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水电的的电站和变电站,在去年地震中受损严重。一年过去了,岷江水电在恢复重建过程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而贷款难首当其冲,因为目前岷江水电公司提供不出银行要求的资产担保。

即使是恢复了生产的电站,因为卖出去的电大多消化在灾区的企业和居民,因此也面临着电费难以收回的困局。一面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建,一面又是电费难以回笼,岷江水电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同时,摆在这家企业面前的另一道难题是,由于企业无法尽快恢复生产,目前尚有300名职工未能上岗。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科清担心,此困局时间拖久了,这些职工会产生社会问题。地震后,摆在岷江水电面前的难题,可以说十分棘手。

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科清

下面是采访实录: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这次岷江水电受损十分严重,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岷江水电,在地震中的损失情况吗?

朱科清:公司的很多电站,地处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区,我们的电站、电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铜钟、下庄、沙牌和草坡4座电站,和12座变电站及送电线路受到严重破坏。这次地震造成的总损失,按照财务帐面价值来看是1.5亿多。如果现在要建设这样几个电站,起码需要4个多亿的资金投入,才能建设起来,总的损失情况是这样的。

网易财经:这场特大地震造成岷江水电 4个直属电站、12个直属变电电站遭到了不同程度地损坏。据2008年5月26日岷江水电董事会公告称,你们直接的经济损失2.6亿?

朱科清:是这样的。1.5亿是财务帐面价值。

网易财经:刚才我从你们公司的专题宣传片中看到你们有2.6亿的损失?

朱科清:2.6亿是在不同时间的统计。

企业全部恢复要明年上半年

网易财经:去年地震,岷江水电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重建的怎么样了?

朱科清:5.12大地震发生之后,州县政府和四川省电力公司都十分关心、大力支持我们。在州县政府的领导和公司大股东——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恢复重建工作。去年5月16日,我们的下庄电厂就恢复了发电,保证了汶川城乡地区抗震救灾,和州县各极抗震救灾指挥部以及水厂、粮食加工厂等重要部门的供电。去年11月份,铜钟电厂恢复发电。特别下庄电厂在5月16日即恢复发电,应该说,这是“5·12”地震后重灾区内第一个恢复发电的电厂。

而关于12个变电站恢复情况是,去年5月底,都江堰地区4个变电站都已经恢复供电;6月26日,公司在阿坝州境内的110千伏郭家坝变电站恢复供电,解决了阿坝州水磨地区和白花地区的部分工业用电。

网易财经:那么,到现在为止,岷江水电总体恢复进展是怎样的?

朱科清:总的来说,4个电站现有2家恢复了发电,另外2个电站正在恢复。预计下个月,还有一个电站能恢复发电。

网易财经:最后一个电站什么时候能恢复?

朱科清:估计要明年上半年了。

网易财经:为什么会慢一些呢?

朱科清:损失严重一些。

网易财经:这个电站在哪里?

朱科清:在汶川县的草坡乡。

网易财经:12座变电站恢复了多少?

朱科清:现在恢复了9个。

网易财经:现在等于是恢复了2个电站,9家变电站。这期间的投资有多大?

朱科清:我不太清楚,财务上还没有统计计算。

还有300名职工没上班

网易财经:目前岷江水电在恢复建设时的资金来源于哪里?

朱科清:主要是贷款。

网易财经:去年发生地震,对企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去年你们的年报中也公布了。

朱科清:去年是亏损3个多亿。

网易财经:而2007年公司的盈利是1.3亿?

朱科清:对,这也是岷江水电盈利的最好水平。

网易财经:目前,企业要恢复重建经济压力也很大,那么员工状态怎么样?情绪稳定吗?

朱科清:员工的情绪基本稳定。但由于一些电站和变电站没有恢复,目前我们还有300多员工没有上岗。

网易财经:能保证他们的工资吗?他们的日常生活怎么办?

朱科清:给他们发了一部分工资。

网易财经:他们现在的情绪稳定吗?

朱科清:基本稳定。

重建资金贷款比较难

网易财经:你们觉得重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是什么?

朱科清:是这样的,虽然我们的电网已经恢复了一些,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上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优惠性的政策性贷款,但是银行是企业化操作。如果我们要贷款,银行就需我们提供担保,而我们企业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惨重,所以在自身担保或寻求提保方面极其困难。

网易财经:银行需要你们担保,但你们的资产损失已经特别厉害,如果要贷款的话银行可能会觉得你们资不抵债?

朱科清:对。因为国家是政策性放款,银行是企业化操作,这其中有一些矛盾。

网易财经:你们没有向上面反映吗?

朱科清:反映了,解决了一些问题,不然更加困难。

网易财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朱科清:现在我们恢复重建需要的资金是靠贷款,给职工发工资也是靠贷款。

网易财经:现在为止,银行给你们贷了多少钱有统计吗?

朱科清:财务上的情况我不清楚。

网易财经:你们还需要贷多少钱?

朱科清:具体数字说不上来,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汶川地区电力输送出现难题

网易财经:毕竟你们是阿坝州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阿坝州主要的电力供应企业。如果岷江水电恢复较慢,就会对阿坝州的工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哪些地区还没有恢复电力供应而使当地工业企业受到影响吗?

