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1970年的一个深秋黄昏,知青江义高站在煤窑的边缘,看着天边逐渐暗下来的云彩。自从被调派到这个偏远的小煤窑担任会计,江义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与他想象中的单调和粗糙生活不同,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尤其是,当他第一次看到那只被挖煤工人们敬若神明的老鼠时,他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

那只老鼠不仅体型庞大,而且似乎与这片煤矿的工人们有着不寻常的联系。他们称之为“警报器”,因为每当危险临近,这只老鼠总是第一个察觉。有了它,很多潜在的灾难都被成功避免。但对江义高来说,这只老鼠不只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更是他背井离乡,试图融入这个陌生环境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青江义高的小煤窑经历

1970年9月的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田野间的露水,大队的干部穿过稻田,泥土沾染了鞋底,走向正在田边劳作的江义高。江身着一件已经被汗水浸湿的蓝色工作服,双手握着锄头,正努力地翻动着泥土。

大队干部站在田埂上,喊了一声江义高的名字。江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看向来人,随即将锄头插回泥地,步行向干部走去。干部从挎包中拿出一份文件,向江义高解释了情况。原来,煤窑的老会计因病急需休养,而煤窑的运营不能没有会计,江义高被选中临时填补这个空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义高接过文件,简单地浏览了一下职责内容:监督煤炭的过秤、记载账目、收取现金。尽管他之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但这份任务需要的计算和管理能力,他还是有自信能够应对。

干部指着停在田间小路上的拖拉机,示意江义高整理一下随他前往煤窑。江义高点了点头,转身回到自己的工作场所,收拾好个人物品,并向其他知青简短告别后,赶往了拖拉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拖拉机缓缓驶出村庄,穿过了小镇,行进在通往山区的碎石路上。大约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拖拉机停在了一个被山体环绕的小煤窑前。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煤炭和机油的味道,几个穿着简陋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忙碌地搬运煤炭。

江义高被介绍给煤窑的领班,一个中年男子,身材魁梧,皮肤因长年累月的户外劳作而显得黝黑。领班带着江义高参观了煤窑的各个工作区域,详细说明了煤炭从挖掘、过秤到装车的整个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江义高被领到了他的工作地点——一个简陋的木屋,屋里除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外,还有一个老旧的秤和一本破旧的账本。领班教给江义高一些基本的记账知识,并示范了如何使用秤来过秤煤炭。

从那天起,江义高的日常就是在这间木屋中开始了。每天,挖煤工人们推着装满煤炭的手推车来到木屋前,江义高便用秤称重,然后在账本上记下数据,收取与煤炭重量相对应的现金。交易完成后,工人们把煤炭装上卡车,送往镇上的各个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煤窑中的老鼠与人的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义高逐渐适应了煤窑的工作环境和节奏。每天黄昏,当最后一缕阳光从山梁上消逝,煤窑中的工人们开始结束一天的劳作,江义高也会整理账本,准备收工。

就在这样一个傍晚,当江义高正在收拾桌面,准备关闭木屋的窗户时,他注意到彭大汉的脚边突然蹿出一只大老鼠。这只老鼠体型庞大,毛色灰扑扑的,眼睛闪着警惕的光芒,显然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江义高见状,本能地从旁边捡起一根竹竿,准备驱赶这个不速之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江义高举起竹竿的瞬间,彭大汉迅速上前,伸手按住了他的胳膊。彭大汉紧张而迅速地对江义高解释,煤窑中的老鼠不是普通的害兽,它们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告诉江义高,这些老鼠似乎具有某种预感危险的能力。历史上煤窑中发生过多起事故,每次事故发生之前,老鼠总是第一时间察觉到异样,纷纷逃离现场。工人们见状,也会跟随老鼠逃离,多次因此而得救。

江义高听着彭大汉的解释,手中的竹竿慢慢放松。彭大汉继续说,由于这种原因,挖煤工人对这些老鼠抱有一种几乎是敬畏的态度。他们不仅不会伤害这些老鼠,有时候在用餐时,还会故意留下一部分食物,放在窑洞的角落,供这些老鼠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大汉边说边指向窑洞一角,那里放着一个小盘子,里面有些剩饭剩菜。江义高看到那盘子里的食物时,那只大老鼠已经蹿到盘子旁,小心翼翼地嗅着,然后开始吃起来。它的动作显得既警觉又迅速,好像随时准备逃跑。

知青的误解与工人的善举

随着晚风拂过煤窑的工地,彭大汉和其他工人们微微松了一口气,看着江义高与那只老鼠间的紧张局势逐渐缓解。然而,江义高的半开玩笑的话语——提到那老鼠肥得可以下酒——让在场的工人们不禁暗自担忧。他们知道这位城市来的知青可能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对这些老鼠的尊重及其背后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决定采取一个既能保护老鼠,又能确保不伤害江义高好奇心的方法。他们决定买一只兔子来转移江义高的注意力,同时也为他提供一种更加“合适”的晚餐选项。

夜幕降临后,几位挖煤工人悄悄离开煤窑,前往附近的村庄。在昏黄的路灯和星光的照耀下,他们走过了曲折的山路,到达了一个小村庄。村里的养殖户在他们的到来前已经休息,但在敲门声下,一个睡眼惺忪的老农夫应声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