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3日讯 世人瞩目的G20峰会,以各国同舟共济的姿态和一系列令人眼亮的成果,给苦熬在经济寒冬的人们带去了几许希望。而在众多成果中,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则显得尤其意味深长。

事实上,还是在峰会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首次会晤(媒体称之为“胡奥会”)就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某些媒体还将此称之为“G2”,相信两位领导人的首次见面会产生深远影响。

特殊的时代背景,也使得胡奥会显得意义非常。在金融风暴的侵袭下,国际经济形势极不乐观,此时,人们的目光盯在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身上。前者是“金砖四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承载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体的希望,后者则是举足轻重的经济大佬,能否转危为安对世界经济的何去何从有着标志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中美两国能够携手并进,领衔主演这场全球救市的“大戏”,并希望看到戏剧性的喜剧结局。

北京和华盛顿无疑清楚地意识到了国际社会的这种期待,并已通过积极的救市作为传递出一种信心来。与此同时,两国也尽可能地加强沟通,坦诚相见,力求做到求同存异,同舟共济。

令人欣慰的是,在伦敦,人们看到了胡锦涛与奥巴马两位领导人和谐、友好的会晤,而奥巴马也欣然接受了胡锦涛邀请,将于今年下半年访问中国。双方还共同宣布了战略经济与对话机制,这一机制采用“双轨”模式,在美方将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第一次对话将于今年夏天在华盛顿举行。

从阵容的庞大和对话的全面性来看,“双轨”对话无疑较此前的两个对话升级了许多。在金融风暴的威胁下,中美双方意识到,需要将政治与经济对话统筹起来,一方面可以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执行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外交一盘棋的主张。而事实上,正如美国学者和媒体所说,自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确立以来,面对面的高层会谈已成为中美之间绕开耗神耗力的猜度和无谓的“扩音器外交”,探讨共同利益、建立合作关系的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胡奥会也是积极的首脑外交的展示。在当代外交中,首脑之间建立坦诚、互信的关系,有助于国与国关系的良性发展。这一点,从伊战前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就可以看出。当时三国之间的那种和谐氛围,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

这还是对布什政府留下的中美关系成果的确认。对中美关系来说,布什政府做出的一大贡献是,通过“利益攸关者”理念的传播,以及对话机制的完善,与中方在双边关系定位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而在奥巴马时代,这种共识将会更上一层楼,不仅将在抵御金融风暴过程中与中国走得更近,也将更进一步地提升对话级别,扩展对话领域。

由此看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期间所表示的,中美关系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非客套。对于中美关系来说,G20峰会上两国领导人的成功会晤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在奥巴马任内,中美经贸关系很可能取得布什任内所未能实现的突破。

对于奥巴马来说,在他的任期内,中美关系将很可能表现出某种新意来,也即通过“取暖共同体”,将两国关系全面提升,并进一步夯实基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的多重挑战下,中美两国之间,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打口水战了。

作为两个有世界影响力、有巨大经济活力的国家,中国和美国需要比以往更多理解和信任,也需要更加坦诚地面对矛盾和摩擦。而在应对金融危机和诸多经济社会挑战过程中,中美之间有必要更积极协调立场,寻求共同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带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

在确认两国合作成果、开启中美关系新的时代之外,“胡奥会”还将成为中国更大程度地影响世界的契机。尽管外界猜测的G2(两国集团)不会真的形成,但美方对与中国交换意见、期待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赢得中国更有力支持方面所表现出的诚意,已在客观上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制造了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G20峰会期间,中国在金融外交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活力和积极态度,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美国媒体甚至还提出了G20第二届峰会在北京举行更好的倡议,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而如西方媒体所承认的那样,也许正是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G20中影响力的上升,以及在IMF等国际组织中话语权的增大,使得峰会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穷国的利益有了更多的关照,这也将在客观上促使美国在未来的日子里对中国采取更多倾听和理解的态度。中美关系也将因此而受益。(张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