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中考和高考常被视为决定命运的两场关键考试。因此,自孩子升入初中,甚至早在小学阶段,不少淮安家长就开始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考试未雨绸缪。他们会提前研究中考、高考政策,精心规划孩子的学业之路。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出台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政策。自2025年初二年级起,生物和地理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ABCD等第呈现,不再计入中考总分。同时,体育分值从40分提高到50分,中考总分由700分降至630分。此前,北京、河南等多地已对中考“小四门”进行过调整,目的是通过改革为学生减负,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焦虑情绪。

在初中阶段,生物、地理、历史、化学这四门学科被大家俗称为“小四门”。“小四门”的改革,不禁让人思考,这是否会引发其他科目的变动?初中学习但不纳入中考计分,到高中又要面临考试,这种学习节奏的改变,会不会打破学生学习的平衡?许多人对此感到更加迷茫。
对于这一变化,部分家长持肯定态度。不少初中生家长表示,孩子升学后作息十分紧张,学习科目众多,除了文化课,还要兼顾体育锻炼,因为体育也是考试科目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心疼孩子,但也只能随波逐流。如今提出减负,对于副科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家长们看法不一。
此前,就有家长质疑地理和生物学科的学习意义。他们认为自己从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现在有的在工厂做工,有的在其他城市奋斗,但身边从事地理、生物相关工作的人少之又少。除非是一心想在地理或生物领域深入钻研,以便报考相关大学专业的学生,否则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科目上,实际价值不大。
也有网友认为,简单地将某些科目从计分体系中剔除,并非治本之策。无论考试科目数量如何变化,升学依然取决于分数和排名,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得到实质性缓解。若想让孩子真正“轻松学习”,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接受孩子的平凡,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规划成长路径。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更适合职业技能方向的发展,而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专家则认为,减少计分科目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一方面,取消生物、地理的分数竞争,可以避免学生陷入应试化学习,减少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促进探究性、跨学科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从备考转移到实践教学上,如开展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此外,总分降低有望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部分家长反馈学生的作业量已经有所减少。
然而,反对者担心减负会引发新问题。首先,不计入总分的科目可能会被学校和学生忽视,导致“考什么学什么”的功利化学习倾向,削弱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基础教育价值。其次,主科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催生新的“内卷”现象。文科优势的学生可能会处于劣势,理科薄弱的学生则不得不硬着头皮在主科上发力,从而加剧教育分层。
事实上,“小四门”各学科都有其独特价值。地理学科涉及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环境意识,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生物学科则为生命科学奠定基础,与健康、生态、基因技术等前沿领域密切相关,对高中选科也有一定的衔接作用,当下生物科技更是新兴的发展热点。
缩减中考计分学科、减少机械记忆类内容的考查,是此次改革的初衷。经历过学生时代或正在陪伴孩子升学的家长发现,有些孩子存在偏科现象,偏科科目往往能大幅拉高总分。但改革后,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改革的利弊难以简单评判。
如何在减负与选拔、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中考改革的出现,意味着对“唯分数论”的调整,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中考改革本质上是教育评价体系的转型,其成功需要多维度的配套措施。在减少刷题的同时,应推广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通过系统性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初心。
目前,淮安尚未受到中考改革的影响,改革之风何时吹到尚不确定。但越来越多城市的调整动作,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大家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