学校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学生共享双倍教育资源。
大兴区坚持“内培外引”工作思路,科学规划资源布局,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等方式,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密云区将加强教育集团、学区、共同体建设,继续开展“互学互评”交流活动,提高工作实效。加大与市区名校结对力度,落实合作计划,扩展结对校合作范围,整体提高全区中小学办学水平。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25年,北京市各区通过人才引进、培训提升、交流轮岗等多种方式,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丰台区印发《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方案》,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24-2025学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全职交流1583人,参加兼职交流154人。丰台区推进管理改革,印发《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今年丰台区继续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内升外引”,加强系统内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与激励,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围绕能力提升与结构优化,加快干部选拔任用和分层分类培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落实“区管校聘”,深化教师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跨校任教的工作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石景山区则将继续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十百千”工程,健全教师职后培养体系,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研修等分层培训项目,以市、区级培训为引领,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大兴区通过建强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持续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等方式,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开展导师带徒“1+N”与“5+M+N”教研活动,优化师资结构,统筹资源调配及教师培训工作,完善教育人才库建设工作方案。
推动教育数字化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年,在北京市教育两委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大中小学的应用日益广泛,校园的“智慧”程度不断升级,同时各区陆续成立区级创新学院,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25年,北京各区将加大力度推进教育数字化,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2024年,海淀区新增8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多维度、深层次、全贯通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5年,海淀区将继续扎实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西城区将在全学段统筹提升贯通培养力度,发挥15个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作用,全面落实西城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门头沟区则将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开展“多师学习”,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房山区在今年将开展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各校落实中小学科学教育要求,拓展高校创新人才基地,依托三级培养体系, 以“两节两营” 为载体,构建“发现—培养—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深入探索贯通培养路径。
顺义区将通过区级双师互动课堂教学平台及25所初高中校、5所小学集团校的90间输出教室、430间输入教室试点建设,推动区域双师互动教学应用新模式;完善研修资源库建设,丰富资源种类,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小初高贯通资源库”,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打造顺义智慧教育新生态。
大兴区统筹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持续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学和教研项目研究。深化区域思维型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性评价改革,以智慧课堂研究项目和数字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充分应用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此外,各区还注重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社会资源的合作,探索科技企业与中小学校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如丰台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密云区则依托区级双师互动课堂教学平台等试点建设,赋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为北京市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李继君 张秋颖 付磊
苏珊 娄雪 张娜
智雨荷 王小艾 姜思瑶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