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五一,你抢到动车车票了吗?

如果要按热度,给这几天人们讨论的话题排个名的话,“抢票”这件事,一定名列前茅。

没别的原因,太难抢了。

今天,要在节假日买到动车车票,似乎非常考验你的体力和意志力。

你需要定好闹钟,按点抢票。没有直达的,你又得仔细研究线路,确定换乘节点。实在没票,你还要考虑“多买几站”,是否合算,还有,还有 …… 情况实在太多。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难。真难。太难了。

可是,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至少有三个逻辑,作用在这件事情上。

今天,斗胆谈谈我的理解。

总量,是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量,是不够的

车票难买的底层逻辑,是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有“大迁徙”。

在中国,有几个“大节”,比如,春节。比如,五一国庆。比如,中秋端午。其中,以春节尤甚。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根据央视网报道,2024年铁路春运,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日均发送1208.9万人次。

大迁徙,名不虚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逢年过节要团聚的文化属性。又比如,我们“调休”的集中放假机制。

所以,当大量“出行”的需求,集中爆发的时候,大迁徙,就开始了。

那为什么,不索性把运力加大,大到能满足所有人同时出行,让所有人都能买到动车车票呢?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不一定。如果运力真的足够强大,能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这当然很好。

但是,当“大迁徙”过去之后呢?比如说,五一过后,5月6号,10号,20号,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量的动车,会空着大片的座位运行,设备、资产空转,白白折旧,造成巨大浪费。

这就像之前,我们看到某个城市遇到大雨,排水系统宕机,后果很严重。

可是,一个排水系统能应对多大的降雨量,主要看设计阶段,你对“未来会下多大的雨”这件事,是怎么判断的。

是按照能防范“一年一遇的强降雨”来设计,还是“十年一遇的强降雨”,还是“五十年一遇的强降雨”?

在设计任何一个系统的时候,你都要考虑好,能覆盖多少种情况。

大概率,你是没办法做到覆盖所有“极端情况”的。

因为,一旦这样做,你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出一个可能三十年、七十年之内都用不到的东西。

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现在,或许你能够理解,为什么每逢节假日,动车车票那么难抢了。

因为每次“大迁徙”,对于铁路系统而言,就是一种“极端情况”。

所以,问题来了。

如果,你要满足“大迁徙”,那么在平常,你的运力就会有剩余。

如果,平时你不想有太多的运力浪费,“大迁徙”期间,就一定有人买不到票。

这中间,必须找到某种平衡。

所以,节假日的票难抢,这几乎成了一个必然事件。因为总量,可能就是不够满足“极端情况”的。

要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你只能找一些其他的方法。

比如,高速免费。比如,临时增加动车班次,临时增加大巴班次。

又比如,想办法提高动车的利用率。

运力,得尽量避免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力,得尽量避免浪费

利用率,怎么提升?

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不妨先来看看,动车平时是怎么运营的。

动车,有很多站。不同的站点,就不断有人,上上下下。

“京沪线”举例。

始发站,北京。终点站,上海。中间会经过很多站,比如,济南。比如,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会从北京上,济南下。有人会从济南上,上海下。还有人会从南京上,上海下。

上上下下,几乎无数种情况。不过,有件事是大概率发生的。

如果有人买了从济南到南京的票,那么相对的,另外一个人,可能就买不到从北京到上海的票了。

因为,动车上的座位数量是一定的。

那么这时,从北京到济南,从南京到上海,在这两段路程中,动车上的这个座位,就空出来了。

空出来了,就意味着运力,被白白浪费了。

可是,你又绝不可能要求这位乘客,不要买中间站点的票。

一辆动车,想要做到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全部满员,很难。

除非,所有人买的都是从北京到上海的直达票,但这显然不可能。

运力本来就不够用,座位还大量空置。

怎么办?这背后,就是一套复杂的算法。

比如,怎样分配长途和短途票?

根据央视网报道:

在运能阶段性紧张情况下,优先满足长途旅客,实现运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长途票额充足情况下,动态调整票额投放,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满足短途旅客需求。

也就是说:优先卖长的,逐步放短的。

又比如,适当售卖一些站票,或者开放补票机制。

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空座率,进而提高动车的利用率。

所以,各种各样的出行APP,就找到了机会。

通过大量的系统查询,匹配算法,告诉你,虽然北京到上海的票,卖完了。但你可以先去曲阜,先去徐州,再换乘去无锡,去南京 …… 最后再补两站票,到达上海。

各种算法加持之下,它就有机会帮助你,获得一次难以想象的乘坐体验。

比如,润米有位同学,春节后为了返沪,曾经有过一下午,计划去到六个高铁站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最后一程还得补票)

那,谁会先买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谁会先买到?


