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7月, 问界M7 参数 图片 )正式上市。

2023年9月,问界新款M7在时隔14个月后登陆市场。

2024年5月,在隔了8个月后,问界M7 Max焕新版即将登场。

一次次缩短更新间隔,M7作为绝对的走量代表,问界可谓煞费苦心。

不过,立足于当下市场环境,已非去年新款M7上市时横扫千军的轻易。

问界M7 Max焕新版,还能打出一片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去年9月问界新M7发布以来,收获了超过18万用户的信赖和认可,荣获新势力车型销量首席,创造了销量奇迹!」

将问界M7起死回生的余承东,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我们希望不断打磨产品体验,把问界新M7打造成智能汽车时代的国民SU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让问界M7成为新的国民SUV?

余承东直接揭秘,重磅升级的内外饰设计、更强大的智驾能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更丰富的舒享配置。

换言之,问界M7 Max焕新版迎来了一次全面升级。

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新车大幅缩减了原来的前脸格栅面积,改用上封闭式造型,更具新能源车该有的模样。

如此转变,在上个月推出的新款 问界M5 也能看到。

应该说,在大哥 问界M9 推出以后,其它小弟们都已跟上了新的设计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年前问界M7推出时,其设计就已经备受争议。

不过,余承东始终充满了自信。

「有些人喷我们这个车不好看,我想说他的品位还比较low。」

「我想一个伟大的设计,能经过时间的检验,大家越看产品越高端,越看越喜欢,这才是伟大的设计。」

“比伟大还伟大”,这大概会是余承东对新设计的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作出改款的,是问界M7 Max焕新版。

“Max”的后缀,已然说明改款的是智驾版。

其中,新车将跟随问界M9的做法,从原来采用 速腾 聚创M1激光雷达,换成华为自研的192线激光雷达。

在提升检测性能的同时,此举亦表明了「问界站定激光雷达派」的立场。

需要留意一点,上个月华为指出其云端算力,已经从去年12月的2.8 EFLOPS,提升到了3.3 EFLOPS。

「超过了第2名和第3名友商算力的总和」,华为在智驾领域的实力家底,就是有着这样绝对的傲气。

问界M7 Max焕新版的智驾表现,想必不会叫人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智驾方面的调整一样,问界M7 Max焕新版在配置力度上的优化,主要呈现出「加码」的特点。

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5.6英寸中控屏+HUD抬头显示,新车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内饰布局。

而增加爱马仕橙内饰,大概能为其座舱氛围多增加些高阶质感。

同时,问界M7 Max焕新版将用上HUAWEI SOUND音响系统,进一步注入华为精髓。

此外,六座版本将标配零重力座椅、HUD、主驾头枕音响、电吸门、水晶挡把等配置。

再者,新车还将用上CDC电磁悬架。

参照现款Max版售28.98万的情况,以及新款预售29.8万起的做法。

问界M7 Max焕新版,这次要打出「性价比」亮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照新款问界M5的革新,问界M7 Max焕新版大概不会对续航、动力有明显改变。

因此,换上新外观、座舱配置更丰富,将是新车带给用户至直接的体验提升。

再者,打透智驾卖点,也将决定了问界能否撑起华为科技标签的关键。

Max焕新版,能为问界M7的火爆再续上一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界M7的火爆,有点要熄灭的苗头。

在去年9月改款以后,问界M7连续站上了月销过万的水平。

今年1月,它更是做到了3万辆/月的卓越成绩。

凭借着M7的超常发挥,问界系列得以在2024年前3个月里,连续斩获新势力交付冠军头衔。

然而,从交付趋势来看,1月的超高水平发挥,似乎也是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前4个月里,问界M7交付量分别为3.1万辆、1.8万辆、2.46万辆和1.09万辆。

仅用了3个月时间,该车就从月销3万辆,跌到了1万辆出头。

其中,即便4月它还降价了2万元,也没能止住颓势。

问界M7的快速转冷,已成事实。

因为这样,问界还把连续问鼎了3个月的新势力交付冠军,在4月里让给了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在30万级中大型SUV市场,今年前4个月问界M7累计卖出7.89万辆,在同级销量里排名首位。

反观 理想L7 和L8,两者合计卖出6.9万辆。

这意味着,问界M7一款车型的表现,就要好于理想L7和L8的销量总和。

话虽如此,去年问界M7之所以爆火,在于其较之原先上市时,售价一下调低了7万元之多。

换言之,理想L7和L8不算是问界M7的直接竞品。

24.98万起售的理想L6,或将以一己之力来直面问界M5和M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表示,L6的产能正在爬坡,下个月将突破2万辆,目前锁单量已达3.4万辆。

