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07月04日14:00

地点:中国大饭店

王志乐: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继续参加跨国公司分论坛。这次全球智库峰会特别重视企业层面的工作,因为振兴国际经济交流,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的载体,而且在最近的30年对中国的融入世界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中心的领导委托我们跨国公司研究所专门组织这场跨国公司的论坛。

昨天晚上总理招待了我们40家的代表,总理有一个说法,希望跨国公司在中国振兴经济,振兴产业走出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天上午有两场讨论,一场是演讲,第二场是一场关于跨国并购的讨论,咱们在座的可能大多数都参加了,通过这个会议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跨国公司在全球危机中已经在积极的应对,而且这个应对对于中国走出危机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那么怎么样发挥他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今天下午这场讨论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但是这场讨论作为主持人呢,我感到难度非常大,因为我们在筹备这次会议的时候,很多跨国公司代表都要求发言,很多中国代表也发言,我们觉得如果每一个发言都是一个一个说,哪怕5分钟,将近20个人就是100分钟,咱们这个会可能听得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今天早上大家对第二场的讨论感觉非常好。所以我们今天设计的第三场比第二场还要再开放一点,先围着这个圈儿,有咱们的高级官员,也有咱们中国的学者,国际的学者,还有一批中外大公司,他们的重点围绕着刚才咱们提供的来讨论,这个方式还可以多样,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咱们在这个会场里的人都可以提问,所以从组织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想一定尽量组织好。

今天下午咱们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咱们就实体经济,产业振兴规划谈一些想法,下面咱们请山东省的领导谈一下山东省推动产业振兴的规划,他们的规划我看了以后很受启发,咱们有山东省的领导,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然后围绕着他们两个讲的东西,大家可以探讨中国的刺激政策,产业规划有什么样的评论,你觉得怎么样或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两位领导提出来,因为我们还请了两位高级官员,一个是我们商务部外资司的李司长,因为商务部的领导最近很忙要参与别的会议,他代表商务部参加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讨论。原来我们请发改委的副主任参加,后来因为副主任有事,他的一个代表就是王岳平所长,他们可以围绕着中国的产业政策怎么推动,大家可以提问。

第二个阶段我们想讨论什么呢,就是在产业振兴规划,刺激政策的过程当中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大家可以讨论,比如前一段时间买美国货大家都有意见,但是最近很多媒体批评中国也在搞买中国货,那么这个怎么看,这些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

最后一个阶段我们讨论的是在这样的形势中,我们的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怎么样联手振兴。这个振兴我觉得是一种开放的振兴,是一个改革的振兴,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一个合作的振兴,在这一节围绕这一块来讨论。

下面我想大概交待了这样一个情况,大家了解以后,参加这个会的代表发言,我就不好安排给你们每一个人固定的时间,我可能提议你来回答问题,你们自己把握时间,我建议发言的时间不要长,每一次发言两三分钟就够了,后面涉及到你感兴趣的题目还可以继续提问。

这是咱们最后一场,也是最开放的一场,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下面我们首先热烈欢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副主任讲中国产业振兴的看法。刘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研究产业振兴,他们的研究长期以来做了大量的政策研究,而且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刘主任在这方面起了非常好的领导作用,下面我们欢迎刘主任讲话。

刘世锦:尊敬的王主任、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这次国际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进行了调整,中国政府应该说是反应很快,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包括一个相当系统的产业振兴的规划。这个规划大家已经看过了,我想可能从短期来讲的话,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需求的问题。现在市场突然间萎缩了,外部的市场、内部的市场,中期和长期来讲的话还是一个竞争力的问题,市场的空间还是有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上去,能不能有一个竞争力。

今天的时间很短,在会前我想了一个问题,我想大家最近讨论的也都比较多,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最近谈得很多,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上认识不一,争论也比较多。有人说现在在中国产能过剩已经相当的严重了,发展的空间不大,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这一关怎么过这是一个问题。有人比较乐观,看法不一,我是想我们可能需要有一个谨慎的,比较细致一点的区分,区分三种类型的产能过剩。

第一种就叫做长期性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长中期来看,今后20年、30年甚至50年,当中国完成了工业化阶段以后,中国进入成熟的一个经济体以后,中国主要的工业产品,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处在一个工业化的阶段,他的峰值是多少。这个问题最近一些年我们判断上是有失误的,举个例子比如钢铁,我记得在2001年左右,2002年的时候,当时中国的钢铁产量开始往上走,我们开会讨论,有一些同志讲,包括一些权威的老同志讲,说中国的钢产量最多1.4亿吨。为什么呢?前苏联、美国、日本这些工业大国最高就这么多,中国不可能比这更多,我记得当时开会的时候我冒了一句,我说峰值可能是3.8亿吨,现在看来是保守了,因为我们已经5亿吨了。

那么5亿吨是不是到头了呢?我们国务院的发展委的同志做了一个预算,还是比较谨慎的估计可能到7亿到8亿吨。所以从长期来讲的话现在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汽车,今天大众的张总也在这,当时的预测是2015年左右,中国的整个产能是1000万辆的,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判断,讲了一句话,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消费量、生产量世界是第一位的。中国的汽车将来可能是最便宜的,跟现在的家电一样,这个判断有了以后可能也有很大的争议,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可能又有一点保守了,因为今年有可能汽车产量根据目前的态势,很可能超过一千万辆,本来去年是要超的,金融危机了,拖后一年。

那么中国汽车产量的峰值是多少?一千万辆就是头了吗?刚才我跟张总还讨论了说是1500万辆,我个人感觉到可能会2000万辆。所以对中国市场的潜力,我们实际上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过去一些年,总体来讲低估了,为什么呢?13亿到14亿人口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这个市场和所有的发达国家加起来,再加上中上等经济的国家,大概50亿左右的人口是相等的,就是这个地球上比中国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加起来跟现在中国的人口规模是一样的。他们跟现在中国发展的阶段做的事情加起来的总和是跟中国一样的。所以中国老说咱们什么什么东西比人家多,那是很正常的,因为13到14亿的人口。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第二点叫周期性的产能危机,去年7月份的时候,和今年7月份不一样了,当时形势一片大好,需求很旺盛,是一种产能的水平,现在好一点了因为又回升了,去年四季度末的时候,今年一季度的时候,有一些产能可能过剩了,为什么呢?他处在一个低谷,这个低谷的特点就是在高点的时候是平衡的,低的时候就过剩了,然后再到下一个高点的时候可能又会出现,过剩的问题可能不存在了,甚至有的可能存在短缺。

第三种我们讲的是一种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这个就是指我们有一些产能是不适销对路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需要的。还有一种是市场也需要,但是成本太高质量不行,卖不掉。总得来讲的话,就是还有一部分的产能虽然生产能力是有的,但是你是一种低效率的产能,或者我们叫低效、无效的产能。

