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外国人最爱来哪座中国城市,桂林肯定榜上有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殊不知在桂林内部,也有一处不输阳朔的小众秘境。这里隐藏着大自然的脉络,和人类精耕细作的宝藏。
10月中旬,我们驱车来到了距离桂林80多公里的小镇——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站在山顶就能俯瞰的小县城,龙蟠虎踞着数万块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世界梯田原乡。
桂林甲天下景点,
是龙胜梯田
落地广西,我们就马不停蹄赶往心心念念的龙脊梯田,只是去往梯田的这段路程,实在是 太 不 方 便 了!不仅公共交通很不方便,自驾的盘山公路也并不好走。正如它的名字“龙脊”,我们好像蜿蜒行驶在龙的脊背上。
道路狭窄急转弯又多,一边是崖壁,一边是河流,晚上天黑后有些山路甚至都没有路灯,特别提醒新手司机一定谨慎前往。因为到得太晚,我们就早早在民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被民宿外面的梯田景色所震撼。从山脚蜿蜒至山顶的民宿,与梯田比邻而居,真正实现与景点零距离。在这里,两眼一睁就是看日出,两脚一迈就是稻谷香。
日出之时,金光笼罩整个山谷,梯田就是那最优美的轮廓曲线。目光所及之处,小山如螺,大山似塔。从海拔200米到1450米,皆是连缀成片的梯田,最大坡度可达50度,最多层级有1100多级。
对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龙胜是真的够宠。
金秋丰收的时节,是龙脊梯田最美的时候,已经成熟饱满的稻谷随风摆动,等待收割。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等一年”,当地还特意制定了统一收割时间,硬是将漫山金黄拖延到了最后一刻。
而且当地少有现代化机械,一年两度的耕种,靠的仍是手工劳作。丰收时节,几乎要全村出动,弯下腰,人就埋入了起伏的稻穗,割下的草垛又垒起了一个个小山包。它不仅是打卡点,更是庄稼人“粒粒皆辛苦”的期待。
△金黄的水稻正在等待收割,先民们改造自然的智慧令人惊叹。
果然没有中国人种不了的地,如果有,那就因地制宜。
这片从地形地貌上来说不宜耕种的土地,愣是被老祖宗“精雕细琢”,从山脊上砍削出数万块狭窄平田,开垦成一件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完美融合的艺术品,养活了世世代代的龙胜人。他们今天依然以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自给自足。
天下第一长发村,
在龙胜古寨
欣赏着层层叠叠的梯田美景,我们一路下山,碰到不少当地村民,其中不少人都身着各式民族服饰。
这里有很多长发姑娘,身穿蜡染棉布拼接的百褶裙,远望如桃花般鲜艳的大红色。她们,是来自以颜色命名的红瑶族。
开垦龙脊梯田的,正是壮族和瑶族的先民。时至今日,他们的后辈仍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生活。
△修筑在梯田之上的古壮寨,适合在这里来一场country walk。
如果你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拍照打卡,不妨跟我们一起,在半山腰的龙脊古壮寨,进行一场country walk。
它是当地民族原生态的代表,脚下的石板路、石板桥,皆是当年由村寨的能工巧匠到大山里寻来,再由村民前往开采,最终合并而成的,因此经年长存。当我们行走其上时,似乎千百年前的山风还在耳边回响。
这个千余人的壮寨,守护着原始的建筑格调。其中几处百年老屋,至今保存完好。
△青石板路,飘荡着悠长的岁月回音。
这些老屋是典型的干栏式吊脚楼,采用传统木质榫卯结构。推开窗,仿佛还能看到壮族姑娘在楼上梳洗妆发。而现在,我们站在窗前,在古寨悠长的山风里留下片刻身影。
旅程第三天,我们来到山下的黄洛瑶寨,当地一位红瑶族的阿嫲,向我们展示了衣服上的“老虎爪”。相传过去山上有老虎出没,咬人时把爪印留在了衣服上,人们为了让老虎退让,就在背后绣上相同的图案。
“以前的老虎咬过去,它的爪子印在这里。现在我们继承它,绣在这里,背上。”
△红瑶族阿嫲向我们展示精美的手工刺绣。
这些古老的生活习俗,红瑶族保留了很多。比如红瑶女性从18岁开始就不再剪发,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成为了她们的标志,黄洛瑶寨也因此得名“长发村”。
△从山顶向下俯瞰,黄洛瑶寨在河谷中若隐若现。
我们看着那一头散开的秀发,是打工人不敢奢望的长度与发量,不去拍洗发水广告简直可惜。如果古希腊有掌管头发的神,那一定是红瑶女的模样。
△长发村的姑娘们,世世代代在这潺潺流水中清洗头发。
其实,她们的养发秘诀无他,就是对长发的信仰。生活中脱落的发丝,都会被一根根收集起来,再一起盘进长发当中。这些令人惊叹的“壮举”,不过是来自每一天的日常。
龙胜县城文学,
以不变应万变
离开黄洛瑶寨后,我们驱车返回龙胜县城,一路沿着山谷,路上车辆并不算多。
这个坐落在山缝缝里的迷你小城,依山而起,傍水而居。秀美的风光、低廉的物价、闲适的节奏,让我们觉得好像来到了避世桃源,这里的一切都是淡淡的、慢慢的。
△山水之间的龙胜小城,宛如一幅水墨画。
风雨桥,是不变的木质黑瓦;菜市场售卖的,是不变的本地新鲜山货;信步闲谈的行人,流淌着不变的超绝松弛感。我想也许龙胜的县城文学,就来自这日复一日的“不变”。
松弛的龙胜人,一天要从热腾腾的米粉开始。因为我们到得太晚,错过了最正宗的桂林米粉,只好以宽粉代替。
铺上卤肉、浇上卤汁,再按照个人喜好放入各式佐料,无论干拌还是加入骨汤,一口下去,味蕾瞬间被浓郁的广西味“攻陷”。而且仅需5元一碗,包吃过瘾,每一颗被“沪币”“京币”伤害过的心,都能在县城得到抚慰。
△我们的味蕾,被桂林米粉的“广西味”所攻陷。
就连龙胜商贩,似乎也有着超前的精神状态,哦不,经营状态。当我们来到县城的灵魂——风雨桥下的菜市场,发现这里鲜少听到吆喝叫卖,刚从山里摘的、江里捞的蔬果鱼鲜,就这么水灵灵地摆了一排。
△建在风雨桥下的菜市,感受一场人间烟火。
碰到来买菜的本地人,有的还身着民族服装,好像要去参加盛会。他们不慌不忙,和老板说说笑笑,碰到熟识的街坊邻居,索性就坐在江边的石墩上,一碗油茶一包烟,晒晒太阳聊半天。
到了夜晚,江边的空地不仅有烧烤摊,自然少不了跳广场舞的阿姨阿嫲。两岸华灯初上,高低错落的民居排成一列,让人恍惚这是洪崖洞、千与千寻,还是误入了阿嫲们的舞蹈世界。但谁说这样的日子。不是赛过神仙?
△热闹的广场舞,点亮了龙胜的夜生活。
很少有一个地方能像龙胜,兼具世界级的大气美景与最质朴的县城日常。错落的梯田、古老的村寨,唤醒了我们血液里对土地和村落的依恋。而平静流淌的江水,也一如这里的生活,它一点都不city,但总让人感到安心。
△薄雾笼罩着,日出时分的龙胜县城。
这就是龙胜,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它值得有一席之地。
读完点个【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