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阵阵,鸟鸣声声,天蓝水碧,树绿草青,绿意盎然的公园,总能轻易让走进它的人们变得祥和安宁。
午后或晚间,到公园“散散班味儿”,即便只是简单地走走停停,也能收获满满的快乐。
打工人纷纷表示:“公园20分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那么,这看似平平无奇的公园之行,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01 公园20分钟:简单却有效的放松方式
“公园20分钟效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一篇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哪怕只是静静地坐着,不做任何运动,也能显著提升人的幸福感。这种效应在公园或其他能感受到自然气息的地方尤为明显,只需逗留20分钟,就能显著减少压力。
对于忙碌的打工人来说,这20分钟简直是“精神快充”。
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准备,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只需慢下来,在附近的公园里走走停停,看看花草树木,听听鸟鸣虫叫,就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
这种放松方式之所以受到追捧,不仅是因为它简单有效,更是因为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渴望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放松方式。而“公园20分钟”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开销,就能让人们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02 公园:逃离“水泥森林”的避风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对于身处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人来说,公园无疑是一个逃离“水泥森林”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忘却工作的烦恼,放下生活的压力,享受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不同于山野乡间,城市公园具有超高的“可及性”。无论是大型公园还是小微绿地,都能让人们轻松抵达。这种便捷性使得“公园20分钟”成为可能,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在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公园,在中国是供人休息、漫步、啜茗、闲谈、沉思、觅句的地方。”
在公园里,人们可以慢下脚步,戴上耳机晒太阳,坐在湖边发发呆,躺在长椅上吹吹风。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能让人们的“五感”得到激活,烦恼暂抛脑后。
特别是在海口这座城市,公园随处可见,绿树成荫,面朝大海,自然风景净化眼睛,寻常烟火熨帖人心。
公园散步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我疗愈方式,无论是远离人群放空自己,还是靠近生命感受生机,都有舒缓压力、缓解焦虑之效。
03 公园20分钟:科学依据与现实支持
科学家认为,身处自然环境20-3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皮质醇(压力荷尔蒙)含量约10%,从而减轻压力。同时,自然环境能够舒缓前额叶皮质这一大脑控制中心,帮助其更好地恢复活力。
近年来,多地开展“留白”“增绿”行动,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幸福半径”。这些行动为“公园20分钟效应”的释放提供了现实支撑。无论是综合公园、主题公园,还是小微公园、街心公园、口袋公园,都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同时,对公共空间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公园和绿地更加清净洁净,适合人们漫步闲谈、沉思放松。
这些变化使得“公园20分钟”变得更加可行和舒适。
慢下来不是停滞不前,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躺平和摆烂,
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只是放慢脚步,允许自己偶尔放松紧绷的神经。
多看一眼路上的绿树和繁花,多听一听鸟叫,多闻一闻花香。
正如大家所说:“人就是活一个心态,要学会享受自己和地球的约会。”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
我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当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时,不妨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公园20分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方式。它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愿我们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