相对应的话,现在我们讲产能的问题,我觉得一定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有效产能。我们真正的有效产能有多少,所以长期性的产能过剩,周期性的产能过剩,还有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把这三种产能概念区别以后问题就相当清楚了:

第一、对长期性的产能过剩问题,全中国大多数的行业,我不敢说全部,最近有人争议说中国的基础设施跟以前相比空间没有那么大了,我们现在有的建筑长期来讲能不能用得上,有人提出了质疑。但是大多数来讲峰值没有到,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第二、周期性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确实是属于的话,那么你就要有一点耐心。第二你要把关系处理好,今天过得再好明天过不去,那也不行。比如有一些企业可能扛过了一阵子,现金流的问题也能解决,但是有一些企业不幸这一块过不了。

第三、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实际上从来都是存在的,而且都是要被淘汰的,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之下,其实他解决的压力和办法是不一样的。经济形势很好的时候,你想让他淘汰产能很难,其中有一些竞争力不怎么样,但是他还是感觉到日子可以过下去。该调整了,由于竞争压力增大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淘汰这种结构性过剩产能,或者说是低效、无效产能最好的时机。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条件,比如你的价格要适当的降下来,我们有一些企业包括我们的产品,有了高价格以后,价格往低一放就受不了了,实际上价格还是要回到合理的水平,然后有一些低效、无效的产能承受不了这种低价格,因为他成本太高他要被淘汰。这里边我顺便说一下中国最近的房地产的问题,房地产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价格的调整是没有到位的。但是现在流动性一来价格就起来了,所以我们对经济调整期我们不需要大起大落,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整,经济想又好又快的发展比较难,所以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二比如我们的购并,能不能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之间展开购并,第三能不能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我想用这些时间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产能过剩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特别我们讲产业振兴这个问题不讲清楚,有一些事情不太好说清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王志乐:刘主任抓住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当中的关键点,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他非常细致、非常深刻的把产能过剩进行了分类,三大类这个思路我觉得确实值得思考,一会儿围绕他的看法大家可以提问。下面我们请出第二位嘉宾,山东省王军民副省长,王副省长是负责产业振兴,负责工业和产业的发展。我去年在山东考察调查的时候就感觉到山东在改革开放当中走得很快,他们出现了外企、私企、国企,这三类企业都抓,而且都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的局面,特别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样的要求,所以我们这次峰会特别高兴的请到山东省的领导,来会上讲一讲山东是怎么样刺激经济,特别是抓产业振兴规划的,下面我们欢迎王省长给大家发言!

王军民:尊敬的王教授,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有机会与国内外的朋友就跨国公司与中国的产业振兴进行交流和研讨。

我的发言主要是四点:

第一、就是跨国公司为山东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山东是中国东部的沿海省份,2008年的GDP为3.1万亿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万亿,人口是9417万,三个指标在全国都是居第二位。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经济运行逐月回升。第一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7%,1-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10.8%,5月份当月是14.6%。山东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高度重视以跨国公司为重点的对外交流合作,到2008年,全省对外贸易额是1581亿美元,累积利用外资850亿美元,现在在山东境内有正常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20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40多家。这140多家投资的项目400多个,外商投资的企业是现在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0%左右,通过合作跨国公司与山东实现了双赢。

第二、谈一下山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将坚定不移的发挥跨国公司的重要作用。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在山东的跨国公司带来的冲击,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合作的信心,山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支持跨国公司调整结构,持续发展。举个例子,我们省的科技工业园的一个公司预计今年的出口105亿美元,增长在20%以上。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一批跨国公司围绕着山东的调整建设,工业调整振兴,服务业的发展和住宅产业等项目,与山东开展了新一轮的合作。

第三、围绕着“10+40+13”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力度。一手扩内需,一手稳外需,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的调整振兴,这是保增长的现实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根据国家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山东从山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10+40+13”的实施规划和意见。“10”就是围绕着国家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们出台了《山东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就是围绕着特色产业制定了调整振兴指导意见,还有“13”个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筛选了4千多个新建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3万亿人民币,我们欢迎跨国公司积极的参与山东的产业调整振兴,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加强我们的合作:

1.围绕着十大支柱产业加强合作。近几年来,通用汽车、沃尔沃、卡德彼勒、LG等跨国公司,在山东就汽车、造船、工程器械、化工、食品等领域与山东都有很好的合作,我们希望深化合作层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柔和。

2.围绕着十三个新兴产业加强合作。山东在半导体照明、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轨道、航空航天、生物、海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13个领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

3.围绕着四十个特色产业加强合作。在山东,我们想在葡萄酒、造纸、陶瓷、家电、皮革、化肥、石油化工、黄金等等这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拥有一批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承接世界的先进技术,人才转移,推进行业的兼并重组,努力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4.围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强合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22日在山东视察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黄河三角洲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国家发改委也正在这方面进行论证,争取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和战略,欢迎跨国公司积极的参与开发建设,使其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最后一点就是谈一下不断的提高山东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着重围绕以下三点来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1.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借助跨国公司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比如讲我们省的太阳能的光热,太阳能大家知道有光伏有光热,我们在光热这个方面,像黄明、利诺、桑诺一大批搞太阳能的企业。我们在太阳能的光热方面,总量占全国第一位。可以通过合作做成大的产业,这个产业目前在城市的普及率不到20%,在农村的普及率不到5%。

2.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平台的建设。山东的大学数量和招生人数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我们要发展今后产业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希望与跨国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培养人才和开展研发创新,目前像松下、西门子、AMD等在山东都有合作项目。

3.更加重视物流和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现在物流业、流通业,发展服务外包,提高市场的组织化设备。

最后,我真诚地邀请各位嘉宾朋友到山东考察访问,山东将为你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王志乐:中国30年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觉得各个地方政府应该说也有一种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这么一个作用,所以各个省都在把自己的经济搞上去。像这次应对金融危机、产业振兴中山东确实有他自己的特色,我看了他的十个产业规划,我觉得好多点都有亮点,特别强调开放,引进来、走出去。

下面两个主题结束了,下面进行第一节的讨论,怎么评价和看待中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大半年,从去年差不多9月中旬到现在半年过去,三个季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咱们在座的公司还有在座的学者,大家看看你对中国的这个政策怎么评价。这个政策对我们的公司在中国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或者说挑战,这是我想进行的第一个发言方面。发言前有请商务部李志群司长做一个发言。

李志群:王教授,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的主持人希望我们来参加讨论,是与大家就跨国公司与中国的产业振兴规划之间的合作和推动进行一些交流。我今天谈得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因为王教授一再的盛情邀请。

