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智驾芯片市场正在飞速迎来收束态势。

加上已经取得头部优势地位的玩家,最终留下的也许只有1家半到2家。

尘埃落定前,唯一的变量可能是黑芝麻智能、辉羲智能和后摩智能等一众直接对标大算力芯片的厂商。

据此,分析其战略目标和运营状态对理解市场收缩态势至关重要。

随着竞争逐渐加剧,留下的时间窗口并不多。

以下为正文:

智驾芯片市场已经初具分层状态。

头部厂商已经拥有稳固的车企、方案商生态,正加速占据市场份额;新进入厂商从域控、低算力芯片做起,靠性价比先站稳脚跟。还有一批做大算力芯片的国产厂商正在等待一个新机会。

从量产落地的角度看,头部厂商和低算力厂商的路线显得更加清晰稳定,未来的变量也许是这部分夹在中间的厂商们。

代表性企业包括黑芝麻智能、辉曦、后摩等,他们往往具有优秀的芯片基因,定位更大的市场,但量产定点暂时相对较少。

随着智驾芯片市场的逐渐收束,这部分厂商能否走出一条新的派系,又会为国产汽车智能化带来怎样的改变有待深入探讨。

基于此,一切都要从各家的具体打法开始说起。

01

黑芝麻的症结与成长

近日,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再次递交上市申请,也向市场递交了一份这几年来发展的答卷。

(图1)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答卷?

首先,从收入来看,黑芝麻智能的营业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具体来看,(图1)显示2021年的收入为6.0504千万元人民币,2022年增长至1.65442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23年,收入更是显著增长至3.12391亿元人民币,为初期收入的5倍。

与此同时,黑芝麻智能的销售成本也在逐年上升,这符合业务扩张的一般规律。然而,销售成本的百分比相对于收入也在逐年上涨,从2021年的63.9%上升到2023年的75.3%,这意味着黑芝麻智能在实现收入增长的同时,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除此之外,尽管除所得税前亏损占收入百分比逐年减小,从2021年的3894.8%减低为2023年的1554.2%,其亏损仍一直处于增加的趋势。

黑芝麻智能对此的解释是在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图2)。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不断攀升,从5.95亿元增长至13.63亿元。在总经营收入中,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984.0%、461.8%及436.2%,同时在总支出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78.7%、69.4%和74.0%,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其收入的增长也和其巨额的研发投入存在一定的联系。

(图2)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不过,巨额亏损之外黑芝麻智能面临着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源于不同客户或关联方的延迟付款及违约行为。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黑芝麻智能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金额分别为人民币4.95千万元、人民币1.252亿元和人民币1.649亿元。

然而,由于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黑芝麻可能面临无法全额收回这些款项的风险。这些因素包括公共部门客户付款周期长、客户经营或财务状况不佳,以及因终端用户延迟付款导致客户无法按时支付等。

这些潜在风险大幅削减了黑芝麻智能各项指标的流动性。流动性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减低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会有负面影响(图3)。

不过我们可以从图4、图5看出,该企业的现金及等价物在下跌后有回转趋势,并且能够实现对流动负债的覆盖。截止2023年12月31日,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预计其未来平均每月现金消耗为8.79千万,仍可支撑该企业1.5年消耗。

(图3)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图4)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图5)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说明

与此同时,过于依赖头部客户也是黑芝麻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过去的三年里,黑芝麻智能的最大客户所带来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了显著的比重,具体为47.7%、40.7%和43.5%。同样地,前五大客户对总收入的贡献也相当大,分别为88.5%、77.7%和75.4%。

这侧面反映出黑芝麻等一类厂商面临的市场窘境,如今的智能驾驶圈子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家车厂都更倾向于选择拥有更多量产经验的客户,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因此,黑芝麻如今最紧迫的任务是做好量产,打出爆款车型。

总的来说,销售收入的巨额增长和每年的巨额研发投入等账面数据都映射出黑芝麻智能在研发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如果在当前这一节点预测公司的发展趋势,还应该看向其商业模式和治理水平

商业上,据芯流智库此前调研,黑芝麻智能通过早期的与各大“明星”汽车主机厂接触,拿下了巨额的投资,但其却在将股东转化为客户上遇到了困难。尽管黑芝麻智能曾很有希望得到上汽和博世的青睐,但最终却在量产上量推进上不了了之。

要知道,明星客户几乎是有目共睹的兵家必争之地,谁能率先拿下爆款车型,谁就能先一步打开市场。

而市场推广恰恰是黑芝麻相较于友商稍弱的部分,据一位接近黑芝麻的智驾圈从业者透露,最初黑芝麻与友商之间的产品几乎相同,但就是因为一线沟通的不力,反而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进而失去了更广泛的渠道网络。

具体到产品而言,黑芝麻也收到了一些不太正面的反馈。举例而言,其向华北某自主车厂展示并承诺量产C1200舱驾一体芯片其实际量产进度和市场需求匹配度却不甚理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系列舱驾一体芯片本质和同行业的产品区分度并不是很大,智驾与座舱之间的算力调配也并不充沛,可能还是得加配其他芯片以完成两项功能。