就基本盘扎实的高端新势力阵营而言,有能力向问界发起挑战的,暂时只有理想一家。

理想增程SUV的持续热销,注定将与问界继续缠斗下去。

这时值得思考的是,丢掉4月交付量冠军的问界,能接得住理想的进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月初,理想周销量榜单正式回归。

回归原因,一方面在于理想已重返了销量榜首。

另一方面,从中亦透露着理想对之后市场的信心更足。

其中,问界M7的销量下滑固然是一大因素。

再者,新款问界M5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亦充满了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意一点,新款问界M5在4月23日完成上市。

但在5月1日的交付战报里,官方依旧强调着该车“上市24小时累计大定4031台”的战绩。

不难看出,新款问界M5并未呈现出去年改款M7的火爆。

理想对力压问界的笃定,并非没有理由。

不过,理想亦不是盲目自信。

近日已有不少报道盛传,理想开启了新一轮裁员动作,裁减幅度达20%。

此外,相比于Q1交付量增长52.9%的成绩,理想对Q2的增长展望只有21.3%至27.1%。

在对汽车市场不抱信心之下,就看理想和问界哪个能从恶战中脱颖而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需注意的是,不久前问界M7追尾事故,多少给该车造成了些负面影响。

这是否会进一步导致交付表现的下滑,6月1日就会见分晓。

此外,近来20万级市场新品涌现,这也容不得问界M7有所闪失。

前有计划在6月交付过万的 小米SU7 ,后有立心击退 Model Y 的乐道L60。

另外,阿维塔也在跃跃欲试,同为中大型增程SUV的阿维塔07将于Q3上市。

况且到了下半年,还有极氪的中大型纯电SUV登场。

如果M5和M7都没有抓好这次改款的机会,这对于问界的未来或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把握好改款的机会?

新款问界M5和M7都在主打着一点——智驾版。

以24.98万元起售的新款问界M5,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及华为算力平台,只是城区智驾包仍需另外购买。

对比老款同等配置版本而言,新车相当于降了3万元。

不过,坚守25万价位的做法,也表明了问界M5不会通过降低官方指导价来刺激销量。

反观现款问界M7智驾版,其入门版售28.98万元起。

至于问界M7 Max焕新版预售29.8万的做法,大概到上市当天,也会将指导价调整到28.98万元附近。

「增量不让价」,是新款问界M5和M7的焕新特点。

换句话说,问界M7仍在努力维持住其原本30万元的高阶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率先从智驾版开始改款,大概是为了让新老款同堂销售一段时间,以确保销量的平稳过度。

此外,问界这样做的目的亦是直接明了——打透智驾卖点,继续保持在该赛道的领先优势。

余承东说过,「我们在智驾上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售价低于30万的华为高阶智驾都是亏本销售。」

有着国内最多云端算力的华为,已然具备了独一档的智驾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智驾竞赛一边在烧着大钱,另一边也没有带来正向、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还跟不跟」的问题,已经摆到了众多车企大佬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马斯克放话,今年计划新增5万张英伟达H100的GPU来投入训练算力。

按照英伟达H100芯片售价约3万美金/块,单是今年这笔总投入就将达到15亿美元。

按现时汇率换算,就是超108亿人民币,这般投入已非多数车企能跟得上。

其中,小鹏已经明言,计划每年算力训练投入超7亿元,距离已经完全被拉开。

再者,比亚迪也在放出消息,计划在12万以上车型配备激光雷达,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内卷到极致以后,就是各家拼家底的时候,这也唯有行业巨头能承担得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近日报道指理想将“智驾团队人数缩减到1000名以内”。

这般做法,或许也表明了理想「不跟」的态度。

如此一来,此举或推翻了过去“智驾作为理想一号工程”的地位。

至于「华为智驾遥遥领先」,则有望继续成为问界车型的独有标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款问界M5和M7,两者都把改款注意力放在了智驾版身上。

独一档的智驾领先能力,能否赋能好问界系列的市场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去年9月之后,随着新款M7的爆火,问界真正跻身到了头部新势力梯队当中。

问界M7的起死回生,确实让人意外,但降价7万的做法,不能说是赢得多么漂亮。

反之50万级的问界M9迎来大卖,这下才叫人刮目相看。

于是,问界提出了今年卖出60万辆的目标,是去年交付量的6倍。

今年前4个月,问界已累计交付了超过11万辆。

照此来看,问界距离完成目标仍有不少压力。

接连完成焕新的M5和M7,能否接过热销势能,这对于完成60万辆目标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它俩还需要先迈过理想L系列这一关。

激斗好戏,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