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副行长朱民

网易财经9月5日讯 第三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于今日在上海举行。网易财经受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对本次论坛进行报道。

中行副行长朱民在会上表示,全球的银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性的调整。银行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他说,“虽然我自己也是做银行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不需要18倍大于他的金融服务业。

朱民表示,现在去杠杆化才刚刚开始,随着去杠杆化,银行规模不可避免的缩小。因为三重的力量,所以银行业会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首先银行规模变小,第二是区域性模式会变化,第三是服务模式会发生变化。

全世界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战国时期,谁是未来的赢家,谁是未来的输者,到今天还不能下判断。所以这对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既是一个痛苦的消息,也是一个愉快的消息。他说,“我们都会在未来的混战当中找出和定位自己。”

朱民认为,“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世界经济是稳定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这次危机中贸易的下滑,已经远远超过了1929年的水平,所以经济的衰退引起了银行业作为服务业的萎缩,是必然的,整个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

他指出,回到未来一个平衡点的时候,在三五年内,全球银行资产下跌20%是正常的,股票的市值跌掉30%是正常的,债券市场规模继续下跌,跌到25%是正常的。全世界金融衍生产品在现有规模下跌50%是正常的。这个规模在不可避免的下跌。

朱民特别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件,会在根本上改变未来。

以下是朱民的发言实录:

朱民:非常感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邀请,这个题目非常大,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了。所以我尽可能的简单一些。我就把我们观测到一些现象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我想讨论四个问题,我相信全球的银行业正在面临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性的调整。银行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虽然我自己也是做银行的。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个结构调整有三个,一个是大规模和漫长的去杠杆化。

第二个现在去杠杆化才刚刚开始,随着去杠杆化,银行规模不可避免的缩小。与此同时因为这个危机对全球的经济格局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在危机之后,经济会不会回到原来的轨道,整个世界会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刚刚郭树清说到了,在经济下面是政治社会的增长模型。目前对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争论我必须倾向于经纪是不会回到原来的轨道的,实体经济的变化,是对整个银行业未来的影响,我觉得是巨大的。

第三个当然是监管的改革,这一次危机毫无疑义的证明了美国混业监管模式的失败。宣布了欧洲主要是法国、意大利的功能性监管的失败。这次危机当然也指出像英国这样的统一监管,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弱点。当然这次危机也表明像中国这样的机构性监管也是不够的。所以全球在寻找未来监管的时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银行未来的服务模式。

因为三重的力量,所以银行汇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变化。首先银行规模变小,第二是区域性模式会变化,第三是服务模式会发生变化。全世界银行业正在进入新的一个战国时期,谁是未来的赢家,谁是未来的输者,到今天还不能下判断。所以这对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既是一个痛苦的消息,也是一个愉快的消息。因为我们都会在未来的混战当中找出和定位自己。

朱民:我基本上把结论性的东西说完了。后面我用一些统计来支持一下我的简单的观点。 我们把全世界的金融资产做了一个统计。以2007年为金融业最高潮的时候,我们看到2007年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的总资产90万亿元,占到全世界GDP比重164%。2007年全球股票的市值627280亿美元,占GDP五114%,全球债券余额为798220亿美元,占GDP145%,全球衍生品名义值674420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是1229%。

我们今天看到今天国际银行业的资产已经下跌了3万多亿美元,全世界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都在快速的下跌。我们认为回到未来一个平衡点的时候,在三五年内,全球银行资产下跌20%是正常的,股票的市值跌掉30%是正常的,债券市场规模继续下跌,跌到25%是正常的。全世界金融衍生产品在现有规模下跌50%是正常的。所以这个规模在不可避免的下跌。

朱民:大家知道次级贷款总体规模7800亿美元。次级债券1.3万亿美元五,次级债券衍生成CDO的时候就比较可怕了,等到CDO转变成CDS的时候,是68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2倍到1.3倍,一个简单的金融衍生产品,一个产品居然能占到全球GDP的1.2倍到1.3倍,这个世界真的是疯了,所以我们才有今天的痛苦。

金融衍生产品这么快的回归,毫无疑问这个危机才刚刚开始。银行的核销和去杠杆化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债券,从危机到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债券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一个A评级的债券,到现在100块钱的价格还是只值10块钱。债券价值是市场反馈的最直接的一个反映。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去杠杆化是一个长的过程,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民:第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世界经济是稳定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愿望。我们在左边的图可以看到,这次危机贸易的下滑,已经远远超过了1929年的水平,所以经济的衰退引起了银行业作为服务业的萎缩。我觉得这是必然的,这是我关于整个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的看法。今天这里不做讨论。

