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1年8月7日,拂晓。

红军袭击上官云相部,打得上官云相大败而逃。活捉敌师长刘春荣及旅团长,俘虏敌兵万余。

就在打下莲塘的当天,红一军团立即东进,在良村紧紧包围了郝梦龄的五十四师。

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勇猛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头多路抢占了良村周围的各个山头高地,然后一声号令,部队从四面八方向良村的敌人压下去,顿时,满山遍野红旗招展,杀声震天,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阵地,拥挤在山沟里的敌人,已经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而陷入一片混乱,红军乘机猛追猛打,短短几个钟头,战斗结束,五十四师被全歼。

战斗结束后,红军主力继续东进。

急奔3天,赶到黄陂。

守黄陂的毛炳文第八师,居高临下,占着有利地形,又修好了工事,自以为万无一失。红一军团采取兵力集中、炮火集中、军号集中的战法,红五、八军奉令采取两翼大包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11日12时,总攻击。

炮声大作,军号齐鸣,整个黄陂打得烟雾弥漫,敌兵被打得滚的滚,爬的爬,一片混乱。黄陂战斗仅用了1个小时,全歼敌军4个团。

红军三战皆捷,缴枪逾万,像几声炸雷,震响在赣南东北面山区的上空,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也被吓了一跳。

毛泽东发布了一道令人大吃一惊的命令

史载:

1931年8月,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采取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和“磨盘战术”,大胆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一周之内,连续三战,三战皆捷。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红军主力所在。起初,红军巧妙地穿过敌军空隙,大踏步东进以后,敌人仍然驱兵向西、向南急进,日夜辗转于兴国以北的崇山峻岭之中,直到红军在莲塘、良村、黄陂给他们一连串沉重打击之后,才恍然大悟,连忙转旗向东,向红军主力合击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蒋介石南昌坐镇。

“总座,”何应钦按照前方战况插上最后一个蓝色箭头,转过身来,对坐着一动不动的蒋介石说,“朱毛这次看来是插翅难逃了。”

“什么插翅难逃,”蒋介石用他那改不了的浙江口音说,“毛泽东这个人不可小看。你告诉陈铭枢他们,千万不可大意,千万不可大意!跑掉千把赤匪不要紧,千万别让毛泽东跑啦!”

“我立即通知他们,密切注视毛泽东的动向,绝不能让他跑掉。”何应钦说罢,转身口授电文去了。

在蒋介石和何应钦的严厉督促下,各路“讨伐军”积极向前推进,步步逼近黄陂。

紧张的空气几乎令人窒息。红军官兵们,谁不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呢?赶快转移吧,趁现在包围圈还没有箍紧,赶紧钻出去吧!否则就来不及啦!

可是,毛泽东却毅然发布了一道令人大吃一惊的命令:原地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距黄陂数10里的君埠附近地区红军主力正在隐蔽集结。

军营内,地铺上,一片议论声。

“唉呀,什么时候了,还睡觉!毛总政委莫不是在开玩笑吧?”

“哪个合得上眼皮呀!我都听得见白狗子的脚步声了,真的,不骗你,嚓嚓嚓,嚓嚓嚓……”

“30万呢!我的天,围过来,蚂蚁也会踩得一个不剩!”

8月的赣南,天气十分闷热。

不许点灯,四周一片漆黑。紧张而凝重的空气遍布军营。

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逐个营房查铺,督促和说服战士睡觉。

毛泽东在听了士兵们的议论后,讲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了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两棵大树,相距数十步远。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寻找它的小狼。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它嗥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咬乱抓。这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急忙拧怀中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惨叫,老狼闻声便掉头急忙赶去……他们就这样调动老狼奔波于两树之间,往返数十次,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如果以这则故事比喻用兵,那么疲惫敌人,而自己养精蓄锐是很好的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士兵们见毛泽东讲故事,都围拢过来,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听得入了神。

“还应该告诉大家一条:我们只有等敌人摸近了,才好钻出去,贴得越近,越好钻空子。爬山钻林子,我们可是天下第一哟!只要吃好,睡足,敌人来十万百万,也莫想逮得住你们这些钻山豹嘛!”

毛泽东的多谋善断使他在士兵们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安祥和自信感染了每一位士兵。他的简短而精密的分析尽管只有三言两语,却像一颗定心丸,使士兵们立刻安静下来,沉入梦乡。

红军为什么能平安休息三天?

