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转道路上,西北工业大学(下称西工大)早已声名显赫。
前沿技术扎堆,科研牛人、团队带着大批成果项目奔向市场,在投资机构、技术经理人眼里,西工大无疑是一座“宝库”。
最近,镐京笔记又听闻该校出现“机器人医生”,颇为有趣,遂前往了解。
结果自然是大为震撼。
简单说来,这套由机械臂和大模型组成的“医学成像+智能诊断”系统,可以像医生一样为患者做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结果分析,可应用于医院超声手术监测、人体全身检查以及战场等特殊场景下的诊疗工作。
项目团队正在对外寻找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合作医院,镐京智造局No.3期沙龙/路演拟就此话题进行探讨,欢迎创投、医疗及其他市场端人士报名参与(详见文末报名通道)。
实验室里造出“医生”
进入西工大友谊校区,主干道两旁的梧桐树向着天空肆意伸展,校园风扑面而来。
上述名为无人化智能超声扫查诊断系统的“机器人医生”项目,由西工大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黄庆华教授团队主导。在项目团队人员的带领下,镐京笔记顺利抵达实验室,并参观了该系统的自动运行过程。
黄教授主攻智能光电探测,在医学成像+智能诊断一体化技术研发方面国内领先。
无人化智能超声扫查诊断系统,正是依托其技术优势,由搭载超声检查系统的机械臂(七轴机器人)和一套具备大模型分析能力的智能终端组成。
研究人员将手臂放到仪器下,机器人控制着顶端探头紧密贴合皮肤,开始自动沿手臂扫查,一旁的屏幕上实时出现超声画面——在没有专业医生在场的情况下,快速实现了仿人超声成像。“只需将机械臂连接在医院现有超声设备上,设备就可以自主扫描出图像。”研究人员介绍。
再进一步,该设备采集到的超声图像,经过大模型判读进行类脑分析推理之后,基于实时反馈结果,还可引导设备开展自动超声扫查。
这么一整套流程下来,就实现了超声扫查和诊断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从应用场景来看,无人化智能超声扫查诊断系统投入使用后,将极大降低超声检测医生的工作强度,甚至实现该检测诊疗流程的人力替代,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无论是对于大型医院,还是社区医疗机构,该设备均颇具想象空间。
距离市场还有多远
无人化智能超声扫查诊断系统,对医疗场景的革新或将是颠覆性的。
一些需要大量人力、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将是该设备的理想应用场景。
譬如,传统复杂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连续数个小时不断调整超声设备并解读图像,实际操作困难。若引入无人化超声诊断系统,机器人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根据更精确的超声成像和图像解读,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手术指导。
还有军事战场、传染病环境下的急救诊疗等“特殊场景”,也可成为未来的主要应用方向。
至于临床应用方面,项目团队运用医工交叉策略,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回顾性收集了2万例肝脏相关疾病病例,涵盖了肝囊肿、血管瘤等多种病理类型,构建出首个基于超声影像的肝癌早期筛查模型,诊断准确率远超低年资医生的平均水平。
同时,基于该技术的甲状腺超声扫查机器人,已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临床应用。
项目人员介绍,海量的临床数据,需要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场景来支撑,这是项目走出去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毕竟,机器诊疗的准确性,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与底片去“喂”大模型,提升其诊疗能力。
再者,不同医生、不同手术需要怎样的具体化医疗诊断需求?这更是他们在实验室无法得知的。
聚合智慧,创造价值。
镐京笔记推出常态化路演/沙龙IP——镐京智造局,聚焦科创/文创/出海维度,每年40场+沙龙/路演。No.3期将邀请黄教授团队,围绕“机器人医生”的技术、应用场景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欢迎创投、医疗及其他市场端人士报名参加(下图扫码报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