既然票这么难抢,那么,谁会先买到?

根据供需原理,供需一旦失衡,价格就是最好的调节机制。

那么,价高者得,好不好?

不好。因为一旦这样,就会有大量的人真的买不到票,回不了家。

辛辛苦苦离家三个月,想回家一趟,发现票价五千。谁能先买到票,全看“经济实力”和“出行意愿”。

谁经济实力强,谁出行意愿强,能付更多的钱,谁就能买到票。

这样做,当然不行。

所以,所有的车票,一律一视同仁,一个价格。

剔除“经济实力”的影响,谁的意愿强烈,谁就能先买到票。

20多年前,我还在北京工作。

那时候,想要买到一张回南京的火车票,太难了。全靠一腔热血。

没有12306,没有抢票平台,只有线下的火车票代售点。

凌晨五点多,你就要去排队,可到了一看,前头早已排了长长的队伍。

只有你意愿足够强,愿意拿时间和体力来换,突破重重这样那样的困难,才能把车票狠狠地攥在手里。

这样按意愿来,也还好。但是,黄牛出现了。

电影《人在囧途》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在火车上,徐峥扮演的大老板李成功,和王宝强扮演的挤奶工牛耿,面面相觑,发现他们俩的车票,是一样的。

一问才知道,时间实在来不及,李成功的下属,去找了黄牛高价买票,结果买到了假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电影《人在囧途》)

黄牛帮你排队,但要额外收钱,还不太靠谱。

但是,一旦出现“黄牛”,就意味着“经济实力”这个因素,在“谁能先买到票”这个问题上,再次占了上风。

那怎么办?想办法,把黄牛这个BUG给去掉。落实实名制电子售票。

只要你从公开系统上买到了一张票,那么,就是不能转让的。

好了。这时候,谁能先买到票?是那些努力排队,意愿强烈的人了吗?

其实,也不全是。因为,现在又有了新情况。比如,上边提到的,各种抢票平台。

假如,你想从济南,去南京,但是没有票。

要么,加点抢票费用,委托平台抢票;要么,采纳平台建议,选择从北京到上海的全程票。

这都会使得你,更容易抢到一张车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现在,你能否先买到票,不光要看你的出行意愿,还要看你是否更愿意善用工具,拥抱算法。

再往后,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

或许,当大量用户支付抢票费用,但依然抢不到票的事,不断发生的时候。

或者,当太多人选择直接购买从北京到上海的全程票,但实际中途就下了车,导致中间程大量座位空置,运力空转的时候。

新的规定,可能就必须要执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出差,也经常坐动车。

每次到了高铁站,踏上动车,我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触。

在这张铁路网上,动车来来往往,人潮熙熙攘攘。

挥手,告别,上车。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走过了一次又一次回家的路,也走向了自己的未来。

虽然线上抢票,依然很难 …… (对,很遗憾,我也还没抢到五一回南京的票)

但是,相比起20年前,在寒风中吸着鼻涕,跺着脚、哈着气排队,真的已经幸福太多了。

即便,要抢到票,要定好闹钟,按点抢票;要仔细研究路线,确定如何换乘,才能顺利到达终点;有时候,还要考虑如何“多买几站”,才更经济……

但是,这依然没办法阻止我们在路上的心。

此刻的你,启程了吗?到达你向往的目的地了吗?

无论如何,祝福每一个在路上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五一了。假期快乐。

旅途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昨晚小伙伴的前线战报:午夜的虹桥火车站,大家席地而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2024年铁路春运圆满收官: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 多项运输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https://news.cctv.com/2024/03/06/ARTIX7FrVpXVGmu7cgjmvA7G240306.shtml

2、40天超84亿人次!看春运里的“流动中国”

http://www.news.cn/mrdx/2024-03/06/c_1310766620.htm

3、12306如何分配长途票和短途票?官方解答来了!

https://news.cctv.com/2023/08/12/ARTIWAH7TZS7axpbhqgTeI60230812.shtml

观点/ 刘润主笔/ 景九编辑/ 二蔓版面/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235篇原创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