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NASA称已发现1.5万颗近地天体 平均每周发现30颗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发现的近地天体数量已达到1.5万颗,平均每周有30颗新的近地小行星被编入目录。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和彗星并对其进行登记,如今这项努力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时刻。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5万颗这类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近地天体,但还有许多尚未找到。

近地天体(NEO)是漂浮在太阳系中、大小不一的小行星或彗星,它们的运行轨道使它们能接近地球。如果它们撞入距地球轨道约2.8万英里的范围内,这些天体就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或者它们与我们的地球碰撞的风险会增加。

在已发现的近地天体中,大部分(约95%)归功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近地天体观测项目。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卡特里那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和夏威夷的“Pan-STARRS项目”也被指定用于发现和确认近地天体。第1.5万个近地天体是被命名为“2016 TB57”的一颗小行星。它是今年10月13日被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莱蒙山天文台(Mount Lemmon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发现的,该天文台是卡特里那巡天系统的一部分。

新发现的小行星体积较小,直径在50英尺(约15米)至115英尺(约35米)之间。预计它将于今年10月31日时最接近地球,届时其距地球的距离仅是月球距地球距离的五倍,但能安全地掠过地球,对地球不会有什么破坏。

1.5万颗近地天体被发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标志着自2013年以来第1万颗飞向地球的小行星被探测到并登记以来,发现的近地天体的数量增长了50%。近地天体发现的速度正在加快,归功于更高级的望远镜投入使用和观测方法的改进。

意大利近地天体协调中心的埃托雷·佩罗齐(Ettore Perozzi)表示:“过去几年中,近地天地的发现率一直很高,全球每周平均发现30颗新的近地天体。

佩罗齐称:“几十年前,一般一年中仅能发现约30颗近地天体,现在国际上在方面的努力开始得到回报。我们认为,在直径超过1000米的近地天体中,90%以上已经被发现;但即使目前发现的近地天体数创下里程碑的1.5万颗,直径100米左右的近地天体只有10%被发现,直径40米左右的近地天体被发现的还不到1%。

历史上,第一颗近地天体于1898年被发现。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只有数百颗近地天体被发现,直到1998年美国宇航局启动了近地天体观测(NEO Observation)项目。从那时起,该项目发现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行星数量一直在上升。到目前为止,直径460英尺(约140米)及以上的近地小行星中约27%已被发现,而美国宇航局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发现90%以上的近地天体,这意味着发现速度必须加快。

现在看来,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更强大的望远镜将在未来几年内部署,它们能够覆盖更广阔的天空。其中一个是“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预计将很快开始投入使用。

发现近地天体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制定计划,以应对那些对我们地球构成实际威胁的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观测项目负责人、行星防御官(Planetary Defense Officer)林德利·约翰逊(Lindley Johnson)指出:“虽然未来100年内,没有已知近地天体存在与地球碰撞的风险。但我们发现的大多数是体积较大的小行星,还有更多存在潜在危险的小行星有待发现。”

本文为网易科学专稿,网易科学为网易科技旗下科学类栏目,未经签约或授权不得转载。

[广告]活动入口:

买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