首先,我必须指出的是外商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可以举出来的,大家亲身经历过的,比如我们最具优势的传统的纺织服装的产业,他代表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发展。他的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与我们在引进外资,推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结合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再比如国内的IT行业的振兴和发展,其实在他的形成、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也包括了比如说台资,台湾地区的企业,包括我们的日资,包括我们欧美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内,也都是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刚才王先生也专门讲了,我们现在中国政府正在推动的一个以大学生就业为主的服务外包的产业,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统计,最近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已经有104万人在这个行业里面就业了,大概也就是从2004年来的,也就是5年,也是国际的一次产业转移。

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其实跨国公司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把我们的国内优质的生产要素的资源和市场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同时跨国公司在其中也通过这样的配置优化了自己在全球的产业布局当中的一些新的定位,更加提升了一些效益和效率。刚才跟大众的张博士还在讨论这个问题,他刚才介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危机以来基本上呈现出20%的增长,其实大家看中的是市场的机会和市场的潜能。

所以我说我应该讲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和中国企业,和中国的市场这种相互的结合,推动产业的发展的这种合作,我觉得30年来应该是卓有成效的,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合作成果,我个人觉得应该继续的推动和发展下去。特别是在现在,新的产业振兴规划当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的扩大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经济政策产业振兴规划。这些政策和规划当中充分考虑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他们利益的关切。

同时,我觉得他是更加的为我们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在扩大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项目单位严格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给各种类型的企业,国有的、民营的、外商投资的都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那么在具体的规划中也体现着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等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重要的健全政府服务体系在内的内容。我想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应该紧紧地抓住这样难得的机会,大家认真的研究我们的政策、规划、内容,在当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吸收外资,促进中国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包括跨国公司的投资者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一个所积累出来的宝贵经验。到今年的5月份,中国累计的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是67万家,实际的使用外资是8895亿。外商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到去年年底,我们现存运营的外商企业大概是29万家,占中国整个企业的总数不到3%。这3%的企业为中国创造了29.7%的工业产值,21%的税收,这里面不包括关税和土地的各种费用,55.3%的进出口,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口占了80%,直接吸纳了4500万人的就业。

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我们吸引外资的政策不仅仅是为了缺少资金,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政府一直认为通过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积极有效的利用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吸引外资带来的先进的技术、管理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包括国际市场等等,这样的要素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利地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并使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我们也将坚定不移的继续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与跨国公司,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的合作将是长期的,尽管我们眼前遇到了百年不遇的一些危机的挑战,但是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攻克时间,共度难关,携手共进,与中国经济共同取得新的发展,谢谢大家。

王志乐:李司长非常短的时间给大家做了一个中国政府在利用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做了一个非常简明扼要的概括。还有几个数字非常引人注目,现在在运行的外资企业总数不到30万家,占全国企业数不到3%,但是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接近30%,税收21%,而且有4500万人在外资企业里直接就业。这几个数字非常有说服力,但是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特别是刚才讲到的接近80%的高新技术出口是外资企业创造的,那么这次外需大规模的下滑,肯定对外资带来了重大的冲击,所以我想下面是不是咱们的企业公司围绕着中国出台这样的一个刺激政策,还有产业振兴规划,你的企业碰到了哪些问题,你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规划,你可以做出一个评价。咱们这里边发言既可以是中国企业,也可以是外资企业,下面欢迎咱们的代表就刚才三位官员的发言谈谈你的看法,或者有问题也可以对他们提问。

耿卓栋:过去的两天之中我一直在参加这个论坛,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相互学习,特别是能够和中国的政府官员进行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看到今天下午的论题是中国刺激振兴的计划以及跨国公司的影响,我想跨国公司肯定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一些影响,虽然我们并没有直接的参加计划的实行,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在其中不会扮演重要的作用。

与此相反,我认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得经济刺激计划能够成功,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来进一步的促进中国基础的发展。我们将不会裁员,对于我们来说可口可乐公司将进一步的实施我们的长远目标,和中国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资。

可口可乐公司非常的赞赏中国政府积极采取的及时行动,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之下,中国经济正在领先,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在全面的刺激经济计划的领导之下进行复苏。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目前全球发生了经济危机,中国的未来依然是很光明的,可口可乐公司非常自豪能够有机会在其中扮演领导者的作用,和中国共同迈向未来。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一直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200亿美元的投资,同时我们也在上海建立了一个投资额达到6.53亿人民币的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可以为亚洲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也和中国政府进行了合作,主要是在一些非发达的地区来进行投资,同时我们也和当地的中粮公司进行了合作,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些投资的项目。在山西省等等这个地方,我们也投入了3000万美元,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将会继续承诺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也会致力于在中国打造一个和谐的社区。

我们也为中国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为中国创造8000个就业机会。现在在中国,我们已经有33000名员工,我们间接的就业机会达到了十万之多,同时我们在内蒙古也建立了一个新的工厂,这个工厂的奠基仪式已经开始了,我们希望在2010年之前建成。我们将会继续为当地的社区做贡献,我们知道在长远来讲,作为一个公司我们必须要为社区做贡献。

我们现在的项目和中国政府重点的项目是非常温和的,我们为一些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同时我们也为四川灾区提供了两千万人民币的援助。我们也为当地的学校提供了八百万元用于学校的修建,谢谢。

王志乐:刚才可口可乐公司耿卓栋总裁做了非常好的表态,可乐公司在中国金融危机之后他不但不减员,还要增加8000个就业人员,而且要往中西部发展,这是公司的一个发展其实。下面我们想中国进入世界500大的公司,中国的宝钢总经理徐乐江先生也参与了我们下午的讨论,我们想听听这样的大公司在金融危机当中碰到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他对中国政府的这次振兴规划,他可以提出一些很好的看法,下面我们欢迎徐乐江总裁发言。

徐乐江:谢谢主席,听了前面几位的演讲非常的受启发,全球都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里面,钢铁业是首当其冲的,宝钢是钢铁业的,刚才刘主任也举了很多如何看待产能过剩的例子。这次05年国家出台了钢铁产业的规划政策,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又出了钢铁调整和振兴的规划,我是这么来评价和看待的:

第一,在去年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整个中国的钢铁行业等于是自由落体了产量50%、价格50%。进入今天以后,特别是11月12号,中央出台了促进经济振兴的政策以后,我们认为对整个钢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起了非常好的作用,这个效应已经开始。尽管价格降了这么多,我认为这个波动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汽车、家电,汽车对钢铁行业来说感受最明显,第一个钢铁业产品需求旺盛起来了,最近家电的政策也陆陆续续的落实到位了,当然,各个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目前你说钢铁行业比较难的品种需求是什么?造船,因为造船行业目前好的势头以后,造船没有货了,特别是集装箱毫无疑问的,造船行业没有定单,那么他对钢板的产品需求就不像去年那么旺盛,这是我评价的第一点。

