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9月20日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今日在“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表示,由于当前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增长再次下滑不可避免。从中期长期来看,财政的问题,银行资产的问题,企业盈利就业等问题,由于经济结构无法得到调整,这些问题将在三五年内显露出来。

许小年指出,由于政府推出了“慌不择路”的政策,使得经济中存在的原有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恶化,错过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

他还指出,政府拉动内需的资源几乎都投入到投资中去,使得中国经济投资和消费失衡进一步恶化。“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推出政策拉动国内需求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再增加投资。再增加投资,无益于给一个戒毒病人送去另外一支鸦片,或者用老百姓的话讲,叫饮鸩解渴。”他说。

他认为,刺激需求应该刺激消费。“我不能同意四万亿的政策短期有必要,我认为四万亿的政策也罢,七万亿的银行信贷也罢,在短期内没有必要。因为这些资源绝大部分进入了投资领域,而没有进入到消费领域,消费恰恰是国内需求最有潜力的地方,消费恰恰是多年以来落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地方。”

“而政策执行的结果是加剧了过剩产能,过剩产能过若干年之后,就是银行坏帐。过剩产能的问题,已经到政策决策层必须认真面对的时候。”他说。

许小年表示,比经济结构失衡更严重的后果是,优汰劣胜的国进民退,而这与30年改革开放大方向背道而驰。由于在经济下行时期,投资的风险加大,银行很自然地把资源投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所以今年上半年,银行资金大量地进入到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进入到国有企业,形成了国进民退的态势。

“我们看到民营企业纷纷找国有企业,戴上一顶国帽子,以求自保。这和我们30年改革开放大方向背道而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显著提高,结果当然是经济效益的下降,结果是社会的公平性受到伤害。国有部门成为特殊的部门,可以享受到其他无法得到的资源和优惠政策。”

作者:周红 毛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