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高水平发展两个关键,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在产业转型、城市能级、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月7日,淄川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淄川区人民政府区长冯炳涛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新的一年“加速跑”吹响冲锋号、绘出路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淄川面对压力与挑战迎难而上,不遗余力地追“新”前行,逐“绿”而进,逐步形成集商贸物流、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建材建筑、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多元经济增长极,谱写了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的“淄川样本”。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淄川将如何发力,迎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这座春山?

产业转型再升级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发展的基础。

淄川区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扎实做好产业能级提升、结构优化调整“两篇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为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淄川区实施高成长企业攀登和特色产业集群跨越行动计划,推动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山能钙基新材料产业园纳米碳酸钙项目建设,推动优质钙石资源梯级高质高效利用,打造钙基新材料全产业链条。助力金城医化烟碱规模化生产,支持鲁维制药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资源化循环利用全产业链条。破题低空经济,抓好适飞低空空域规划,打造“低空+文旅、应急、医疗”等领域应用场景。

在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方面,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加快大宗商品交易“产业大脑”平台建设,加速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抓好总投资130亿元的120个工业技改项目,以智能化技改提升企业质效。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东华科技“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建设,新培育一批国家、省级绿色工厂。

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激活消费潜力。做优做强聊斋IP,推出一批聊斋演绎、游园会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聊斋:兰若寺》动漫文创产品矩阵。成立“淄川—高校”文旅联盟,开发七河、川鹰等特色工业研学游产品,促进东东峪村“非遗大集”等乡村旅游品牌迭代升级,举办朱水湾首届淄博乡村艺术节,打造更具活力、更加丰富的文旅消费空间。

城市能级再跃升

近年,“城市能级”逐渐成为热词。什么是“城市能级”?城市该如何提升能级?

城市能级,是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实力和地位,是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源集聚力、核心竞争力、对外辐射力的综合体现。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是发展经济。作为被资源枯竭、转型压力大等难题困扰多年的百年老工业区,淄川坚持“以新换旧”拓空间,“以智求变”育新机,不断提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让老工业区焕发新活力。

《报告》显示:2024年,淄川创新开展项目建设“五大比拼”活动,新增市级入库纳统项目178个,同比增长49%;在库项目达350个,数量全市第一;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00亿元,投资额度达历年之最;11个项目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透过数据看本质、透过本质谋未来。

为全面塑强经济发展引擎,2025年淄川区将抓好总投资1200亿元、年度投资200亿元的230个重点项目。细化更新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等8大产业“两图两库”,实行“一链一规划”,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加快推进京西重工300万套空气悬架、特变电工独立储能电站等148个项目建设、鲁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19个项目建设、经十路东延、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等25个项目建设以及韵川高效农业“花能互补”科技创新基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38个项目建设。

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优化城市和重点片区规划设计,着力打造淄矿遗存、湿地休闲、商贸枢纽、般阳故城等8个片区。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北工、双泉等9个村居、2793套安置房建成交付。实施般阳路、松龄路、钟楼3个街道7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总投资1170万元的全域公园项目3个,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全力推进文化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地标。

绿色发展厚底色

淄川区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废弃矿山点多面广,如何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把废弃矿山变为绿水青山乃至“金山银山”,是淄川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的重要课题。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淄川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高水平保护上下大功夫,全力争取总投资5.4亿元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统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图斑整治,力争年内完成22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加快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固废填埋场和无害化处置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此外,积极争取总投资12.1亿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统筹实施营造林和支撑体系建设。支持太河镇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规划实施矿井抽水蓄能试验机组、“花能互补”项目,提升产业“含绿量”。

民生福祉更殷实

民生是发展的“指南针”,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淄川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淄川区将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建设区级智慧服务平台,打造“助医、助餐、助购、助洁”4+N服务模式,推动专业服务向社区居家养老延伸。推进医保基层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年内集采药品延伸覆盖540家药店、村卫生室等定点医疗机构。改造提升329处农村卫生室,16家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建设全区“中心药房”、医学检验检测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和医共体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区医疗资源整合。

巩固提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成果,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扩建雁阳小学、改造提升原查王小学。完成山水文园幼儿园、相桥书院幼儿园配套建设,提高公办园学位供给,积极创建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力支持淄博师专“升本”、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升格。实施国球进社区(村居)全覆盖工程,努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淄川区将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稳进提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成色十足的获得感、真心暖意的幸福感。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鸿斐 通讯员 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