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个名叫科拉因的法兰西人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这个被称作人体作笔的奇特动作,成为了现代西方行为艺术的鼻祖。

1992年,邸乃壮创作了撑开万把红伞的行为活动,持续了三、四年时间,流动了几十个城市的公共场所,有500余万人进入了红伞活动现场,传播面超过了4亿人,新闻报导达数百条之多。

这个“走红”活动被列入中国行为艺术影响社会的经典方案。

2008年3月,作为中国广告产业挑战传统的重要尝试,“尖叫2008”北大青鸟杯中国首届行为艺术广告大赛的举办,再一次掀起了行为广告创意活动的流行热潮。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行为广告实现了对静态、有限的平面广告语言和物体语言的传达力突破之后的第一步,它在大众层面的普及虽然尚在起步阶段。而且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却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每一次行为艺术都会引起在场的观众和新闻媒体的极度关注。这与行为艺术本身的特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一、具有着身体艺术特征的行为艺术,是艺术家在以自身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而因之生成的行为艺术广告理所当然以 “人”作为广告的主体和载体。这种“媒体”既不用购买时间,又不用购买空间,只要有个好的创意,然后再加上这个“新型媒介”——“人”就可以方便地操作,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具有方便、有效的传播性,并且能够带来创意上的突破。

其二、具有开放、夸张的情感表演性特征。行为艺术是在开放的时空环境里——街头、广场、等户外场所,将自己即时奔放的情感予以当众释发宣泄,既能消解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又能增强受者对艺术创作行为的认同感。比如,宋永红的行为艺术曾给我们带来很多社会和生活层面上的思考;798艺术区的行为前锋则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社会公益的关注。

其三、具有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的社会行为特征,是很有“力量”的艺术形式。譬如,把成千上万的红伞挂在公园的树上,让游人漫步其中,那么观众也成为了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这种行为艺术实际上已经具有了行为广告的形式。因为它不局限于艺术家个人的小天地,已经是参与到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来的“广告人”。

正因为这些奇特的个性风格和行为创意,行为艺术才能为具备同样特质的广告产业所用,开创出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童岩老师对行为艺术所评价的:“这会成为一种时髦的活动。它的表演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各种传播所应用,它具有不可估量的媒介前途。”

行为每个人都有,只有有性格的人才会被人记住,只有有实力的人才会被人称道,只有艺术的行为广告才会产生效果。对于中国的广告产业而言,我们需要的不是仅仅能够维持生命的“鱼”,而是能够生生不息的“渔”。而在当前的注意力经济时代,面对中国广告产业在创意上死气沉沉的表现,行为艺术的介入,无疑给广告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文/《广告人》杂志社长/总编 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