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时任食品工业部部长的杨立三就提高纸烟质量问题向毛泽东主席的呈报中称,公营烟草公司的产品质量较好,并送去几条“华东公营飞马烟公司”的卷烟请毛主席品尝。由此引起毛主席对卷烟生产的高度重视,并亲笔批示。毛主席要求“所有党政人员一律不要用外国及外商的纸烟,亦最好不吸私营纸烟。”
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指示,烟草行业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在解放初期的上海,尚有436种牌名的香烟,但仅有“大前门”一种品牌幸运地入选带入建国初期的产品,这使得大前门的辉煌得到延续。抽了几十年香烟的张先生说:“我的父亲跟我说,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也都抽大前门呢。”
由于这一跨越,大前门成了中国卷烟商标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力也最大的品牌。从1916年诞生,到今天走过90多年的历史,一个品牌能延续近百年,已是奇迹。苍老的大前门已过鲐背之年,尽管历经沧桑,但它还健在,它曾经的辉煌在几代人心中是被永远铭记的。
大前门原是洋烟
“大人物抽‘大前门’,落落大方”,这是解放前很有名的一条香烟广告,爷爷辈的人们应该都还有印象。
很多知道大前门香烟的人,并不知道“大前门”的来历,实际上,有着中国标志性景观特色烟标的“大前门”,诞生时却是地地道道的洋烟。
二十世纪初,世界卷烟托拉斯来华设厂,在中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外烟市场。1916年,“大前门”诞生于在华的英美烟公司。
清末,吸食方便的机制卷烟进入中国,受到国人的欢迎,洋烟有了一定的市场,同时也激发了外国烟草商的野心。外国人已不满足运输型的销售,他们开始在华建设烟厂,并利用中国人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直接生产和销售卷烟。
1902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刚开始仅以21万元的资本在浦东开设了英美烟公司韬朋路烟厂。随后不久,陆续在汉口等地开设11家卷烟厂、6家烤烟厂、6家印刷厂、1家包装材料场合1家机械厂,以及若干为企业生产服务的附属公司,形成一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烟草生产系统。十余年后,其经营已具相当的规模,成为外资在华烟厂中资力最雄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烟草托拉斯组织。
中国民族卷烟工业兴起于1905年前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卷烟工业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洋牌号倾销卷烟的英美烟公司,意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应当了解中国、适应中国,尤其是要懂得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消费心理,要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此背景下,以老北京的著名建筑景观正阳门为烟标设计创意,具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大前门”于1916年诞生。这是英美烟公司选择以中华本土文化为基础的图案形式,是典型的“中为洋用”的卷烟品牌。“大前门”也因其图案和牌名取得人们在情感上的认同,从而在中国有了长期的立足之地。以至于,现在的很多人都以为大前门最初也是地地道道的国货。
北京人称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楼”为“前门楼子”,建于明永乐19年(1421年)的城楼,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入城式,使古老的正阳门焕发了青春。“大前门”的牌名即是取之于此,烟标主图为正阳门城楼的雄姿,副图为建于明正统4年(1439年)的箭楼,在两个椭圆形的框架内,展现了前门一南一北的城楼景观,相映生辉。烟标以浅灰色彩为主基调,将图案衬托得深沉而悦目,整体设计显得蔚为壮观。
大前门曾和“老刀”、“大英”、“ 哈德门”、“ 三炮台”等牌号一起,在上海风靡一时。据有关资料显示,解放前,英美烟草公司的产品长期占上海全部产烟量的60%左右,“大前门”即是坚挺的产品之一,大前门的牌号在当时非常响亮。
解放前,曾有数条为“大前门”卷烟特制的广告语,如:“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款客用名贵的大前门,最足表示主人的敬意”、“请客须以大前门香烟,聊表款待之谊。大前门香烟系最先在中国制造之上等香烟。”等。有趣的是,还有一首以沪语编的广告歌,其中有“大前门,大前门,烟叶好,烟味清,装潢来得格鲜明,戏迷吸了唱唱小东人,喉咙越唱越起劲;文章吸了做做新言情,头脑越热越清灵;倌人吸了喝喝小热昏,曼声一曲真醉人。大前门,大前门,中国制造的香烟大阿哥,请问谁人及得我”的歌词,通过电台或现场表演作传播,正是利用这些不同形式的广告,为“大前门”商品的推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大前门”商标立足十余年后的1934年11月,为了能在华求得更大的发展和争取更大的产销和少交税款,又为了应付蓬勃发展的抵制洋货运动,英美烟公司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大前门”等一批商标改由以华商之名注册的颐中烟草公司,继续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地产销,产品遍及全国。
老牌带入新中国
建国初期,经济困难,资源短缺,生产力落后,产业结构畸形,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逐步建立起了计划管理机构并对一定范围的国民经济实施计划管理,建立起了统制外贸体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了财政经济,调整了工商业。三年的恢复时期,实际上形成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雏形。
当时,我国烟草行业处在接收外国资本企业、重组民族企业,创建新的烟草工业的时期,解放前的一些烟厂全部收归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烟草的发展纳入国家统一计划,从分部门多头管理逐步向集中统一管理过渡。
