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还记得曾经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上,以一首《少年》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吗?5月24日,他们受黄浦区文化馆之邀,走进上海市清华中学,再次挽起袖子唱起了“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凭借《少年》火爆全网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由一群毕业数年至数十年不等的清华合唱队老队员们发起。在这次《对话“清华”·美育人生》访谈活动中,副团长任丽翰动情地回忆起了当年建团的故事。

“15年前,我们中的一些同学快到退休年龄了,大家为祖国的建设工作了一辈子,奉献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我们就在想,退休后还能做些什么呢?”于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在各方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回首这些年,正如我们老团长说的,因为热爱,我们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因为奉献,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快乐。我们歌唱美好的生活,歌唱热爱的事业,也歌唱大家的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与清华中学颇有渊源。1985年,正是在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的推动下,以及钱伟长先生、金兆襄先生的关心下,当时的红星中学改名为现在的清华中学。此后的十多年间,清华中学定期组织优秀学生赴清华大学参加夏令营,邀请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的成员来校举办各类讲座。

为了结合“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主题和学校思政教育建设,黄浦区文化馆请来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爷爷奶奶们,通过“访谈对话+互动展示”的形式,向师生们讲述他们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分享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及美育方面的感悟,以向美而生、以美育人、与美同行、美美与共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老伙计们一起走进清华中学,两鬓挂霜的严成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年,我就读的高中离清华中学并不远,很多次我都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路过这里,所以今天能来我心里特别幸福。”他告诉同学们,是好奇心、老师的引导、科技报国的梦想,让他当年决定报考清华大学,并在毕业后前往贵州参与我国首个维尼纶生产配套大型化工项目建设,一干就是24年,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贡献给了国家的化工事业。

严成钊的经历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缩影,年轻时,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但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一群只会埋首案牍的“书呆子”,那就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中的很多人对艺术充满热忱,多才多艺。”曹耶南,曾经参与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设,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们,“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尽管当时条件不好,学校里没有钢琴只有风琴,但是上音乐课是风雨无阻的,如果音乐课老师生病了,校长也会来替课。”音乐给她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提升效率,调节情绪,还有丰富的想像力。”

走出校门时风华正茂的少年们,曾经四散在祖国各地,如今再聚首已是满鬓斑白,但他们依然充满活力,保持着和当年一样的对艺术的爱与热情。今年85岁的诸葛镇,擅长国画、西洋画,最近又报名学习水彩画,“美好的人生,不仅仅是活下去,更要有广泛的、美好的追求。对于青少年的美育教育,我们应该多鼓励,就像我至今仍然坚持喜欢画画,就离不开小时候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在爷爷奶奶们鼓励和肯定的目光见证下,清华中学的一批中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初长成,自在恰如风。看着这些和他们当年一样朝气蓬勃的学子,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唱响了串烧合唱《祖国不会忘记+少年》,并引发了全场大合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此次举办《对话“清华”·美育人生》访谈活动,5月20日至26日“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黄浦区文化馆还联手各街道分馆、学校、楼宇党群服务站等,场馆内外、线上线下联动,在景点、商圈楼宇、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组织开展演出、培训、展览、艺术普及等各类美育及宣传活动近190场,让市民走进文化馆、感受文化馆、爱上文化馆,让市民就近体验丰富的美育活动,让美育浸润城市生活。

记者 / 刘艺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黄浦区文化馆

视频 / 李德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