据人力方面的消息,黑芝麻智能在公司治理上也存在瑕疵,其中的一个例子是其对待离职员工期权采取不公平待遇。

就知情人士透露,员工入职黑芝麻前,HR往往只谈薪资条件,并未具体介绍清楚期权细节信息,等到正式入职时,黑芝麻会与新员工签订一份英文的期权合同。然而,在实际入职过程中,这份合同的内容往往并未被员工充分理解或仔细审查。

对此,该人士表示,一般没有员工会在入职时因为合同条款问题选择不入职,毕竟都已经从上一家离职了。而期权的争议往往就藏在这份不容易被全面了解的英文版合同中。

同样的,员工在离职时,会被要求签署一份放弃期权权益的承诺书,这份承诺书在某前员工最后一天到公司办理离职手续时被要求签署的。

“如果不签承诺书,就拿不到离职证明,相应地也没法去下一家公司报道”,此时,急于离职的员工往往会在这种情境下被迫“自愿”签署这份放弃权益的文件。

对此,有关人士向芯流智库透露,签署这份承诺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和解释,使得员工对自己的权益损失感到困惑和无奈。

在以上条款的共同作用下,员工在离职后,期权权益往往会被清零。即使员工拥有一定的期权,但在离职后,这些期权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兑现或转移。

更重要的是,处在这些情境中的员工在离职时往往难以有机会保留与期权相关的证据和截图。这使得他们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当然,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允许一些奔放的方式存在。但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态势中提升自身的加速度,技术和管理往往同样重要。

02

混战中的尴尬位置:辉曦、后摩的艰难突围

相较于黑芝麻,辉曦、后摩虽然同样在攻坚大算力芯片,但脚步还要再慢一些。

敢于一开始就做大算力芯片的公司,往往具有不错的背景。

其中,辉羲智能成立于后疫情时代智驾芯片白热化的阶段,致力打造创新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高阶智能驾驶芯片、易用开放工具链及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CEO徐宁仪同时是上海交大长聘教授,也是商汤科技定制计算团队顾问、首席科学家。

后摩智能创立于2020年,那时智驾芯片竞争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公司由吴强博士与多位国际顶尖学者和芯片工业界资深专家联合组建。基于先进的存算一体技术和存储工艺,后摩智能提供的大算力、高能效比芯片及解决方案可应用于智能驾驶、泛机器人等场景。

理想往往很宏大,但智驾圈的落地真的太重要了。

从进度上看,在已有其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已经纷纷冲击上市的大环境下,两家公司还尚未量产。

当然,头部的厂商往往估值过高,辉曦、后摩的优势是他们估值正常,投资人愿意一看。

一位投资人朋友透露,两家企业估值在20亿人民币左右,在这种条件下也频繁吸纳了不少资金。一些车企出于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往往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如果仅仅被某些车厂投资当作冗余备份,最终也难逃被边缘化的下场。

因此,尽快找到自己深度绑定的车厂几乎是每个智驾芯片厂商的燃眉之急。

问题恰在于此,两家还在流片阶段,量产更是后话。从这一点看,绕过低算力直接对标高算力几乎是他们弯道超车的唯一路径。

但市场的需求点还集中在中低算力芯片商。

举例而言,目前正在做芯片项目的方案商Momenta首款产品选择对标的就是80-100TOPS,作为前装量产做的十分优秀的一家企业,其对市场需求的嗅觉具有一定代表性。

不仅如此,市面上的芯片向着“好用”而非“大算力”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在中低阶智驾爆火的档口,大算力还远未迎来风口。

而且,高通等先发优势者正不断在市场构建壁垒。其Ride智驾芯片已交付Momenta在内的多家合作伙伴进行测试,并收到了积极的反馈,而市场品牌带来的背书往往是车企做决策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辉曦与后摩的脚步也需要再快一点。

03

拿到门票的厂商不会太多

事实上,受近几年智驾演进的急剧加快,芯片市场已经出现了收束的趋势。

对此,业内有人士认为,最终可能只会留下一家半或两家汽车芯片玩家。

相较于正在演进的汽车芯片市场,手机的SoC基带芯片相对更加成熟,因此,与手机SoC做一个对比也许会让人更加清晰。

截至目前来看,拼到最后的国产手机SoC厂商也不过是两家半——海思、展锐占大头,其厂商占据一小部分。

这其中,如果不能尽快筑牢自身的市场份额,就很容易被归为others一列,更何况汽车芯片更难做、门槛更高,追赶难度更大。

而且,越过中低算力直接对标大算力的核心问题在于:中低算力尚未尘埃落定,突然提供高算力,战略过于跳跃,从车厂实操来看,这几乎是一个很难成立的逻辑。

除非,处在这一梯队的厂商能在短期内爆发出自身的优质产品并上车爆款车型。按照目前的智驾芯片演进趋势,这一时间窗口不会超过1年半。

节点一过,时间窗口便会永久关闭。

除去已经在市场中取得优势的厂商能“上餐桌”,其它厂商也许只能是“上菜单”。

群雄逐鹿的过程中,要么强大、要么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