第二,我觉得这次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是把调整放在前头的,像刘总说的,短期内促内需、保增长、求结构,需求是第一位,但是中长期我认为一定是对每一个行业的竞争力的发展,这个行业长期的发展,我是认为这是两个不可分的内容。因为对中国的钢铁业来说,刚刚刘主任说了,上个世纪末就在争论,到今天也还没有争论出一个眉目来,到底中国完成工业化和全面奔小康需要多少钢产量。刚才刘主任说了一个峰值问题,我补充一点就是时间,这个地球上钢产量过亿吨的四个国家,美国达到1.8亿,建国以来他用了快80亿吨钢材了,日本达到1.4亿,战后,现在也有50多亿吨的钢材消耗,前苏联也达到1亿多吨,解体以后俄罗斯他们就分了。中国这几年每年4亿吨的需求,还有一些是出口的。

所以在近期我们满足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使产业不要受伤的同时,我们另外也一定要关注行业长期的发展。因为钢铁产品和汽车家电不一样,我们算是工业基础原材料,面对的是下游行业,不对千家万户,不对最终用户。但是这个行业和我们下游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下一个行业兴旺了,钢铁行业生产这些产品才兴旺。所以这一块的话,我觉得刚刚刘主任分析的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对今天的中国钢铁行业都存在。所谓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能耗高、污染大的一定会是结构性的。周期性的按我们行业说,这一轮建设很多,所以先进产能,但是没有需求了,比如最近造船的板都是属于先进产能,但是周期过剩,因为下游不旺盛。所以这一块的话,我认为结构调整和今后长期观察整个行业,乃至下游竞争力,以及影响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完成和全面奔小康的,我认为要提到议程上来,而且结构调整,行业发展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现在国家出台四万亿主要在基础建设上,现在最好的钢铁材料是什么?建材,螺纹钢,但是四万亿也是国家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今年四万亿,明年四万亿,长期四万亿,我相信国家会做调整。这部分的产能,污染大、能耗高的,一定会退出产业的舞台,这样的话行业才能健康的发展。

所以我想作为钢铁业,以及宝钢的钢铁企业在整个全球经济大的环境下,和国家大的经济环境中,我们想要适应大势所趋,而且抓住机遇,在冬天的时候不是苦熬而是苦练,而且增强我们的抵抗力,迎来下一轮更好的发展,谢谢。

王志乐:徐总您对刚才刘主任谈的峰值是7亿,你的估计是多少?

徐乐江:从13亿会降到10亿,中国1-5月份钢铁产量占了全球的48%,不是1/3了,在这个历史阶段是1/2的产量。中国的事情比较难的是13到14亿人全面实现奔小康,人类历史上没有过实践,也没有供可借鉴的,所以刘主任说的不是不可能发生,同样这个问题也是我们钢铁行业一直要思考的,中国之后九个国家的产量排下来,第二到第九名加起来没有中国多,但是你再看我们中国如果自己回头看,东部比较发达了,也包括奔小康的程度,但是中部、西部要实现发达工业化、城镇化,任重而道远,只是这个峰值我建议刘主任是加一个时间,这件事可能更有异议。单单峰值,峰值如果降到5亿吨,这个经济一定大起大落。因为到现在美国还有9千万吨的生产能力,一定进口,所以这里面有曲线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王志乐:下面咱们有什么见解都可以发言。

杨叙:我是英特尔公司的,我们公司跟其他公司一样,在第一、第二季度确实感受到了振兴计划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今天在这里想谈一点就是刘主任刚才谈的关于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谈一谈我们公司的看法。我们在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应对策略是加大投资,但是不是一般的加大投资,而是加大对未来的投资,通常角度来讲,我们一年大概有50亿美金投资于工厂的更新换代,所以一年大概是100亿美金的投资。但是今年经济危机当中1-2月份最厉害的时候,我们宣布我们拿出70亿美金来投资纳米工厂,同时我们在大连投资的芯片工厂仍然如期进行当中,预计明年会投产。

那么什么叫做为未来的投资呢?在全球的半导体产能过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在投资呢?我们认为很多的产能你可以看成是未来的产能,或者是过去的产能。举一个例子来讲,目前我们看到的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的数目,总体来讲是以人口为基数的。比如我们的手机是联网的,计算机是联网的,笔记本是联网的,上网本是联网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那么基本上是人与人通讯的工具是联网的。那么全球现在60亿人口,基本上联网的数据跟人口相当,这是现在。那么未来是什么样的呢?未来除了人与人通讯以后,很多是人与机器的,更进一步是机器与机器的,这样以来不仅你家里的计算机要联网,冰箱要联网,洗衣机要联网,甚至墙上的温度计也要联网。那么这样一来,就要求你的设备是极低的成本,极低的功耗,非常高的功能,我们做的32纳米的工厂就是为了未来。

32纳米什么概念呢?在晶体管里面的距离是32纳米,形象一点讲头发丝的宽度是2千纳米,一个病毒大概是60纳米,晶体管就是一个半病毒那么大,我的功耗降低了,成本下来了,性能上去了,体积缩小了,所以我们认为对未来来讲,产能是远远不够的。在不远的将来,光我们一家一年大概有50亿支芯片能够生产出来。

王志乐:谢谢。

刘世锦:最近IBM不是在搞智慧地球,另外现在云计算,这些概念出来以后,现在不是有人讲,以前叫互联网,现在是叫物联网,就是你刚才讲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有一个定位的芯片以后,然后把这些东西都联起来。这些东西像云计算这些东西发展起来以后,整个IT发展的潜力你们是怎么评估的。我个人一个直观的感觉,我觉得不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好像就是整个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我不知道你们业界对这个问题怎么评估?