朱民:全球金融结构正在调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第一次G3经济L型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发生变化,这当然也会引起银行业的变化。与此同时现在更大问题是我们观察到经济行业性格局在变化。我们看到美国的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创新经济,他是不断波动的。

在最后的时期,这是IT泡沫,IT泡沫下来以后,这是金融泡沫,现在整个金融泡沫以后,下一个问题是谁是引领未来全球增长的火车头。IT过去了,金融业过去了,我刚刚说了金融业的黄金时代在相当长时期内过去了。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不需要18倍大于他的金融服务业。这是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行业,这是一个很大的,也是大家都在寻找的问题。

全世界33个行业,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制造下一个大的泡沫,把我们引入今天这个危机。 我们看到广义的绿色行业可能会引领我们走出危机的火车头。

这里我要特别提出的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件。一方面是能源的紧迫,与此同时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我觉得这些事件会在根本上改变未来。比如说欧盟提出所有进入欧盟或者是跨越欧盟空间的飞机,增加碳排放的税。比如说现在考虑整个碳排放的概念,我们叫碳足迹。也就是说我计算一个产品碳排放的时候,我们会从原材料开始,把他所有的碳排放累计,一直到这个市场,看你一共排放了多少碳,由此对你征税,如果这样的话,中国还能生产钢吗?这些根本的理念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整个的领导行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朱民:我觉得这里最大的变化是全球金融根本性的变化。我把他称之为三个集团,第一个集团是消费和金融型的集团,就是美国这样的国家,这个模式活的很好,一直到2008年。第二是制造业和出口型的集团,包括中国、韩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是通过制造业不断出口赢得就业和GDP增长。第三个集团我称之为资源型或者是农业型的集团。

朱民:现在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正在上升,消费正在减少。美国消费是美国经常帐户赤字从8000亿美元,跌到3000亿美元,我们估计会维持在2000亿美元。这样的话,6000亿美元的美国净需求就没有了。那么这些净供给是谁呢?中国、日本、德国、韩国。但是作为第二个节团,他生产量不断按的扩大,它的仓储、原材料增加,当需求下降的时候,他无法调整产能,所以第二集团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我们看第四季度的数字,我看了以后大吃一惊,我们看到美国第四季度年化增长速度美国是-6.2%,日本-12.1%,欧盟5.9%,韩国是-20.8%。而到今年,美国欧洲经济相对比较稳定,而日本则进一步的恶化。第一个集团相对容易调整,第二个集团不大容易调整。在进行调整的时候,银行当然会受到影响,因为贸易减少,全球资本大规模的缩小。2007年全球资本流动是1万亿美元,而今年我们估计只有2500亿,资本不流动,银行干什么?

朱民: 第三当然是监管的变革。我们前面说过,美国的监管模式是失败的,英国的也是失败的,欧盟也是失败的。他们在金融危机之后都提出了改革方案,我们把他们三个方案总结起来的话,他对全球银行业的模式改变是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对银行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在整个变化下,整个银行业面临的结构大概会这样的几个变化。

第一个是规模的下滑。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个是整个经营模式的变化。他为社会和股东长期利益服务,特别是有几个大的变化,银行不能有大的交易帐户,银行要加强管表外业务。同时不可避免的,银行的国际业务会大规模减少。从地域上来说,欧洲的银行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他们的净利润将幅度下降。欧洲和美国银行业受到的损失是巨大的,与此同时欧洲受到的损失更大。如果我们看未来的话,银行业的规模在缩小,银行业的区域结构在变化,在2008年全世界的银行业只有亚洲的银行业有利润1641亿美金,所以区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银行个体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强,以美国银行的股价来看大家看到花期和美国银行的股价下跌之后,及没有回来很多。JP摩根回来了很多。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股价非常可怜的呆在低处。所以银行业也在未来整个行业的变化当中寻求自己的出路。 当然我们很高兴,中国的银行业还是走在前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在市场上占有主导的地位。因为我们还有规模,我们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总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动荡的时期,我们正在寻找一个新的未来,并且重新定义一个新的未来。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现在我们还不清楚,我们都在努力中,谢谢大家。

作者: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