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开发建设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天际线,常常能看到塔吊在百米高空中繁忙地调转、起升……钱洪波便是其中操控塔吊的一员,是中建五局珠海横琴科学城三期标段二项目的一名塔吊司机。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钱洪波便穿戴好安全帽、反光衣、防护带,小心翼翼地顺着护栏爬上110米高的塔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吊在百米高空中繁忙地调转、起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肩挑生活重担

40岁的钱洪波来自四川广元的一个小山村,在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照顾年幼的妹妹,他初中便辍学进城务工,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辍学后我做了很多的工作,挖过铁矿、修过路、开过人货电梯等,我不怕苦,也不怕累。以前的工作环境没有这么好,最难的时候住在负四层地下室,一到晚上都是蚊子、老鼠……”钱洪波告诉记者。

2003年,钱洪波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广东开始任塔吊指挥一职。

“塔吊指挥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做好协调就好,我当时就觉得塔吊司机这个工作挺酷的,又很好奇在100多米的云端里上班会是怎么样的。”钱洪波回忆着自己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

后来经过培训和考试,钱洪波于2006年拿到了特种人员作业操作证,开启了近20年的塔吊司机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洪波小心翼翼地顺着护栏爬上110米高的塔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端零误差

钱洪波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展馆),是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

“第一次上塔吊实操的时候,还没觉得难度很大,只觉得掌握好几个遥控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我根本把控不好精度,控制大钩的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这样的话就会很危险,重的材料会有撞到建筑物的风险。”

面对困难,钱洪波没有选择撤退,他坚信“行行出状元”,于是他开始了“魔鬼训练”模式,每天趁不需要吊物的时候,他就开始训练,每天训练2个小时。他悄悄给自己“加码”制定了一个标准:无论是多大的风、多轻的物品,务必将吊装物品摇摆幅度控制到0.2米以内。经过严格训练他达到了自己的标准,成长为一名工友口中靠谱的钱师傅。

但是钱洪波并没有就此停留在舒适区,在近20年中,他不停地提升自己的技术,争取做到零误差,并不断地学习最新规范知识。

2023年,钱洪波顺利通过市赛、省赛,顺利入围了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

决赛中,他需要在6分钟内将1立方米的水箱轻轻吊起,在1.6米宽的间距内,按照既定杆道线路缓缓前行,在不碰到两侧地杆的前提下,准确击落中间立柱上方的木块,将水箱放置在规定点位上,期间水箱不能洒落一滴水。

这就意味着钱洪波必须在无指挥的情况下做到零摇摆、零误差。

“我当时真的特别紧张,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坐在操作室里汗水哗哗地流。但是经验告诉我,我的手一定要稳!”钱洪波回忆起来依旧十分激动。

最终,钱洪波顶住了与104名选手同台竞技的压力,获得全国一等奖,成为一名“塔吊状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洪波正在操作塔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诠释别样浪漫

塔吊司机在高空是不可能看见地上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所以就相当于是失去了双眼的巨人,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来帮助自己。

对钱洪波而言,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这双明亮的“眼睛”便是他的妻子。

“她是塔吊指挥,当年谈恋爱后就跟随我来了工地上,我们配合相当默契。”钱洪波有点害羞地笑着说。

钱洪波于2009年与妻子结婚,从此便开始了夫唱妇随的日子。两人共同搭档的项目就有10余个,对讲机变成了他们爱情升温的见证。

“每天她都在塔吊下方,一遍遍地向我传输着操作指令,还经常会夹带着一声叮咛和嘱咐,听到她的声音就觉得很踏实。”

在工地上班的两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着相同的默契。

“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俩很少要求孩子必须考试拿第一,只要他们安全、人品好就行。”

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现在他们已经在县城里购置了房子,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子,日子也在一步一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五一”假期,钱洪波选择了坚守云端,用劳动的汗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黄天儒梁涵

[作者]黄天儒;梁涵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