王志乐:请用简要的话回答。

杨叙:是这样的,我非常同意刚才刘主任的看法,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你光看计算机这一块,有人就说比如云计算来了,是不是大家都需要计算机啊?那么我们英特尔在过去的40年里一直不断的推动摩尔定律,那么以后是不是还适用定律呢?这个如果只局限于计算机太狭隘了,所有的东西都联网了以后,对这个需求我觉得是呈数量级的变化,而是线性的变化,这是我们的看法。

李积荣:我是上海汽车集团的,2008年我们以226亿美金进入了世界500强。我记得印象很深,去年年底当金融危机来了以后,中国的经济从下半年开始急剧下滑,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到上海和浙江视察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如何在经济振兴当中能够上来,特地跑到了我们林港新的生产基地看了我们的生产。当时我们都感受到,因为汽车工业是产业链很长的工业,他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那么在美国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下来的很厉害,当时大家都认为“冬天”来了,当时提出来“冬天”来了我们怎么办?当时的时候,我们说“冬天”来了我们不“冬眠”,争取抱团取暖,所以当时我们的四句话:过冬天不冬眠,渡时间迎春来。总理听了以后就认为我们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这个更重要。但是他认为不冬眠不句话不足够反应我们的信心,所以晚上在开座谈会的时候报纸就改了,提出了“过冬天不畏寒,渡时间迎春来”,同时中央很明确的提出了调整政策。

那么我认为一件事的做成,按照中国人说的话“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一才能成功,现在看来中央的这条政策也确实达到了三者合一的情况。第一我认为天时,就是中央及时出台了这样的政策,对我们来讲,比如他减免1.6升以下的购置税,带动了发展机遇,提出了农村把汽车和家电一起列入下乡的政策,既改善了建设新农村和城镇化的过程,也带来的区域性的发展。

国家四万亿的基本建设投资下去以后,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对我们发展重型汽车的情况,也是带来的发展的机遇。所以纵观整个世界,实际上我认为昨天几个主论坛讲的,我们的金融危机还没见底,还在扩散,从汽车行业来讲,我看这句话不违实。

今年的1-5月份,全球汽车欧洲下降1.4%,日韩下降19.1%,南美下降9%,北美下降34%,东南亚下降13.2%,整个汽车工业还在往下走,特别是日本,在汽车行业当中公认的,生产抓得最好的企业到现在为止丰田公司还是亏损的,而且今年的财报估计还要亏损,当然这跟他的海外资产有关。唯有中国一枝独秀。

1-5月份,整个中国的汽车完成195.4万辆,同比增长14.2%,我们公司是53万辆,同比增长16.4%,商用车是207.1万辆,同比增长13%,我们是46.5万辆,同比增长13.5%。所以中央的政策使我们这方面的情况呢,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复苏,使整个经济的回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排量车,今年上半年1-5月份,小于1.1升的是占5.5%,同比增长跟去年相比是增长了5个百分点,1.1到1.6升的是56.3,去年大于1.6的是38.2,所以政策面的效应确实体现的很厉害。

第二我认为就是地利,实际上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迅速的复苏,其中有一条,过去我们讲汽车工业的相关度,我们在海外的出口市场在我们所占的比重不大,所以影响度相对来说没有像日本这么大。我们这方面的情况实际上还是内需带来的,而且这个情况看来,绝大多数的还是现金交易,而不是像西方的买方信贷,经销商有信贷资金,但是卖车人大多都是现金的。我们分析的是我们农村城市化,以及我们的转换,使他带动了小批量车的经营。

第三个我认为是人和,我们汽车行业的人都共识,中央的这个政策对当前稳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关的作用,接下去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进一步的做好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也就是说节能减排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那么汽车工业的发展上会带来很大的瓶颈,而节能减排新阶段的车子的发展,我认为就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在我们各大汽车工业的同行的共识下,来共同形成合力,合作共赢的情况。

政策是有用的,但是长期的政策是重点放在要抓好下一阶段的引导调整上。

王志乐:刚才李总讲的一点特别好,他充分肯定了咱们出台的这些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但是在实践中确实大家感受不一样,比如前一段时间报纸报道,商会主席乌德克先生提出,在采购中,外资企业受到了明显的排斥,但是后来媒体报道说,中方有的单位认为不对,是国货受到了排斥,在炒作中有的人明确规定,只采购国外的洋货,而这样一来媒体就炒作,后来我看到西方的媒体纷纷批评中国,说你们前一段时间刚刚批评美国,说买美国货这个不对,怎么现在你们又强调买中国货了?对这个问题确实是最近有一段时间媒体比较热的话题,我不知道咱们在座的各位,你们在按照中国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怎么看,你认为什么是国货?谁愿意谈谈这个看法,比如巴斯夫的关总,你们公司的货你们认为是什么货,是国货还是洋货?

关志华: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很多的产品是卖给我们的客户到不同的行业,来参与到国内的一些其他工业的发展。我知道你问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样来解读所有的媒体,因为美国后来也说买美国货的,基本上如果你中国公司到美国开一个工厂呢,他也是以你做一个美国公司来算的。问题现在就是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作为外资公司,我们不仅感觉是我们的待遇是跟国内的其他的公司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有的时候可能是从我们自己的行业来说,我们没看到很大的一个影响,但是我们的确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可能是一些媒体也好,可能是语言上说这个要尽可能的采购国内的设备,或者说自主创新,但是这个可能是让一些外资企业感觉把他们排在外,但是我们自己在化工行业里来说是没有这种感觉的。

反而我们的感觉不在于正面的应该采购哪一些,应该就是有没有我们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看到法律法规是同样的对待。因为在化工的行业,我们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大量的投入在环保、安全、职工健康方面,我们的工厂里面员工是绝对不可能直接接触到化学品的,个人的护理以及我们所投入的各个通风、所有的安全标准是很高的。所以有一部分同行可能就会感觉到在国内的一些标准,尤其是我们对待国内的企业看待的不一样。在这一点我们在行业里面,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反而应该加强跟外资的投入。

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经过中国石油化学协会的公布,外资占的比例大概是17%,但是我们一般都感觉到外资在安全环保的管理的确是不错的,所以在只有参与17%的国内的市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善用外资的优势。这里面我们回到振兴方案,其实应该是更多的加强跟外资的投入,不但是这样子,而且还有就是对于产品的开发、研发以及我们对化学品,他并不单是一个化学品,他在应用的方案,能够提供更多的节能减排,更多的包括我们现在的比如我们无论是汽车的节能减排,或者说我们在建筑物方面的节能减排,对生态要保护的这种理念,目前外资公司是推动的比较积极。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振兴方案基本上也没有很大力的积极去做,虽然我们要把结构性不断的向高科技发展,但是正式出台的东西不是很多。

尤其是我感觉到这一段时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不单是投入在硬件,应该同时也要相对的投入在软件,什么样的软件呢?包括教育以及在整个工业行业里面要有一种积极的评估。目前我们比如说在工厂里面,什么样是一个初级工程师,什么是一个高级工程师,所有这些在国外都基本上是一个很完善的,那在国内目前是没有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投入在教育以及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积极,应该更多的利用行业的协会来提供一些跟国外的水平、水准接轨的一些方案,我觉得这些方面应该可以大力的落实。

