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志乐(上) (下)

网易财经6月26日讯 最近九部委联合发文指出四万亿采购优先购买国货,一些在华的跨国公司对此表达了其在华发展机会受影响的担忧。网易财经特别邀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做客解读,他指出,“国货”争议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当前国人对“国货”概念理解太过偏颇。

正确理解“国货概念”

针对网友质疑的奥巴马政府之前提出“买美国货”的问题,王志乐表示,“买美国货”条款出来后,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之后在包括中国以及美国跨国公司等团体批评下,美国把这一条款软化了。比如后来做的“美国采购的东西要不违背美国已经和国际组织签订的双边贸易签约”的补充说明,表明了美国立法机构在政府协调、公司压力之下的改变。

王志乐表示,当时曾邀请美国大使馆的专家解释什么叫“美国货”,答案让他感到意外。美国人的回答是“美国货还包括在美国外资企业的产品”,实际上美国人理解的“美国货”的概念和中国人理解的“中国货”概念是有差别的,美国相比还是更开放。

他指出中国人在讲国货时,首先就不包括国外公司的产品,甚至还排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产品。实际上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如果国货把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产品排除在外,那就说不通了。

中国要刺激经济,希望多买中国自己的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如果“国货”是一种宽泛的理解,包括外资企业产品,那买国货就没有什么问题,外国企业也不必紧张。

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对于“国货”概念的界定。他举例说比如长虹、康佳,可以说它们是国货,但42寸的屏幕,中国自己的企业是做不出来的,必须买外资企业产品,比如日本、韩国的。因此一台屏幕占了彩电70%左右的价值,那是国货吗?反过来,打着“松下”品牌的彩电,产品中绝大部分零部件肯定是在中国当地制造的。

现在是“各国制造”而非“中国制造”

王志乐对网易财经表示,由美国人首先提出的“中国制造”是不对的,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各国制造”。比如美国顾客购买的“中国制造”产品,有很多是由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企业的零部件组合而成的,更为准确的应该是“各国制造,中国组装”。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已经很难区分什么叫国货了”。王志乐说,实际上包括起草“购买国货”的九部委也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概念来,应该尽快出台解释什么叫国货,以平息市场争论。

王志乐最后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时,一个国家要想自保是做不到的,因为全球化势不可挡。如果各国都自保,那全球公司、全球产业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发展就没了,这样是不可能成功的。

王志乐教授研究在华的跨国公司近20年,从1995年起以每年一本,甚至近年来两三本的速度出书,分析指出德国,日本和美国等跨国公司的特点.此外走出国门的中国跨国公司也是他的研究重点.无论是在华的还是走出去的跨国企业,他发现它们从90年代起在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越来越趋于全球化。

作者: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