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鸿雁

1980年代中期,老百姓对彩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当时国内的电视企业都只能进口散件组装,而且,国家还要计划审批,不可以随便生产。当时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买电视要凭票,黑市上一张票甚至炒到五六百元。当时,中国正处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对靠进口散件组装的彩电征 “特别消费税”,当时一台14—18寸的电视机要征税500-600块钱。

1989年,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取消了彩电特别消费税。长虹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大幅度降价,而这次降价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时正是在1988年抢购风潮过后,整个经济波动的时期,国内有100多家彩电厂商,很多企业规模不大,产能只有三五万台。而如果要做大规模、要进行市场普及,必然要在市场上做价格调整,调整的前提是技术保障、品质保障、服务保障、产能规模的保障,这几个方面长虹都占有优势,这样就给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1980年代,长虹厂最初生产的电视机产品(长虹集团供图 更多老照片 >>

“很多厂家联名上书国务院,当时是李鹏总理在任。他对企业的上书作了一个批示,说长虹能降价,说明长虹有这个实力,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后来,对于降价,大家也就能以正常心态认识了。”刘海中说。

1991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长虹1990年首次荣登彩电行业销售冠军。从1990年开始,长虹连续保持了19年的彩电销售冠军美誉。

深山伐木建起长虹前身七八零厂

长虹的前身七八零厂是一家军工企业,也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1958年5月,七八零厂在绵阳城郊破土动工。来自于祖国大江南北的第一批员工们到深山老林中伐木作原料,在前苏联专家的支持下,将厂子建了起来。

因为长虹最早是军工企业出身,厂名也只是一个代号780,1961年才改名叫国营长虹机器厂。而绵阳地处四川盆地,平时能够看到阳光的时间比较少,当时的领导者期望这个企业能像天上的一道彩虹更加绚丽、持久,因此便起了长虹这个名字。

50年代末到70年代,虽然经历了文革,但是没有影响长虹在国防事业、军工产业的发展,到现在长虹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电子军工企业,而且生产研制的产品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火控机载雷达,发展到航空、航天、重型武器装备的研制。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神州系列飞船、长征系列火箭,包括宇航员翟志刚穿的宇航服,都是我们长虹生产的。包括现在推出的歼十飞机,它的电源系统就是长虹研制生产的。”说起这些,长虹集团企划部部长刘海中依然自豪不已。

赴美考察电视回国挨批斗 对外合作停滞

1972年,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指导下,长虹开始涉足电视机的研制。

当年,长虹的首台黑白电视机终于研制出来,9英寸大小。当时,中国与西方的一些国家还没有外交关系,电视研发主要靠自主创新。长虹当时也跟罗马尼亚、捷克、东德、前苏联这些东欧国家也进行了一些交流,当时18寸黑白电视机机壳、显像管都是罗马尼亚提供的,但是画质、显示效果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1973年,周总理批准从美国引进我国第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由老厂长王治东率队,到美国康宁公司考察电视机的发展。(注:康宁公司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玻璃制品厂,在平板电视的玻璃机板上有非常强的技术优势。)离开的时候,康宁公司送他们一个小礼品,是一个象征着长寿的玻璃制品小蜗牛。

没想到,这个蜗牛却成了江青攻击周总理的法宝。她到四机部破口大骂:“帝国主义侮辱我们,说我们像蜗牛一样爬行呐!要追查!蜗牛在哪里?拿出来!我要拿去展览,退给美国联络处,生产线我们不要他的!”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蜗牛事件”。长虹电视机的开发不得不暂时放弃。而这也影响了中国电视工业、电子产业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使中国的电子产业发展滞后了十年。

上马彩电生产线引发争议

70年代末期,80初改革开放后,长虹开始跟日本松下进行基础技术合作。而长虹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在1983-1984年研制出来的。当时,长虹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也是国家批准引进的第131条,也是国家批准的最后一条彩电生产线,也是长虹跟松下交流的结果。

“上马彩电工程,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第一,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外国技术的引进,因为引进成本很高;第二,由于当时的发展很快,基本上每个省都有1-2个彩电线生产项目,仅四川省就有三个彩电生产企业。”刘海中说,长虹当时的领导者力排众议,决定上马彩色电视生产线,并且与松下、东芝、飞利浦等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一方面引进技术,一方面搞自主创新。

