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限运动玩家眼中只有两种相机:极限运动相机和其他相机,运动相机的优势在于轻便并且具备超广角镜头,以便在运动过程中轻松佩戴并拍摄出更有震撼力的照片与视频。近年来运动相机受到了玩家的疯狂追捧,首屈一指的当属Go Pro与索尼AS系列,国产厂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热点,售价更加低廉的国产运动摄像机山狗也就应运而生了。但由于粗糙的做工与画质,最后并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这两天,小米发布了小蚁运动相机,399元的售价和小米这个品牌,让更多人关注起了运动相机。相比于399美元的GoPro相机,399元人民币的小蚁相机到底表现如何呢,笔者也是抱着疑问的态度对小蚁相机评测了一番。

我们此次拿到的是小蚁运动相机旅行版,包装延续了小米的风格,只不过把 “MI” 字样改为了 “YI” 。盒内配件少而精,作为旅行版,小蚁相机随包装配套了一根自拍杆,但如果选购普通版产品,则并不包含自拍杆。除此之外,一块1010毫安时锂电池、两本介绍小蚁与自拍杆的说明书和一根不长的数据线,就是盒子里的所有东西了,不太精致的包装和简单的配件也确实对得起399元售价。

与国外运动相机不同,小蚁的配色更加年轻化,草绿色与薄荷绿色搭配的机身更适合年轻人使用。用过GoPro的用户肯定会感觉小蚁不够压手,用料上肯定没有GoPro考究,但第一次上手的用户,应该不会有太大感觉。虽然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小蚁整体与GoPro太过于类似,但仔细看后小蚁的正面更对称,镜头与开关键都放置在中间的位置,并且比GoPro略大一圈,这也让想蹭用GoPro配件的小蚁用户彻底死了心。

小蚁四周的防滑条纹同样使用了常见的45°斜纹,并在其中引入了少量垂直纹路,在手持裸机时感觉更加顺手,但运动相机的精髓在于配件上,很少有手持拍摄的情况,这就说到了外接配件的装配上。小蚁在下方设有一个通用螺孔,方便用户进行运动相机配件的装配。转观GoPro,底部并没有放置相关螺孔位置,这也说明GoPro的配件相对来说定制化成分更大,小蚁相机放弃定制化配件对于用户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商家来说可能放弃了不小的利益。

小蚁机身上并没有设计液晶屏,用户只得更加依赖手机APP进行取景,小蚁运动相机不仅在考虑压缩成本,也希望无屏幕的设计可以提高相机的续航时间。相比顶级品牌GoPro,不仅在以前的各代产品中设计了黑白菜单屏幕,在最新的Hero4 sliver机身背面上同时引入了触摸液晶屏,但愿在下一代小蚁相机上可以看到液晶屏的身影。

目前小蚁运动相机配套的APP只支持Android系统手机,笔者亲测Android 5.0并不能正常使用APP,但主流的Android 4.0可以非常完美的运行,并不挑手机品牌。小蚁相机采用WiFi方式与手机连接,所以在相机的一侧设有WiFi开关,当打开相机后只需要轻按一下WiFi按钮便可以与手机相连了。

小蚁采用了与索尼AS20相同的约1600万像素索尼Exmor R传感器,在CMOS上下足功夫可以看出小蚁的诚意,而155度F2.8的镜头也基本达到了运动相机的要求,虽然索尼AS20与GoPro 4可以实现170度超广角,但毕竟小蚁的价格在那摆着,所以也算是无伤大雅。

从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同位置,小蚁运动相机与GoPro的视角基本看不出太大区别,100%截图后画质竟然也分不出个你死我活,所以在白天室外情况下,399元小蚁运动相机的表现还算是可以令人满意的。夜景下两款相机在手持拍摄情况下均出现了明显照片抖动现象,但可以看出GoPro的抖动会稍小一些,所以建议用户在使用运动相机拍摄夜景时最好选择适合的配件进行。

运动相机国产化的一大优势在于,APP会更满足国人的使用习惯并且在语言上毫无障碍,GoPro的APP仍是全英文环境,虽然词汇上并没有过多难度,但终归没有中文看着亲切,在应用中可以对相机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设置,但不能在相机上直接设置确实是个短板,因为在实测过程中发现手机与相机的连接需要一定时间,极限运动中场景都是瞬息万变的,尽量避免在设置上浪费太多时间。

那到底小蚁与GoPro价格差这么多,到底有多大差距呢?小蚁运动相机最高仅支持1080P视频,而GoPro能够支持4K视频拍摄,分辨率上的差距可以反映出这两款设备的不同定位,小蚁更倾向于普通消费者,但GoPro的专业性还是不容置疑。除了分辨率上更加专业,GoPro同时支持长时间曝光,看似平时用不太到的功能在极限环境拍摄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GoPro更加全面的配件,GoPro毕竟在运动相机领域摸爬滚打了不少年头,相比于刚刚起步的小蚁来说,更利于拍摄的配件选择会更加多样。

399元的小蚁到底是搅局者还是良心企业呢?就目前来看,不俗的拍摄性能让用户可以有理由去考虑这款产品,但建议读者先关注一下小蚁相关配件的跟进情况再做决定。搅局的帽子扣的貌似有些大,但可以从399元的售价中看到运动相机的利润还是非常大的,与其让国外品牌独领风骚,倒不如做一个能做好产品的“搅局者”,当然了,前提是做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