杨寨村,红军总部。

毛泽东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的左边是朱总司令,右边是总参谋长叶剑英。他们很少说话,只是不时地望着摊在桌上的地图,听取多路侦察员的敌情汇报。然后在地图上指指点点。

不平凡的3天即将过去,然而情况愈来愈严重。在总部的军用地图上,蓝色箭头形成的包围越来越小。形势越来越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第三天下午,彭德怀、黄公略、罗炳辉……都齐集总部开会。

夜色降临,鸟雀归巢,从四面飞来的乌鸦聒噪在屋后的老樟树上,报告着不祥凶讯:敌人就在附近了!

毛泽东一甩烟蒂,站起身来,掏出怀表看了看,随即宣布:“会议暂时停开。各单位按照总部通知的路线,立刻出发!”

部队出发了,而在此之前,这非同小可的三天,居然能平安度过!这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确实,毛泽东的气魄和胆识是常人难以具备的。他对“知己知彼”的匠心独运,实在是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

在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中,诸葛亮的用兵就达到这种“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一出《空城计》,成为千古绝唱。然而那是经过加工渲染才日臻完美的。诸葛亮的“虚而虚之”,“铤而走险”,乃以己之一生多谨慎和彼(司马懿)之生性多疑为前提,两个顺理成章的导论推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论,成就了一个出奇制胜的用兵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城计》插画

这个典范被喜读《三国演义》的毛泽东,用现代军事家的思辨色彩和唯物辩证法的求实精神,加以升华而大放光彩。

红军从容不迫地休息3天,完全是建立在科学推理之上的:

第一,从地理位置来说,来自四面的敌人,距红军集结地有一两天的路程。

第二,敌人前来合击,最担心的自然是扑空,因此虽说是长驱疾进,其实并不可能;他们既要密切呼应不留间隙,又要搜索前进以防目标漏网,一天路程就不得不用上两天。

第三,毛泽东用兵向来以走为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早为敌人熟知,这次大军合围,岂有不走之理?因此,毛泽东停下来休息3天是出敌之意的。

第四,红军连日奔袭,连打3仗,确实需要休息。养精蓄锐后,再和长途行军鞍马劳顿的疲惫之师比赛爬山岭打磨盘战,红军就可以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化成具体战役战术上的优势。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人民的支持。红军在根据地的行动可谓鱼游大海,左右逢源。

以上几点,在孙武看来是“知己知彼”,在毛泽东看来是“实事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不是神话的神话

“向南突围吗?”

“不!向西。”

“向西?西边是敌人最强的嫡系部队,加上蔡、蒋、韩纵队,有十几万人马,那不是……”

红军管理科长惊叫起来。随后又自言自语地说:“毛总政委历来料敌如神,多谋善断,这里边一定有文章。”

突围的方向让人感到意外。西进,就意味着同迎面而来的敌人大部队作迎面穿插,蒋光鼐、蔡廷锴、韩德勤纵队和陈诚、罗卓英纵队共20万人正分兵两路,成密集队形向我逼近。

又是一个神奇的夜行军。

部队走了约20里,来到永丰、宁都、兴国3县交界处,毛泽东命令部队停下来。这里是一个峡谷的谷底,两旁高山耸立,一条溪水从谷底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毛泽东叫传令兵把地图铺在地上,用马灯压着地图底角,然后和朱德、叶剑英、彭德怀、罗炳辉等人再次围着地图席地而坐,继续进行出发前暂停的会议。

在漆黑的夜幕中,峡谷深潜寂静,四周山影狰狞,夜风掠过山上的森林,发出萧萧的声音。更增添了凝重、紧张的气氛。

黑暗里,只有那盏马灯,好像明亮的北极星,在暗黑如墨的深夜里,发出耀眼的光辉。

毛泽东坐在灯旁用平稳,清朗的声音向参加会议的红军将领说:“最后得到的情报是这样的:这边和那边的敌人,离此地都只有15里,只有兴国方向有20里路宽的缺口,还没有合拢。”

“兵贵神速,我们应当抓着时机迅速突出去。”彭德怀急切地说。

“好哇!让老蒋再扑一个空。”朱德诙谐地说。

“对!兵贵神速,乘敌之隙。我们迅速从缺口穿插过去,到兴国休整个十天半月,养精蓄锐,待敌扑空后再掉头,必然已是精疲力尽。我们再抓着战机敲他几下。”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插了几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经过半个小时的讨论。

毛泽东最后决定:十二军向东北方向佯动,吸引敌人注意,诱惑和调动敌人,将敌人牵走;我军主力通过兴国那个缺口,跳出合围圈子,进到泰和附近,隐蔽休整,以逸待劳,寻机歼敌,粉碎“围剿”。

叶剑英总参谋长按照毛泽东宣布的决定,当即在膝头上草写命令,规定部队行军次序和注意事项。

安排完毕,已半夜了。

全军开动!