1990年代中期大降价 三个家庭就有一户看长虹

1996年,长虹再次发起了一次著名的价格战,市场占有率一下子达到了35%。此次“战役”也使很多不具备优势的小企业退出了市场。当时,大屏幕彩电主要是由国外企业生产的,而且价格昂贵,一台29寸、34寸的彩电,要卖到八九千元,甚至上万。而长虹通过与东芝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了一种机芯,配上国家当时建立的彩管厂,产业链比较完整,彩电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大家最近很关注的酒井法子,当时就是在央视黄金时间频频出镜,给画王打广告的。那个时候我们推出的红太阳34寸彩电的画质与东芝的火箭炮等不相上下,价钱却便宜一大半,所以十分受欢迎。”

而中国彩电的普及也正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到现在为止中国彩电保有量超过3.5亿台。当时长虹有个统计,大概每三个家庭里面就有一家看长虹彩电。

连续19年蝉联中国彩电销量冠军

如今回顾起这几次大的价格战,刘海中表示,中国的彩电业是最市场化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必然带来成本的降低,在这样的行业里面应该说是没有暴利只有微利的,所以对价格战应该以平常心态看待。“通过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长虹几次大的价格调整,中国彩电业不断优胜劣汰,由原来的100多家到现在只有七八家,但正是这七八家使得中国的彩电业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构架,我觉得这应该是市场化的结果,不是价格战的结果,价格战只是在市场化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现象。”

今年3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长虹彩电国内销量份额达到15.2%,康佳14.49%,创维13.69%,海信12.25%,TCL10.35%,成为彩电行业的前五强。至此,长虹彩电已连续19年保持国内销量领先。如今,长虹这个彩电大王正在把等离子当作它新的发展方向。

平板时代押宝等离子

在平板时代,四川长虹一直押宝等离子产业,液晶电视销量国内市场排名仅第5,而由于等离子的市场份额还很小,这直接影响了长虹的表现。今年以来长虹的股价涨幅为45%,远远落后于家电行业80%的平均涨幅。

虽然如此,但长虹内部对于PDP项目充满了信心。

“从国内的消费情况来看,现在已经逐步进了42寸的市场。所以大屏幕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方向。而屏幕越大越显出PDP的优点。”长虹集团副总工程师阳丹表示,家电下乡政策出来以后,日韩面板巨头一方面对自己的面板生产线减产,另一方面大举购买中国台湾的面板以减少其向大陆厂商的供应,从而操纵面板价格。其结果就是屏涨价挤压了国内彩电企业的利润。“国家补贴的钱相当于变相地被日韩面板巨头抢去了。”对此,阳丹深表痛心。“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做PDP,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困境。”

支持长虹观点的还有一组来自中国电子商会的数据,上半年大屏幕42英寸、45英寸以及50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销售绝对量分别增长了46.2%、36.2%、46.1%,大屏幕的电视销量在持续上升。

四川长虹提供的信息也显示,今年1~7月,长虹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0%。为了强化等离子优势,长虹也在加大投入。本月初,四川长虹30亿元分离可转股债中有10亿元砸向了等离子项目。

产业链成熟期或将在明年下半年到来

目前,对于长虹等离子项目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解决好平板电视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核心,就是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自主创新。如果核心部件不能实现国产化,长虹等离子项目也形同于虚设。

日前有消息称,日本松下总部频频与国内平板企业长虹、海信、TCL等高层接触,还将批量供应约10万片PDP模组给海信,以期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对此,刘海中表示,“包括国内一些厂家其实都跟长虹有持续的交流,希望能够共同分享大屏幕等离子屏的资源。我想有更多厂家参与等离子产业项目的话,对于推动中国彩电的发展,扩大中国大屏幕平板电视的消费市场是有好处的。”

“乐观估计,中国等离子产业链的成熟将在明年下半年到来。”刘海中表示,国家已经把等离子屏产业项目列为重点支持产业项目,这样国产化、本土化的周期会大大缩短。而与此同时,中国大屏幕消费的上量期也可能与产业链的成熟期同时到来。

“我们目前推出的42寸等离子和50寸等离子彩电,价格不到国外品牌的一半,销售非常火爆,而且据我们调研,买等离子电视的很多是普通工薪阶层。未来随着我们产能扩大、技术升级,以及产业链的国产化、本土化以后,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如果有一天一台50寸等离子卖到5000块钱左右的时候,我想应该是大屏幕电视普及的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