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从多个维度着力,不断夯实社会、经济、文化、情感等方面基础。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要完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就业创业扶持等,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完善劳务市场信息平台,健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机制和精准化的岗位供需对接服务机制,推动有序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 9月27日,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举行的“邻里节百家宴”现场,社区居民在表演。新华社发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各方资源,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激发传统节庆活力。在传统节庆期间,组织开展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活动,组织多样的联谊活动,以网络直播等形式吸引各族群众“云过节”,提高互动体验水平,促进各族群众互动交流。

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历史充分证明,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要加强“五个共同”的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 4年10月8日至15日,由民族画报社组织的“外籍专家走读中华暨Z世代青年西藏行”走进西藏,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12国外籍师生实地走访,了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宗教、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感受西藏之美。这是师生在参观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

要构建综合性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相应的课程,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发挥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作用,举办特色展览、讲座等活动,在社区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五史”宣传教育;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展览等形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根据大众需求,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壮大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19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广西启动仪式在崇左大新县举行 。这是演出现场。韦星智摄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各族群众从小就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更好融入现代社会。在学校教育基础上,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拓展至家庭、社会,逐步提高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历史充分证明,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

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通过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以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飞地经济”等方式,发挥经济发达地区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打造产业共同体,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在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援藏工作人员徐四勤在浪洛线197号铁塔进行线路巡视(2020年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民族地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优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各民族情感相亲

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历史充分证明,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强化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内容上,挖掘和整理历史故事,如昭君出塞、班超建功西域、彝海结盟等历史佳话,呈现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形式上,通过短视频、展览、VR技术等,实现互动式、立体式、沉浸式传播,激发情感共鸣。载体上,深入挖掘、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历史名胜、遗址遗迹传播历史文化、凝聚共识的作用。同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作者:陈立鹏、余艳;单位: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牛锐 海宁 王琪

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