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发展的坚实支撑。

回首2024,市南教育锚定“国内一流,青岛龙头”的发展定位踔厉奋发,加快构建新时代“最优教育在市南”高质量发展体系,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循光奋进,2024年时值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而不断深化与探索“最优教育”品牌的市南区也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无论是区域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均达到100%,还是在全市率先设立尊师爱师基金,抑或是接连在多场重量级大会上做典型发言……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不仅彰显了“最优教育”的含金量,也见证着市南教育一年来的丰硕成果。

教育观察第107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提效益促均衡

集团化办学带来“家门口”的好学校

立足当下,“公平”和“质量”,依旧是贯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词。

2022年,青岛市发起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到2024年,要培育推出一批家门口好学校(幼儿园)、优质教育集团和教育强镇,各区(市)基本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集团化办学作为满足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关键举措之一,也在三年行动计划中被重点提及:到2024年,全市幼儿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50%,薄弱中小学参与率达到100%,推出一批特色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示范性联盟和教育集团。

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市南区,在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后,主动作为,推动集团化办学向多样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双100%,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道,展现出了“青岛龙头”的担当与作为。

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三年来,市南区不断优化“西提扩优、中扩倍增、东优协同”的立体交互式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横向上立足学区制与优质初中打造教育共同体,辐射带动学区小学协同发展;纵向上实现“一集团一高校”“一集团一院所”“一学校一科学家”强强合作,探索幼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

目前,市南区已打造出4个“融合型”教育集团、10个“聚合型”教育集团,实现优质师资交流、优秀课程共享和更多学生间的交流共学,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3年成为青岛一中教育集团第一所融合型成员校以来,青岛一中市南分校通过文化共融、管理共通、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在小初高学生十二年贯通培养、干部教师队伍贯通培养、特色育人等方面不断探索,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倍增,开创青岛市强校提质特色路径。

2023年,学校实现大提升,成为全市普通中小学教育集团典型;2024年,学校再次实现突破,各项指标较2023年实现倍增。

不同于青岛一中教育集团的“融合型”模式,作为“聚合型”教育集团的代表,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拥有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1所初中核心校以及青岛南京路小学、青岛福林小学、青岛澳门路小学3所小学成员校,通过做实党建引领融合、教师培训融合、德育活动融合、国际理解教育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融合以及集团文化相融合,着力破解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整合、师资队伍、管理协调、学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以来,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收获了扎实的办学成果,获评2023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教育集团典型,同时核心校与成员校也曾分别荣获2024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等部、省、市级殊荣。

每所学校都精彩,每名师生都出彩。在市南区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得如火如荼的背后,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驾护航。

在顶层设计方面,市南区建立了区域集团化办学工作专班,制定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各类型教育集团管理办法、集团化办学发展性评估方案、考核细则等依据文件,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规范有序;在教科研训方面,市南区建立教科研联动统筹管理机制,形成教育集团“大课程”供给链,“全骨干”培养链,“优培育”生态链,落地“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一体化教研,以跨校课题研究助推破题攻坚,以跨教研组常态化集备促进强课提质,以跨学段学科素养衔接构建贯通式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办学品质;在协同育人方面,市南区各教育集团围绕核心发展项目,通过“现场观摩”“组团学习”“个性定制”“名师帮带”等方式建立共享合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系统研究和开放展示活动,营造集智聚力发展环境。

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市南区正促成区域内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带来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为青岛教育优质资源扩容添上绚丽一笔。

抓队伍强投入

多措并举打出尊师爱师的“组合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尊师惠师举措。

诚然,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这就要将尊师重教工作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

身为教育强区,市南区在尊师爱师工作方面,同样走在了前列。立足关爱教师,着眼教师发展,提升广大教师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市南区制定推出一系列具有市南特色、充满关爱、立足实际、便于操作的举措,打出一套高水平的“组合拳”。

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2023年教师节前夕,市南区在全市率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尊师爱师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强化优秀教师示范引领、全面保障教师待遇、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等16个方面36条尊师爱师举措,进一步调动起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着眼于活动牵引,市南区连续举办两届班主任节,以高规格礼遇向辛勤耕耘在班主任一线的优秀教师致以崇高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市南区第二届班主任节启动仪式上,市南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淑军专门发布了班主任成长专项支持“三大行动”,明确将通过实施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行动、实施班主任专业成长支持行动、实施班主任安心普惠保障行动,切实保障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市南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此外,市南区每月还会邀请校长、园长以及教师代表参加局长办公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参与民主决策,充分彰显对教师群体的尊重和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眼于为尊师惠师工作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5月,市南区在全市率先设立尊师爱师基金,首批9家企业共募集尊师爱师基金100余万元,主要用于帮扶困难教师,激励优秀教师,支持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发展等,此举不仅为市南区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进一步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基金的设立也是市南区深入推进尊师爱师工作的一个缩影。早在2023年9月,市南区便已成立“惠师联盟”,从餐饮美食、旅游休闲、商超购物、文化健身、医疗健康等八个方面为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和优待。截至目前,市南区惠师项目已增至331项。

