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厦门市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同时,积淀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检察工作品牌。
“厦门检察”融媒体策划推出“厦检巡礼”专辑,呈现厦门市检察机关“以品牌促工作、以工作树品牌”的实践成效,本期为您展示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第五检察部、第七检察部检察工作品牌。
第二检察部“以检促融”检察工作品牌,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检察履职,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海峡两岸检察制度研究中心厦门基地,打造市区两级检察院集中统一履职的涉台检察工作平台,基地设有台胞台企权益保护办公室和市检察院涉台检察联络室。基地将联合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涉台检察人才培养、涉台检察相关理论研究,常态化接收台湾地区法科学生实习实训。
以涉台检察案件集中管辖、集中办理为基础,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设涉台窗口,全省首创涉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涉台检察帮教机制等,落实对台胞台企的平等保护,有效衔接各环节的办案工作。
以情促融,积极回应台胞对涉台文物保护的关切和期待。依法开展涉台文物保护专项监督工作,将全市辖区内涉台文物遭损毁、被违法破坏、违法开发利用等三类问题列为检察监督重点,立案22件,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13份,促成翔安盐兵楼、海沧颜慥墓、思明陈化成墓、同安石浔总兵衙等10处涉台文物得到修缮保护。
以台胞参与营造共治保护氛围,以社会共管形成全方位立体保护格局,与市台办、文旅局会签《关于建立涉台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促进涉台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性。
建立协作机制,联合市台办,与市文旅局、河长办、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签协作意见,促成台胞检察联络员与志愿者身份互通。邀请台胞参与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制发、督促落实、回头看等工作,以及行政部门组织的日常巡查、监管保护等治理活动,首创“府检联动 台胞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
第五检察部聚焦群众对法治的基础需求,塑造“四化”监督格局,提升办案力度;做实被监管人“五权”保障,助力社会治理;聚焦执检工作创新发展需要,探索软硬件“双轨”赋能机制,彰显特区“有刚性、有人性、有理性”刑事执行检察气象。
实质化审查“减假暂”案件。探索运用狱情分析会、检察官联席会、公开听证会等三大载体做实案件审查,在全省率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
做实诉讼权益保障,推动看守所设置律师远程会见室,累计协助外地律师远程会见10285人次,居全省前列。做优特殊人群权益保障,引入心理干预理念,针对刑事诉讼、刑罚执行各环节被监管人不同特点,联合监管场所打造“五心教育”品牌,开设“未未同鹭人”在押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依托“新生电视台”等载体协助监管场所开展义务教育和个性化矫治。
研发刑事执行检察小程序,建立财产刑执行监督数据模型,以该模型为支点,实现与法院部分数据共享,提升线索排查效率约60倍。
第七检察部坚持“阳光司法”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坚持“阳光便民”提升检察服务水平;坚持“阳光暖民”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充分运用检察长接访、律师接待制度开展释法说理,实现回复答复工作由“做得到”向“做得好”转变。打造“信访网电”一体平台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畅通群众信访渠道。
做足内外协同联动,对内强化部门横向联动,会同民行、检务督察部门签署相关备忘录,优化提升信访事项的分流移送、回复答复与释法说理质效。对外与妇联、乡村振兴局分别就关注困难妇女、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实施方案,合力开展救助帮扶活动。
坚持在导入办案程序之前做好释法说理,积极打造“控申检察官主持+办案检察官参与”模式,从情理法全面回应群众诉求。做实挖掘线索、告知权利、调查核实“三个主动”,启动、审查、发放“三个从快”,心理疏导、跟踪回访、社会救助“三个延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