郝睿强:王教授,我也想做一些评论,刚才您谈到了一些问题我有一些想法,对于我们西门子来讲我们是一个跨国公司,我们并没有短期的事业,我们是长期的事业,我们要着眼于未来。对于全球的经济来讲,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几年之中,全球经济中心将会转移到亚洲特别是中国,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很多的报纸报道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那关于中国的国内市场,我们看到中国的刺激经济的计划也是非常有效,我们认为这会有助于中国达到经济的恢复,可以进一步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也看到这个措施快速的出台,感到非常的鼓舞,当然中国的经济是出口型的经济,主要向欧洲和美国出口,因此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作为跨国公司来讲,我们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帮助中国经济重新复苏,我也相信跨国公司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能够帮助中国经济取得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况之下。

虽然目前全球的投资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像英特尔和西门子,现在我们实际上是并没有减少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实际上今年我们在中国将会投入13.5亿人民币的新投资,主要是来制造一些能源的设备,因此我想西门子在其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相信刺激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尤其如此,我们非常相信像都市化、城市化、环保、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很大的挑战,而我们作为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可以提供帮助。我们可以从全世界各地吸取经验,我们也认为有很多的经济计划投资将会投资在环保领域,作为跨国公司,我们也认为西门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环保企业之一,可以与中国政府变成伙伴。

我们还想提出一点,我们必须要非常的谨慎,因为目前还是有保护主义的潜在的可能性,我认为目前是要战胜危机,我非常同意中国同事的观点,暨跨国公司不应该被排除在刺激计划之外,我们也并没有感到我们被排除在外面。我们看到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发言人都强调,对于外资企业来讲,他们将会和中国公司享受同等的待遇,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西门子在中国有四万名员工,而99.5%的员工都是中国本地的员工。我们也坚信我们可以为教育以及创新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

那么最后要说的是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同舟共济,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现在特别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跨国公司应该和中国公司和政府通力合作,我们实际上是应该要同舟共济,共同取得胜利,谢谢。

王志乐:提到了发改委和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下面我想请李为冲先生,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李先生您来谈一谈看法,对中国的振兴规划和外资的作用。

李为冲: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刚才讲到跨国公司,我们既不卖硬件也不卖软件,我们就提供咨询。那么我觉得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金融危机,这个时候是最好我们各行各业,我们各个企业提升我们软实力的时候。大家记得巴菲特经常讲: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够看到谁在裸泳。假定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实力,自己的经营能力提升上去的话,经济周期过去以后,我们可以大大地拓展我们在整个市场上的份额。

今天早上李主任也谈了,我们全球500强的地位和我们的大国是不相称的。在这个过程多种大家可以找一些外援来提供帮助。现在国内的企业纷纷希望到国外去扩张,但是像我们这么大一个公司,每年我们有非常多的国外的跨国公司希望我们利用我们在国内对政策的了解,对行业的了解,帮他们制定国内的一些拓展机会,但是很少有国内的公司请一家咨询公司讲我要到哪里发展,请你们帮助,一般国内的公司都找一些投行。但是投行的驱动是让这个案子能够成功,他不保证你将来案子结束以后运营的成果。所以一家咨询公司才能够在你的战略定位、流程的设立,包括兼并以后的整合提供很多的方便。

当然,一家咨询公司不能保证你这个案子一定成功,但是至少可以让你少犯很多低级的错误,让你把国际上一些成功的案例了解了,能够借鉴来符合你所用的,我就讲这一点。

王志乐:李总提出来要想“过冬”,要想应对金融危机要加强外贸。在金融危机中,大家对中国的政策感受不一样,而且中国的企业也感受不同,像有一句开玩笑的话,他说总理讲了,金融危机中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但是很多民营企业感觉总理给我们信心,但是黄金给了国企,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咱们今天也有一位民营企业的重要代表南存辉总裁,我想能不能谈谈您对这个信心怎么看,因为我接触的民营企业他们都觉得这四万亿都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没有拿到,您也说说看法。

南存辉:好,谢谢主席,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加上我们民营企业特别灵活的机制,结果各方的支持得到了健康发展。那么这次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同样发挥着优势,在专业化,我们这个制造领域不仅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我们反而逆势而上。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想谈谈中国政府,我想中国政府对整个的气侯变化,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将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发展太阳能这个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载体,纷纷出台一些法规和发展规划。近期国家发改委,就是上个月还就上网的光伏发电的地点问题专门争取了意见,我想这也是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体会,借着这个会议的主题谈几点认识,请大家指正。

第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应用当中所占的比重。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要先高后低,上网的配额可以先少后多的方式,来结合审批、税收、环保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这样的话引导业内减少盲目投资、理性发展。另外一方面明确技术导向,要领导扶持以薄膜技术为指导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主权基金的引领作用,包括我们一些两万亿的外汇储备的资源,来集聚民间的资本,同时联合境外的一些机构和投资人,组建跨国运作的可再生能源,突破发达国家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信贷比较谨慎,资金受到困顿的问题,来把它突破掉。充分利用所在国的经济,节能环保、节能减排这些举措,实现互利共盈。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涉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一些债权、信贷投放的能力,发挥他的杠杆作用,来形成到国外去发电投资领域,就是新能源的投资领域,我们形成一种盈利模式,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带动销售。

最后一点要进一步提升太阳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先鼓励企业投资太阳能的相关技术。积极推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建立新一代的光伏技术、储能技术、职能技术电网的研发,使得我们能够在将来的格局当中发挥作用,造福人类,谢谢。

王志乐:从刚才南总讲的,还有郝先生讲的,看来外国企业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歧视,民营企业也不是光得到了信心,没有得到黄金。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中国企业在产业振兴中,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下面我想咱们有两位重要的学者参加了这次的会,一个是北京大学的国家发展研究院,原来是周教授要参加,他由于生病来不了,特意派出了他们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巫副院长来参加。

巫和懋:我刚听了各位的演讲有一点感想想跟各位讨论。我们在很多的报道上面都听到产能过剩的现象,像世界银行对我们中国的分析讨论,还有美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批评,像美国财长对中国的批评都讲中国是消费过低,投资过高,产能过剩。我刚刚听各位在这边讲的话,我想说这两个中间怎么调和,听了这么久以后我恍然大悟,刚刚刘主任说的这几个产业,还有在座各位的公司投资是很有效的,可能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是在宏观的角度上是存在的。

那怎么说呢,就说实际上看全世界的情况,世界银行的分析都指出了,中国的投资过多,还有就是说从我们十一五规划来看的这个结果,十一五规划实际上是要调结构,然后我们规定了八个强制性的指标,像是我们的能源消耗力2001年要减少20%,现在都没有做到。刚才谈到的几位公司,可能没有产能过剩,但是以整个国家来说可能还是有产能过剩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间,实际上我觉得我们今天还是有所忧虑的。中国今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面。实际上我们又看到了很多微观的资料,看到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投资报酬率还不错,应该是产能不过剩才对,投资有回报就是产能不过剩,实际上进一步研究我们是扭曲的结果,我们国家里面的投资资源是低价计价,能源也是低价,然后工业用地很便宜,所以利润率很高,那是过去我们鼓励投资,鼓励出口的一个结果,所以利润率很高。