朱科清:主要是汶川县境内的百花、水磨地区的工业企业受到了一些影响。汶川县银杏乡境内原来有一个四川省电力公司的220千伏变电站,但地震中被摧毁了无法恢复。我们现在对阿坝州境内供区的供电,除州网内已恢复发电电厂的电力外,主要是通过从都江堰上去一条输电线路,通过这条线将省网的电力输送进州。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这个地区用户的需要,所以很多工厂只有停下来。

网易财经:那么,当地居民用电能保证吗?

朱科清:居民供电是保证了的,主要是工厂没有保证。按照国家的政策首先是保证民用。

网易财经:如果银行贷款下来,会很快恢复百花地区的供电吗?

朱科清:对百花地区的供电早就有恢复,但现在主要是还难以确保百花等重灾地区的满负荷用电。

网易财经:现在你们遇到的困难,除了从银行贷款有一些困难之外,还有什么困难?

朱科清:地震将原本全线贯通的岷江电网,以映秀为界撕裂为南北两个孤立的电网。虽然经抢建现在均已恢复供电,但一是南北两网目前仍然只能孤立运行,安全稳定供电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二是由于电力输供“关口”的限制,岷江电网目前的供电状态是需要的下不来,多余的上不去。

网易财经:也就是说,你们给汶川地区发的电输不出来吗?

朱科清:需要的下不来,多余的上不去。

网易财经:为什么呢?

朱科清:因为没有上网关口。

网易财经:可能普通老百姓不太懂您的术语,关口是什么意思?

朱科清:就是电力交换口子或者叫平台,相当于互联网“节点”。

网易财经:就是说电已经有了,但输送不出来?

朱科清:对。

网易财经:为什么没有给你们开关?

朱科清:没有下网关口。

网易财经:取得关口会很困难吗?

朱科清:现在四川省电力公司这边20万变电站还没建起。

网易财经:等到省公司20万变电站建起后,才能统一往外输电?

朱科清:是的。

网易财经:那现在发的电怎么办?

朱科清:我们自输自用。

网易财经:总公司的关口什么时候能下来?

朱科清:现在他们正在做工作,恢复很难,他们也在做工作。

网易财经:总公司的关口不同,你们自己往外输不行吗?

朱科清:那没有办法,电力是特殊商品,电网是特殊网络,输送和交换电力必须经过大网才可以。

电费难收

网易财经:还遇到的别的难题吗?

朱科清:第三个问题,也是第一个问题引发的。因为生产没有恢复,员工无法上班。我们担心产生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

网易财经:他们在家待多长时间了?

朱科清:去年5.12之后就一直待着,将近一年了。

网易财经:这个问题也很难解决。

朱科清:那没有办法,生产设施没有恢复无活可做。

网易财经:现在有300多职工等待着,你们岷江水电公司一定有多少职工?

朱科清:900多,将近1000人。

网易财经:也就是说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职工没有上班,即使上班的员工,工资还是靠贷款维持?

朱科清:是的。

网易财经:那企业还是比较困难的。

朱科清:第四个困难就是收费比较困难,因为灾区都是灾民,电费回收比较困难。

网易财经:你们发出了电,即使商品卖了出来,收费也比较困难?

朱科清:对。

网易财经:因为电力主要是卖给灾区灾民的,他们本身因为受灾也没有钱?

朱科清:对。

网易财经:既没有收入,同时还卖产品,又收不回来,这样是一个恶性循环?

朱科清:是的。

地震后用电大户用所减少

网易财经:既然有这么多难题,下一步企业有什么打算吗?

朱科清:下一步企业主要还是在,州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大股东——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支持下,加强电网恢复,把这些问题向省公司和地方政府反映,力求得到逐步的解决。

网易财经:你们企业有多少年了?

朱科清:20多年了。

网易财经:除了去年地震,我看之前的发展一直是比较平稳顺利的吧?

朱科清:以前也遇到了一些灾害,但没有这次严重。

网易财经:去年5.12之前,企业的势头还是挺好的?

朱科清:对。

网易财经:我们去其他受灾企业采访,也看到了一些重建方面的问题,比如建筑材料的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这些问题?

朱科清:这是普遍遇到的问题,交通以及还有周边环境等等。我们要加强和地方的协调,和农民的协调,交通堵塞、邮电通信不畅,这些问题都存在。

网易财经:要去老百姓那里架输电线路?

朱科清:对。修电站、修电厂都需要跟老百姓、政府打交道,这些是普遍现象。还有交通问题,现在交通都还不畅通。

网易财经:从2005年以来,岷江水电发展的越来越好。去年地震让这样的发展态势遭到了破坏。那么,如果把各类问题解决了,你们的发展还是会很顺畅吗?

朱科清:对。地震过后,出现了一个供需缩小的问题,比如水磨地区原有一个工业区,有20万的用电负荷,但根据政府规划,这些工业用户需要搬迁,要转移到其他地方。我们也正在研究对策、向政府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