致广大而尽精微,市南区将尊师爱师工作做到了教师的心坎上。无论是优化智能体检小程序,为教师提供6个体检点、88个自选套餐,教职工体检服务更加个性化、自主化;还是落实教师减负清单,制定《2024年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开设“暖阳假”……可以看到,市南区正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让教师感受到职业身份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总是充满希望和力量,而打出一套“组合拳”的市南区,正让尊师爱师的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为“最优教育”品牌打造注入蓬勃动力。

建平台聚资源

以“启智润心”写好立德树人新文章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科学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保障和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时代,科学和技术都在飞速更迭。“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对此,市南区给出的解题思路是:立足区域实际,超前布局,推进高质量科学教育实施,构建“321”工作体系,打造科学教育“新质”蓝图和底色,赋能学生最优成长。

2024年,市南区接连在多场重量级教育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向全国输出市南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

在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论坛暨明德云学堂2024年学术年会上,焦淑军以《以数字化转型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新生态》为题,全面介绍了“智优市南”数字化教育特色品牌;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上,焦淑军从区域特色、学校课程构建、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区域资源有效整合等方面,全方位、系统性阐述了市南区以海洋特色教育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历程与典型经验。

数字化和海洋,正是市南区纵深推进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抓手。

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将人工智能教育确立为学校科学教育的特色品牌并重点打造。一方面,发挥集团在信息学奥赛方面的领军优势,本着可持续性、优势化的培养原则,开展信息学竞赛“1+X”春蕾培养计划项目,既为集团引领学区片11所小学共同探索小初高衔接教育进行尝试,也为提升市南区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树立榜样;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人工智能特色社团,引领科技创新风尚,带动区域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在市南区,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不仅会带着学生走出校门探索新知识,还会邀请科学团队进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科创人才”培养视为教育集团发展核心驱动力之一的青岛嘉峪关学校教育集团,一方面充分利用海洋馆、周边海洋院所及海洋牧场生态教室三大育人阵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特别成立由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60多名家长组成的“博士导师团”,与学校教师携手合作,积极参与到学校科学教育中,共同打造独特的“双师课堂”模式;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山东省教学成果中提出的“轴心融合”育人方式的优势,致力于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将STEM教育与科技、海洋、基础学科以及研学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此,学校也荣获了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海洋文化领航校等荣誉称号。

而为实施好科学教育这项筑基、培元工程,市南区从顶层设计入手,贯通“科学+海洋”特色育人机制、“科学+竞赛”创新实践机制以及“科学+衔接”贯通培养机制,基于实际全力构建科学教育体系。

专业的师资是高质量实施科学教育的保障。为此,市南区一边大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操作;另一边则通过健全学校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评价标准以及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探索科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眼下,市南区正以“优化顶层设计,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突出协同育人,打造全方位科学教育格局”等五大引擎,助推“科学教育课程资源供给行动”“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行动”“高品质科学教育进校园行动”等“十项行动”,促进市南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科学教育也是市南区奋力写好立德树人文章的一个缩影。

五育并举,多点发力。2024年,市南区创新打造梯次发展的“五链一学”(体育技能链、美育才艺链、科学素养链、健康发展链、劳动成长链和研学课程)融合的“启智润心”育人课程,搭建以“三长杯”青少年音体美赛事体系为主体的“康乐智优”展示平台,开展涵盖“三评(无纸化学科素养测评、感觉统合系统测评、心理健康系统测评)一台(青少年健康促进大数据平台)”的“身健心悦”测评服务,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五育并举,全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老百姓对美好教育的殷切希望照进现实,2024年,中小学生体质抽测优秀率、优良率位居全市第一。全区中小学生视力抽测近视率较上年下降5.07%。同时,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成为山东省唯一OECD“学校+”网络项目成员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青岛嘉峪关学校、青岛香港路小学、青岛一中市南分校和青岛第七中学荣获青岛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市南区也成为青岛市科学教育实验区。此外,区域身心健康工作荣获第八届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且校园体育、国防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成果也在全国、省市推广。

眼下,市南学子的一张张笑脸,已然成为市南教育人辛勤耕耘、奋力探索的最美注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2024,围绕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市南区以实干实绩,打了一场漂亮的“收官战”,不仅让“最优教育”愈加真实可感、触手可及,更奋力书写下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