部队在大山丛中,沿着一条小河沟蜿蜒西进,一会儿走上山腰,一会儿又弯下谷底。开始还有小路,走着走着路没有了,钻进了荒僻的丛林草莽中。借着星光,可隐约看见新砍的树桩和灌木根。部队便攀藤附葛,在这新辟的山道上行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画:红军反“围剿”

就在不远的山上,“哒、哒、哒……”敌人的重机枪在虚张声势地盲目射击。手电简的闪光,阴森森地忽明忽灭。行进的队伍里不断传来肃静的命令。红军已进到敌人两军的间隙里了,两翼不到10华里便是敌军。

心弦绷得紧紧的,然而一切都悄无声息。

前面探路、开道的侦察人员来了,带回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前面发现敌人。

“停止前进!”毛泽东当机立断。

浩浩荡荡的大军停靠路边休息。

战士们猛然看见一小队人马从前面折回。几个侦察员身后,一个魁梧、高大的身影在快步走着,偶尔还驻脚用幽默的语调安慰惶恐不安的士兵。

啊!是总政委毛泽东!

队伍里立刻荡过一阵欢快的波浪。

中下级军官和老战士们都自豪地相互传告着:“看见没有?是毛总政委呀!”

“毛总政委亲自带领我们,没问题,一定能安全跳出去。”

军人心向多谋善断的毛泽东!难怪湘江战役后,军人们呼唤毛泽东,难怪遵义会议,毛泽东能力挽狂澜,重新掌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朱德

整整一夜,毛泽东、朱德、叶剑英都拿着指南针走在最前面,他的背后是一支开天辟地的大军。

毛泽东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开山辟路。

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阔步向前!

20年后,当毛泽东以卓越的胆识和睿智的目光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他的背后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东方崛起!

天亮了,满山笼罩着白茫茫的云雾,太阳也不忍卒睹,羞涩地藏了起来。

天公作美。敌人的飞机变成了瞎子,无所作为。

我大军乘机疾进。

这真是不是神话的神话。

红军化险为夷,突出重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兴国的枫边、白石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坚壁清野,藏到山林去的群众见红军胜利归来,欢快的山歌又唱了起来:

哎呀呀——
山歌越唱越开怀,
东山唱到西山来。
哎呀!
英雄好汉当红军,
同志啊,
红旗滚滚过山来!

曾受敌军蹂躏的山村沸腾了。

结语

在这一段日子,毛泽东以区区3万之兵面对数十万之众,神机妙算,运兵如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蒋介石先是举兵合围兴国,后又调头向东驱兵合击黄坡;再次扑空后又令各军奔兴国而来。20万大军被几万红军牵着鼻子东调西遣,几十万人奔波于崇山峻岭之中,吃尽了苦头。

而根据地人民在敌进攻之前就把一切可吃可用的东西“坚壁”起来了,连锅碗瓢盆舂米的杆头、舂臼,都彻底“坚壁”了。敌人找不到人,弄不到粮,割了青禾也无法弄成米,只好用砖头在石板上搓;煮不成饭,只好把生米往嘴里塞。吃不上油盐蔬菜更是没办法。收粮队又往往被赤卫队干掉。红军又是哪里山高往那里爬,哪里路险走那条路,这对骡马一大堆,又不善于山地行动的大队敌军来说,简直是灾难。

红军地方武装、赤卫队常常神出鬼没,沿途袭击敌人,有时几阵排子枪;有时遍山红旗,杀声震天。敌人搞不清是主力红军还是游击部队,气急败坏地把队伍展开,等冲到山上搜索时,却又不见一个人影,这样一天几次应战,疲于奔命,进不到十里八里。敌军宿营里,又遭到我地方部队袭扰,红军地方武装几个人一小队,十几个人一大队,几声冷枪,几颗手榴弹,就搅得敌人不得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人说毛泽东用兵如神,面对蒋介石30万杀气腾腾的大军能镇定自如,黄陂休息三天,兴国休息半个月,简直是疗养一般,可不知毛泽东靠的正是人民,靠的是主力兵团、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三位一体的战争机制。

这是古人所无法比拟的,也是蒋介石望尘莫及的。毛泽东是为国家民族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