所以我这边讲的话,就是以宏观而言的话,可能是因为价格的扭曲造成很多无效率的投资,所以我们往前看的话,我觉得就是说讲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合作跟责任,应该把这样一个资源的扭曲纳入考量,在他未来投资计划里面,虽然我们国内的人员价格比较低,可是在他的投资计划里面希望能够把这个纳入考量,不要说是用国内过于便宜的资源和能源作为他投资计划的基础,而应该是以正确的国际的价格,还有我们中国以后如果调整价格之后,他的正常价格作为一个衡量。

所以在金融危机之中,我们因为要应付金融危机,除了四万亿的振兴计划,实际上是打乱了和偏离了我们的十一五规划原来要走的节能减排的路。那往下走现在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就很多意见,以后我们不应该以国民所得的成长率为我们主要的目标,应该减低下来,才不会产生这样产能过剩的现象。还有以后应该是出口、进口平衡为主,我们中国才能够恢复内部平衡、外部平衡的结果。

我希望跨国公司在中国以后的投资活动,还有营运活动也会跟这个目标相合,才能够真正负担起在我们中国的责任,谢谢。

王志乐:谢谢,中国30年来很多公司很早就介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像摩托罗拉就是很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中国了。中国的无线通讯事业,应该说摩托罗拉的推动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想请摩托罗拉中国的总裁高先生,你讲讲你们公司在下一段中国的信息产业振兴方面的看法是什么?

高瑞彬:谢谢,这两天听到了大家很多的观点,对于金融危机中国将是第一个走出低谷的国家,已经不容置疑。可是相对来说,不管是多少的增长,更重要的我觉得我听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这个增长必须是不能走旧路,必须是创新的路,而且是绿色的复苏,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觉得最近中国政府对不仅是单纯的GDP的增长来看,同时也注重了一些民生、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出了一些相应的指标,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能够比较长期、可持续的复苏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觉得从一个跨国公司的角度呢,摩托罗拉一直非常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觉得接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把企业社会责任放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做一个更长期、更可持续的复苏。那这里面包括刚刚提到的除了环保节能以外,包括对员工的考虑,包括对于社会法规的考虑,包括公司治理,因为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很大一块就是因为在公司治理上,一些治理和监管的问题所造成的,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应该借鉴的。

当然,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可能会跟利润包括增长会有一定的矛盾,所以怎么样能够把这个平衡做好,然后来侧重这方面的一些考虑来取得更好的增长。另外一点刚才提到说产能跟需求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数,所以我非常赞成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来扩大需求,因为产能的话大家都希望提高竞争力,能够来把效率提高,可是在同时的话,更重要的是怎么把需求创造出来。

我想现在结合IT的行业,中国现在也开发了3G的执照,我想20年前,移动通信产业当时是没有的,当时我们进来的时候中国还在使用BB机,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人手一机,去年一年手机的产能就5亿多。所以我个人对于接下来结合3G的发放,结合各种技术的融合,包括互联网有线、无线网络的融合,包括我们刚才提到各种新的语音数据,以及图象的应用等等,这些都会产生新一轮IT的需求。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怎么样把互联网跟移动的两个网路更好的结合,将会创造很多新的领域跟应用,我觉得会是一个新的契机,而且是符合节能减排环保,一些绿色的增长的。

那摩托罗拉公司我们在1993年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是第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研发,目前我们大概3千多人左右,在中国从事研发的工作。那我们觉得接下来新的创新应该是一个合作开放的创新,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在中国的研发机构能够跟国内外的公司在中国一起来合作。所以我觉得以后的产品很难区分出来什么叫国产什么叫进口,因为是中国跟跨国公司共同开发出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双方能够取得一个互赢、共赢的局面。

王志乐:高总实际上提到了一个中外企业合作,共同来抵御危机,振兴产业。因为我刚才觉得提到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大家都感到了在振兴规划中受到了启发,或者是得到了促进。那么下面大家对中国的产业振兴还有哪些建议或者想法?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许教授你可以谈谈你的看法。许思涛先生是来自经济学人杂志集团的代表。

许思涛:谢谢大会主席。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中国肯定是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为再过估计两三年,中国的贸易总额就会达到世界第一超过德国。那未来的这两年,国际贸易我觉得肯定是要受萎缩,那我觉得中国在保护主义这方面可能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我觉得中国做得最好的政策,目前就是应该结合您刚才提的题目,就是把我们这个产业振兴也好,四万亿,我们是要把它变成一个临时的,像温总理所说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就是像我们去医院打点滴一样,我们不能每天都打点滴,打完点滴以后,我们要怎么样建立一个更平衡的饮食的规划。

那这一点我觉得有哪些事情是现在可以做的呢,刚才巫教授已经提到了价格扭曲的问题,刚才刘主任也说到了某些产业调整还没到位,我非常同意。还有得产业受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的支持,比如说钢铁,但是钢铁行业今年是全面亏损,因为铁矿石降的价钱远比钢材的价钱要低。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中国其实应该在金融改革这方面走得快一些。

其实一个很具体的事情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最近我也看到商务部有新的批文,就是怎么样使外国的企业在中国上市,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做法,因为这样的话会造成真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有一天我也希望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真是变得大家都来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那个时候的话,我们抵御保护主义,以及国外需求的衰减这方面,我们的竞争力就更强了,就讲到这里,谢谢。

王志乐:谢谢许教授提到的观点,非常的重要,在我们这次筹备会议的过程中,感受到各个方面的企业家,包括中国企业、外国企业都提出要反对保护主义,所以我们在今天的闭幕式上可能还要有一个反对保护主义的一个倡议,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反应了很多企业的要求。

下面我想能不能咱们请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的王岳平所长提出一些他的看法和评价。

王岳平:刚才听了几位领导的讲话受益匪浅,特别是我非常同意刘主任,他非常精确的介绍了产能结构调整和产能周期之间的关系,我非常同意。

我谈几点看法,第一点呢,中国当前扩大内需与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我的理解是两个,一个就是说从短期的扩大内需与长期的结构调整相结合,把调整与振兴相结合,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把经济目标与扩大就业与保持环境目标相结合。

