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如烟春意浓,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3日上午,齐聚固安县档案馆,共同见证了书法家王玉玲女士书法作品捐赠仪式。既是对中华书法文化的敬意,也是固安文化传承的一件盛事。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固安县原副县长、县老年大学名誉校长、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兴瑞同志,河北省长城书画研究会会长王仲贤同志,顾问张贺同志,秘书长李永志同志,固安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史增尚同志,固安县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李勇同志,固安县文联副主席王泽霞同志,固安县书法家协会会长杜继才同志,固安县老年大学校长王伟同志,固安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张润林老师,记录者张廷怀。
王玉玲,女,河北固安人,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凭,固安县妇联公益红娘服务队队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长城书画研究会理事,廊坊市十佳诗人,固安县人才库文学艺术类人才。据了解,王玉玲退休后,并未选择安逸度日,而是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对琴棋书画的研习之中,用笔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内涵。

在旁人眼中,书法或许只是墨与纸间的简单舞蹈,但对王玉玲而言,它是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是情感与哲思的载体。她尤其钟爱张草书法,那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韵味深深吸引着她。于是,一有时间,她便沉浸在书法的海洋中,夜以继日地临摹,那份专注与执着,仿佛要将自己与古人的智慧融为一体。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王玉玲完成了长达十五米的《急就章》长卷,这不仅是对她书法技艺的一次巨大挑战,更是对她毅力与耐心的一次完美展现。这部作品,每一笔都蕴含着她的汗水与心血,每一划都记录着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完成这样一幅巨作后,王玉玲并未将其视为私有之物,而是无私地捐赠给了固安档案馆。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她的慷慨与大度,更体现了她对文化事业的支持与贡献。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激励更多人了解并热爱书法艺术,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急就章”一词最早源于汉代,最初指在军情紧急时临时刻制的将军印章。由于时间紧迫,这些印章的制作往往较为粗糙,但反而展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艺术风格。后来,这一概念被引申到书法领域,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的书法作品,通常用于临时创作或应急用途。
书法急就章不仅是一种应急之作,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书法家在紧急情况下的即兴发挥和艺术创造力,成为书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活动中,固安县档案馆馆长唐晓慧同志发表致辞,她说:今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王玉玲女士书法作品纳入档案馆的永久典藏,这不仅是书法家心血的凝结,更是中华文脉绵延千年的见证。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时代的初心文化的基因以及对艺术与生命的深刻诠释。档案馆作为历史守护者,深知责任之重,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保管这些文化瑰宝,让墨香穿越时光,让比翼对话未来,通过数字化保护,学术研究与公开展示,让书法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为后世留存,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流淌在汉字中的民族魂魄,让历史的笔锋永远书写文明的成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不仅是王玉玲对自己书法追求的自我鞭策,也是对所有热爱生活、勇于探索者的鼓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退休者的活力与激情,更看到了一个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王玉玲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长歌,激励着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攀登,不断超越自我。(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丁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