1952年4月,在烟草工业回到祖国怀抱不久,经转让和承让协议,“大前门”品牌被收归国有,商标继续为上海、青鸟、天津三家卷烟厂共同使用。1953年,国营上海烟草公司选取14只牌号为典型牌号,乙级烟中的4只牌号首选“大前门”,1958年上海对乙级和乙级以下牌号实行精简,在规定使用的13只牌号中乙级保留3只,"大前门"仍在其中,而在1965年6月,烟草行业对商标进行了初步整顿,上海保留了7个等级20只牌号,"大前门"还是乙级首位。大前门在建国后依然经久不衰。
据中国烟草博物馆特约研究员戎国荣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烟草工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赶超国外卷烟的质量,成为行业的重大课题。1954年11月,就制造高级香烟问题,杨立三给华东财经委员会主任曾山等人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话说道:“毛主席告我说,现在做的纸烟质量总比外国人制造的要差,要拿点好烟招待外宾,纸烟二面没有中国字,都是外文,很不好。要搞一种较好的烟出来,不用一个外国字”。毛主席的这个嘱咐,说明了对卷烟质量的不满意,起码在建国后的数年中,质量仍赶不上外国的,另外从毛主席提出的要求看,应有自己的好品牌,要对商标进行中文设计,并消除洋文之类进行改观。
最早的大前门香烟烟标也是英文的,不过时至今日,大前门烟标已有几百种中文版式。
建国后盛极一时
1952年4月,在烟草工业回到祖国怀抱不久,经转让和承让协议,“大前门”品牌被收归国有,商标继续为上海、青鸟、天津三家卷烟厂共同使用并生产,形成烟草行业著名的“上、青、天”格局。
而原位于上海的英美烟公司韬朋路烟厂(又称英美烟三厂),在1934年9月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改称颐中烟三厂,1952年4月,政务院批准颐中烟公司转让于上海烟草公司。颐中烟三厂随之更名为国营上海卷烟二厂,于1960年改名为上海卷烟厂,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卷烟生产厂。
上海卷烟厂生产的“大前门”用的是天然草本提炼的香精,有独特的优美香气,香味醇厚,劲道适中,且物美价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当时很多人到上海出差或旅游,都会特地去想办法买大前门香烟带回去。
据记载,“大前门”香烟1952年年产8814箱(5万支/箱),1953年跃升到6.21万箱,1956年产达12.60万箱。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烟叶欠收,l960年产1.24万箱,至1962年狂跌到722箱,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年。1964年下半年烟叶收成开始好转,1965产量才回到1.30万箱。由于卷烟是特殊消费品,从1958年8月起上海市实行卷烟凭票供应,大前门牌香烟一直纳入凭票范围,到了1990年3月才退出凭票供应,历时长达31年之久。
也正式因为大前门凭票供应,所以当时大前门香烟非常抢手。在改革开放前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凸显出大前门的辉煌。
由于大前门太受欢迎,许多烟厂都自行生产、销售。后来,国家整顿卷烟商标,为照顾一些地区烟民吸大前门的习惯,允许一些烟厂继续生产,但由上海卷烟厂监制。八十年代中期,由上海卷烟厂监制的大前门在全国十四个烟厂生产,帮助了一些效益不好的卷烟厂度过了难关,在八十年代末监制大前门就陆续收场,完成了它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任务。1987年大前门产量达42.4万箱,占上海卷烟厂当年总产量的近半,这是上海“大前门”的光辉一年。
而上海卷烟厂也在建国后逐渐成长为大型的烟草集团。建国初期,面对英商留下的濒临破产的烂摊子,上烟二厂的广大工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共渡难关。当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1952年接管前的卷烟产量仅为6892箱,而接管后的当年产量就上升为177434箱。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卷烟一厂和三厂相继转产。1960年,上海卷烟四厂并入上海卷烟二厂,并易名为上海卷烟厂。从此,上海卷烟厂成为上海唯一的一家生产高、中、低档卷烟的门类齐全的国有大型卷烟厂。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上海卷烟厂除了大前门,还创立了“熊猫”、“中华”、“牡丹”、“凤凰”、“上海”等名牌卷烟,尤其是“熊猫”和“中华”烟的面世,打破了解放初期国内高级卷烟完全由外商和私营企业控制的局面,成为我国招待国宾和国外使馆使用的“国烟”。“文化大革命”中,上海卷烟厂不仅没有停产,还从二班转为三班,增加了产量,稳定了当时极度紧张的市场供应。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卷烟厂更是焕发了勃勃生机。经过“七五”、“八五”技术改造,一个具有国际一流装备技术水平的现代化工厂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1993年由原上海市烟草公司所属企业经改制组建,上海卷烟厂称为上海烟草(集团)属下企业。
进入21世纪,中国烟草行业开始了兼并重组的征程。原有的95家企业(其中3家合资企业)10万箱以下规模的企业,至2003年关并转停66家,对10万箱以上规模的中型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组织结构的合理优化,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由1998年前的185家减少到123家。2003年,上海烟草集团跨地域重组北京卷烟厂,200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将天津卷烟厂的资产无偿划拨给上海烟草集团,形成了“京津沪三角”布局。
时至今日,大前门仍然为上海烟草集团的重要产品,但随着改革开放,大量高档香烟品牌涌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作为中低档香烟代表的大前门,已经辉煌不再。不过由于价廉物美,及老品牌的效应,大前门仍然受到一部分中低端消费者和老顾客的欢迎。
一个品牌,由上海、天津、青岛三家烟厂共同享有商标权,几十家公司先后生产,由上海卷烟厂监制出品。历经近百年风雨之路,烟标图案、色调基本始终如一,这在中国烟标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延续了近百年的大前门,能否能走到100年那一天,再次创造奇迹,我们衷心祝愿并拭目以待。(王婷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