第一个结合,就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大家看得最清楚的感受最深的就是扩大内需方面,现在已经取得了直接的效果,刚才几位老总已经谈到了,在这个方面不仅仅是有基础设施规模的投资,还有家电下乡,还有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促进内需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初步的见到了成效,这是近期的。但是还有一个,实际上这次调整振兴规划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长期目标,就是结构调整能够结合起来,刚才刘主任也谈到了,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是有关系的。调整振兴规划也是非常关注这个长期的目标,比如说鼓励技术改造,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水平,还有对教育培训的支持,特别是在调整方面对淘汰落后的政策以及促进重组的政策都是长期的目标。

但是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确实也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刚才徐总也谈到,很多政策短期的目标和行业的升级不太一致,或者说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没有尽到效果,但是正因为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所以在短期内确实也是可能难以见到效果。但是这个方面我觉得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实是在试图努力解决这样的矛盾,处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既要在短期内扩大内需,又要从长期上促进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二个就是追求这个目标方面,扩大内需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把就业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而且大家都知道我们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我们过去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跟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分享全球化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方面,使我们得到了很大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就业矛盾,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的就业矛盾是很突出的,所以这次振兴规划也把就业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

同时,在对环境方面,无论是扩大内需也好还是促进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好,都把他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我们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由于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的建设,必然带动的是能源、原材料这些工业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已经表明,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环境污染的强度实际上呈现了一个“U”字型的现象,就是在规划中期是一个污染强度不断上升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努力降低污染强度,就反应了我们对控制环境污染的决心。这是对于当前的扩大内需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理解。

第二点就是现在正是跨国公司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想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说调整实际上是促进产业重组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期,这个方面我就看到,刚才听了几个公司老总,比如可口可乐,英特尔或者是西门子他们,就是在中国不但没有缩小投资,而且加大了投资,他们也反应了这一点。第二点,实际上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跨国公司可以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所谓的新的发展阶段就跟过去30年的增长还不太一样,过去30年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我们依靠的是比较低廉的要素驱动,获得数量的增长。下一轮的增长重心要逐步的转向效率驱动,这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正是跨国公司的优势所在,所以在这个方面确实是跨国公司是参与中国经济非常好的时期。

同时跨国公司也面临着更高的平台,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对制造也的能力,配套等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大的程度,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过去是一个比较被动的接受技术转移,现在可以主动的参与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开发,所以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同时在这个合作过程当中,我也希望跨国公司也关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的重心或者目标的转变,就是将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也是不仅仅关注经济的目标,更要关注社会的目标和环境的目标,谢谢。

王志乐:感谢王所长,他把咱们这次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刺激政策做了一个概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结合。因为今天的发言人特别多,我来不及安排,下面我想留一点时间给咱们参加大会的听众,你们谁有什么问题,咱们还有10分钟的时间来提问。

提问: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在座的嘉宾,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这里面其中一个重要的资源大家想到没有,就是说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毕竟我们回来的少,出去在外边留下来的多,这里面他们有各个方面的人才,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是我们想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有当地的动力,那么在当地的动力上,我们现在由于中国研究热,一大批海外学者现在已经有上百家当代中国研究机构,他们对当地的社会需求、文化各个方面非常的了解,而且当地的地方发展也有这种需要中国投资的需求,我想问各位嘉宾,你们怎么样考虑我们海外华人、还外学者以及海外当地对中国资本需求的因素?谢谢大家。

寥俊强:我来说一下,我是世界华商总会的执行主席寥俊强先生,刚才几位嘉宾谈了几个问题,谈了很多问题,我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是现在走到了向创新、自主品牌发展,我们世界华商总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也会积极参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的实施,我们在200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领导人会议上,也向联合国发起了这个倡议,就是世界华商参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温总理在去年的大会上,包括这次李总理在大会开幕式里面都提到了中国政府会高度重视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

第二个就是关于国货,其实我们正在推出一个系统,就是世界华商名牌系统,他有力的提升了中国名牌,同时也补充了世界名牌,这样的体系其实就是说我们创新的体系,能够把世界各国的华商的产品,跨国企业的产品用一种非主权国家的名义的模式,来有一套系统,这也是我们商会跟许多智库机构得出的研究的课题。

再一个就是关于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其实在2001年全球化论坛的时候,我跟联合国的副秘书长提到的一句话,就是说全球化最早应该是世界各国的华人,那整个网络的发展都是非常的有效的,那么在合作中,世界华商在各国通过家族化向经理化,人情化向制度化,本地化向人文化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东南亚的企业,或者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企业很突出。下一步应该会向产业化、融合化方面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世界华商的责任应该是效忠居住国,报效祖籍国。

提问:您好,我刚才听了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领导对各工业、企业、产业发展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我想是不是用这三句话,这是我的观点,工业企业的发展我们主要抓住,在各个时期因为产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都是动态的,那么因此我们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与人才知识结构转型优化升级的关系,必须要摆正这个关系,产业的发展转型优化升级,如果你没有相应的人才配套,对不起,那你不能挑战市场,同时创新改革的产业产品,你也不能适应市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随着市场随着产业,我们国家的相应政策的配套也要跟上,不然的话也不行,刚才我听到了发改委主任讲了,1亿吨也好,8亿吨也好,他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定产量,所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各国、各区域出现的“感冒”或者说“重病”,必定会导致贸易关联方、交易方出现风险。所以说要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制订好产业政策,相应配套的政策,才能使产业发展。如果说一个企业一个集团把结构转型调整做好了,人才配置好了,相应的政策配置好了,我认为,各个时期的风险都可以克服,讲话完了。

王志乐:因为今天的时间就两个钟头,发言人咱们排不过来了,所以非常遗憾。虽然时间不长,发言的人既有官员,也有学者,也有企业。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有中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在发言当中,大家对中国产业振兴提出了非常好的看法,首先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认为得力、得当,第二也提出来在振兴产业中应该不光是保增长,关键是还要调结构,要为未来发展做出准备。而且在讨论中大家感觉出,在产业振兴中不仅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还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还要发挥这些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作用,实现中央提出来的17大报告提的,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因为越是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对国家发展越有利,而且对国家经济安全也最好。

所以我们觉得通过这样的讨论,确实我们能够形成这样的观点,这次的振兴是在开放中振兴,而不是关起门来振兴。是在改革中振兴,而不是走回头路,回到过去劳的体制,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振兴。像开幕式那一天李克强副总理讲的,要发挥市场经济资源调配中的基础作用。所以我觉得大家得出的这样几个结论非常好。

另外最后一个结论就是在合作中振兴,中外企业要合作,中国企业要合作,在开放时代,全球化的振兴,确实是在全球合作中振兴,所以我想大家提的都非常好。我们争取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讲坛,把这样的思想传递出去。

因为今天到会的有各个网站,特别是以网易为代表的各个网络公司都来参加了我们这次会议的报道,另外他们也采访了很多专家和个别的企业,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网易来了解我们这次会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