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红,今年四十五岁,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我和丈夫张伟结婚已经快二十年了,这些年里,我们像大多数夫妻一样,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今天。

张伟,你怎么就这么倒下了?”我坐在医院的病床边,看着躺在床上的丈夫,心中五味杂陈。他曾经是那么强壮的一个男人,如今却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姐,你也别太伤心了。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张哥会好起来的。”隔壁床的小王安慰我。

我苦笑了一下,“谢谢你,小王。但你也知道,我们家张伟这次中风不轻,能不能站起来都是个问题。”

说到这里,我突然感到一阵心酸。我和张伟虽然结婚多年,但我们的经济一直是AA制。他挣的钱他自己管,我挣的我自己花。这种生活方式在年轻时或许没什么,但如今他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这种经济模式就显得格外尴尬了。

红姐,那你们家现在打算怎么办?”小王问。

我叹了口气,“还能怎么办,先治着呗。但后续的费用…唉,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家里的亲戚打来的。

“喂,红啊,我们听说张伟出事儿了,现在咋样了?”电话那头传来关切的声音。

“哦,是二姨啊,张伟他…他现在不太好,中风了,可能以后都得坐轮椅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哎呀,这可咋整啊?红啊,你可得好好照顾他啊,毕竟夫妻一场。”二姨的语气里充满了担忧。

“嗯,我知道的二姨,你放心吧。”我挂断了电话,心里却涌上一股莫名的烦躁。

照顾他?我当然会照顾他,但问题是怎么照顾?我自己的工资并不高,张伟的工资卡我也没见过,他的存款更是无从谈起。这些年,我们虽然住在一起,但经济上却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医生走了进来,“张伟的家属,来一下办公室,我们谈谈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我站起身,跟着医生走向办公室,心里却充满了不安和迷茫。

接下来的路,我该怎么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伟的病情逐渐稳定,但仍旧无法行走,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每天在医院和家之间来回奔波,身心俱疲。而经济的压力更是让我喘不过气来,治疗费用、药品费用、营养费用……每一项都像一座大山压在我身上。

“红姐,你真的打算把张哥送养老院去?”小王的话让我愣了一下。

“我也不想,但我现在真的没办法。”我无奈地叹了口气,“你也知道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我根本负担不起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费用。”

“但是,那样做会不会被亲戚们说啊?”小王有些担忧地看着我。

我冷哼一声,“说就说呗,他们怎么知道我的难处?我已经尽力了。”

决定之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养老院。经过一番考察,我终于选定了一家环境和设施都不错的养老院,并安排张伟住了进去。

然而,消息很快在亲戚间传开。

李红,你怎么能这么狠心?张伟现在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怎么能把他送到养老院去?”二姨的责备声在电话里响起。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二姨,你知道我现在的处境吗?我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张伟,还要承担所有的费用,我实在是撑不住了。送他去养老院,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找我们帮忙啊,我们是一家人,怎么会看着你一个人受累?”二姨的语气软了下来。

我苦笑,“你们能帮我一次,能帮我两次,但能一直帮我吗?张伟跟我AA制了十三年,现在他的存款我一分都动不了,我怎么办?”

电话那头陷入了沉默,料想他们也没想到,还有这么有回事。

“二姨,我知道你们关心我,但我也有我的难处。我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也希望你们能理解我。”说完这些,我挂断了电话,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接下来的日子,我依旧忙碌于工作和养老院之间,但心里的负担却轻了许多。我知道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也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做出选择。

几个月后,张伟在养老院的康复科里,开始逐渐恢复了些许活动能力。虽然进展缓慢,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欣慰。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探望张伟、处理家中琐事,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忙碌。

亲戚们最初的指责和不解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他们开始理解我的决定,甚至有些亲戚还主动提出要帮我分担一些压力。二姨更是时不时地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张伟的情况,也会聊聊家常。

“红啊,你最近怎么样?张伟呢,他好些了没?”二姨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格外温暖。

“二姨,我们都挺好的。张伟现在恢复得不错,已经能自己坐起来了。我也慢慢适应了现在的生活,虽然累点,但看着张伟一天天好起来,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我笑着说。

“唉,你们都不容易。红啊,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别一个人扛着。”二姨关切地说。

“嗯,我知道了二姨,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感激地回答。

挂断电话后,我坐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回想起张伟中风后的这段日子,虽然艰难,但也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温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