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网”织密基层治理防线

做到深挖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1+4+N”村居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排查机制、整合多元力量,通过网格化排查深挖矛盾纠纷,确保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1

科学优化网格,厘清工作职责

统筹信访接待、矛盾多元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社会治安防控等资源,科学划分8个综合网格,形成覆盖全域的124个微网格。建立“1+4+N”村居综合治理体系(1个工作站、4大职能、N个基层微单元),推进基层综治中心(站室)建设,做到网格覆盖无盲区。南胜村率先改造升级村级综治工作站,实现信息掌握全面、矛盾化解及时、问题处置精准,为基层治理筑牢坚实防线。

2

多元收集信息,洞察矛盾先机

紧盯网格内“四类重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落实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定期排查,实现排摸工作常态化。近三年,全镇精准识别出各类矛盾纠纷共计1500余起,其中因动拆迁、集中安置引发的矛盾较高,均在萌芽阶段便得到妥善处置,成功避免“民转刑”“刑转命”等恶性案件的发生。

3

强化网格联动,凝聚治理合力

在充分发挥网格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等“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吸纳“两人一户”、法律顾问等志愿者作为“补充力量”,形成多员分工、协同作战工作格局。数据赋能基层治理,自主研发“柘里守护者”APP,做好矛盾纠纷的及时发现、快速流转和高效调解,实现“1+1>2”的治理效能。

“一张表”精准管理矛盾纠纷

实现高效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性质、激化可能性和调处难易程度等精准划分矛盾纠纷,通过落实三色化管理,大幅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质量。

1

科学分类定色,精准识别矛盾

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一套全面细致的分类评级表作为评定依据,横向维度依据矛盾类别进行划分,涵盖邻里纠纷、经济纠纷、动拆迁纠纷、劳动争议等常见类型;纵向维度,综合考量缓急程度、涉及金额、群体规模、处置难度等关键因素,分类评为“红、黄、蓝”三个等级。

2

因色施策处置,高效化解纠纷

根据分类等级,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置流程,对于评定为蓝色预警的矛盾纠纷,由村(居)调解委员会牵头,实行三级响应,就地化解,并将结果反馈至镇调委会;对于评定为黄色预警的矛盾纠纷,由相关职能部门及镇调解委员会牵头,实行二级响应,定期跟踪反馈调处进展;对于评定为红色预警的矛盾纠纷,由镇分管领导牵头化解,实行一级响应,形成“分级调处、逐级反馈”的工作模式,确保矛盾纠纷高效处置。

3

实时动态调级,强化治理效能

建立矛盾纠纷动态调整机制,一旦发展态势出现变化,立即依据数据反馈调整矛盾纠纷等级,按照“三色三级”配置相应调处力量,有的放矢做好矛盾纠纷调处,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一链条”畅通矛盾纠纷化解

实现工作闭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运用联合调处、协助调处、专业调处、个性调处,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闭环化运行。

1

一体化运作“联合调”

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建立对接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重大矛盾纠纷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如,涉及重大群体性欠薪案件,与劳动仲裁部门建立“绿色通道”,与法院执行局建立“快速通道”,多次妥善解决辖区欠薪纠纷。

2

第三方力量“协助调”

在统筹整合村(居)调解员、法律顾问等基础上,用好“柘里守护者”这支队伍,组建“双结对”导师团,鼓励引导更多法治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3

专家库助力“专业调”

建立专家咨询体系,横向叠加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区级部门,在柘林学校成立驻校工作室;纵向联动妇联、团委等镇级职能部门,在新寺居委打造“三所一庭一联”机制,实现各部门协同作战,妥善解决各类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

4

人性化疏导“个性调”

针对两类人员、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人群,坚持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个性化调解,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一体系”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稳固治理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建稳定、规范、高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化保障调解工作规范化、有序化。

1

强化队伍提服务

坚持培育一支具有区域特色的“柘里守护者”队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邀请法律专家、调解能手、心理咨询师等围绕法律法规、调解技巧、心理疏导、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授课,全方位提升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能力,成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坚实力量。

2

树立品牌促治理

发挥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创建成果优势,充分调动基层自治力量,整体推进“一村一品牌、一域一特色”创建,涌现出营房村解纷“一间室”、新寺居委“老叟法治服务室”等一批品牌工作,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3

普及法治厚观念

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开展精准普法,丰富群众性法治文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释法。“普法60秒”,柘林法庭“柘里尚学”,上师大“青苗服务在柘里”等系列普法活动深入开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供稿:柘林镇司法所、促进科

审核:顾若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