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多转型,我想转到两个方面,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我们过去从出口的主导转到出口和国内需求更平衡地发展。理解中国现在更大的背景,我们知道1870年到一战之前是第一次全球化,这一次全球化,全球出口占GDP比重从4.6%提高到7.9%,之后大致是去全球化,所以1950年出口占GDP比重占到5.5%,之后开始这一次的全球化,现在已经占到25.6%。第一次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次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看起来过去30年里,如果我们按照世纪来算的话,GDP年增长10%的话,出口增长是15%。这样的话,到2007年,我们的出口是1978年的553倍,GDP是82倍。由此我们判断中国的出口占到GDP的比重从4.6%改革开放78年,到现在的37.5%,2007年。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的话,全世界所有的经济体按照顺序排,前十位的经济体只有的德国稍微超过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其他的国家都比我们要低,包括美国低得更多,才8.4%,日本才16.3%,现在英国也是16.7%。

要讲到蔡昉教授说的大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出口占GDP如此之高,确实让我们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不管怎么讲,我想这个趋势可能未来没有办法这么下去了。接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刚才蔡昉讲了一些比较乐观的东西,刚才王一鸣也讲了很多体制的问题,我提供几个统计,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个都按照一个国家算,我们跟世界进行排序的话,大致来讲,广东是第一,排到世界第18位,其余17位是土耳其,67%,这是2008年,按照汇率算,广东GDP大于波兰、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大于比利时、大于瑞士、瑞典、沙特阿拉伯,第二位是山东,第三位是江苏,他们的GDP都大于挪威、奥地利、伊朗、希腊、丹麦、阿根廷。第四位浙江,大于委内瑞拉、爱尔兰、南非。第五位的河南GDP大于芬兰、泰国、葡萄牙、哥伦比亚。第六位是河北,GDP大于捷克、香港、尼日利亚。第七位的上海,大于罗马尼亚、以色列、马来西亚,四川GDP比重达于新加坡、智利等等。我们看中国最小的一个经济体是西藏,但是它的GDP仍然大于蒙古。我想这是一个从经济规模来看。

另外可以从人口规模来看,也是蛮有意思的,一百年前,全世界人口有16亿,美国大约是9千万,占5%点多,现在全世界有68亿人,中国大致上不到20%,我们现在知道中国的人口规模和一百年前美国崛起的时候,世界人口的规模是相当的。这个人口规模其实对很多产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是不行的,中国电信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很简单,我们就是人口多。按照我们每一个省,其实我们看一下,它的人口规模,我就不多讲了,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广东第一、山东第二、河南第三,都大于德国、越南、菲律宾,四川、江苏大于埃及、土耳其、伊朗,河北湖南大于泰国,安徽都大于英国,陕西都大于加拿大。如果我们这几个图放在一块我们可以这样考虑这个问题,中国就是全球,中国本身就是个全球,刚才蔡昉讲了我们地区之间、各种差异、我们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如果全球只有这么大的话,我们怎么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这个我还是充满乐观情绪。

与此相关的,蔡昉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这个地区的发展其实蛮有意思的,如果我们过去三十年,你看第一个十年里增加最快的排到前四位广东、浙江、福建、山东,第二个十年排在前四位的是福建、广东、浙江、山东,全是东南沿海的,到第三个十年的时候,1999年-2008年,我们看到,发生变成了,排在前四位的是内蒙古、陕西、天津、宁夏,过去六年里,也就是从2003-2008年的话,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内蒙古,第二是河南、陕西、山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经济增长的重心在往中西部转移。我们看一下各省的三十年的增长速度,这是从1992年画起到2007年,1998年之前,增加的速度差别是比较大的,这个图像上我们看到带比较宽,而且98年之后,增长的速度带就变窄了,中国各省之间的差异本身在缩小,因此是第一往西部转移,第二是在缩小。唯一一个例外,这个图里鹤立鸡群的是2003年之后的内蒙古,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

我们不可忘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与它的交通成本有关,过去我们大致算一下中国任何两地之间的运输时间,现在大体是20年前的三十分之一,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过去我们叫做贸易,出口比国内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还要低,海运成本更低,未来我想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当然,所有这些是依赖于我们怎么去做。我想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过去是宁愿开拓国际市场,不愿意开拓国内市场,这有很多充分的理由。下一步我想我们着眼于怎么开拓国内市场。所以我讲的这个国内市场和我们现在讲的传统内需是不一样的。创造传统内需是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用货币、财税政策增加需求,增加投资、增加消费,我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是中国每个毛细血管里都变得自由起来,创造力就会出来了,这样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本身,它的潜力就是无比无比巨大的。

我们来引用200多年前甚至300年前我们都知道的著名经济学家的话,第一位是法国的可奈,他讲中华帝国相当于所有的欧洲如果统一在一个主权之下的话,这样一个规模,亚当斯密说中国国内市场的范围并不亚于所有欧洲不同的国家放在一起。只要我们做得好,我们有希望做到亚当斯密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市场,他对这个增加的潜力带来了什么。我们也希望未来世界实现亚当斯密在200年前说的一句话,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市场的开发会使得……,所以我说,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还是比较充满信心。当然,我还加一句前提条件,就看我们事在人为,如果我们不好好做,我们像过去两百年一样,也没多大希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