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的话还没说完,我不得不发出一声惊叹:“哇,是保时捷卡宴!”

我的家乡在广西贵港,在我的印象中,过去这个小城的人均月工资还不到千元,整个城区只有一个路口需要安装红绿灯,马路上充斥的是三轮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一辆百万级好车和它们共同拥挤在狭小的马路上是件可怕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买得起、养得起这样的豪车呢?

卡宴是我进入贵港新城区后、10分钟内受到的第三个刺激。第一个是气势恢宏的市政广场。以前只听说家乡在建一个面积广西第一、全国第三的市政广场,当时并没有在意,没想到真正身临其境时,从天安门广场回来的我还是被它的气势所压倒了。第二个刺激就是来自老同学阿威所居住的小区,没想到从品质到管理,都比我北京的家强上百倍。

家乡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贵港市GDP2000年只有130亿,现在接近500亿了,几乎每5年翻一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1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贵港港,近10年来一直稳居华南、西南第一大内河港之位,去年更是跻身全国十大内河港。

我想起了我们村里一个可以这些数据相呼应的现象:几年前,由于壮劳力都东下广东打工,村里很多人家农忙时节不得不请人帮忙,这些人每天的佣金已经从原来的30元涨到了50元;也就是说,一位在贵港乡下打工的农民,如果他每月干满20天,他的“月薪”也有上千元了。乡下打工尚且能拿上千月薪,更何况在贵港城里上班的城镇居民?

而且,贵港素来不缺乏生意场上的弄潮儿。

由于贵港地处西江干流中游,航道优势明显,所以,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的很多散货大都是先从陆路运到贵港港,再从这里水运至广东、香港及澳门。我的亲戚朋友里,就有做过贩煤生意的,还有到云贵承包小煤矿、再经贵港把煤运到广东的。我家所在的县级政府(覃塘,在贵港西边)到贵港港之间的20公里公路,则是西来各色货车的必经之路,上世纪90年代,这条路的两边突然冒出上百家云、贵、川、湘风味餐馆,成为一景;前几年,路边又冒出十多家加油站,这些加油站的投资者们并不是认为司机们需要每隔两公里就要加一次油,而是觉得中石油中石化会花高价来收购他们刚用上千万元建起来加油站。

现在,许多加油站甚至被改为猪圈,成为路边新景的则是一片片茂密挺拔的速生桉。据说,我的一位高中化学老师曾经在两年间从种速生桉这桩生意里赚到数百万元。虽然有声音认为这种生命力极强的外来树种会透支土壤肥力、破坏环境,但许多类似于化学老师的暴富故事正激励着贵港成千上万的农民也投入到速生桉种植竞赛中,如火如荼。

看来,我印象中那个人均工资不到千元的南国小城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在我的印象里,贵港市肯定还停留在人口十多万、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的那个贵港,但阿威告诉我,现在贵港城区人口已经超过40万了,面积更是远超过去,大概是40平方公里左右。

这个数据再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根据我有限的知识,一个周边以农村为主的城市,仅靠内生式发展和零星贸易,10年时间是难以做到如此的爆发式扩张的。

贵港港的吞吐量在1998年开始走出低谷、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999年开始起飞。10年间,贵港作为西南腹地和珠三角之间最佳“中转站”的潜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其年吞吐量从500万吨开始直线上升,目前已经远超3000万吨。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水代表着财富。在贵港,这是可以精确计算的:从贵港至广州的运输中,目前水路运价每吨公里约为0.04元,而铁路运价为水路的3倍,公路运价为水路的7倍;从能耗方面看,水路每千吨公里耗油不到公路的1/9;而且,水运占地少、运量大、污染轻。所以,很久以前,那些以船为家的航运生意人就意气风发地吟唱出了他们心中最壮美的“诗”——“贵港贵港,贵在有港。上(游)有贵港,下(游)有香港”。

民间智慧是伟大的,而官员恰恰把这种智慧进行了升华。他们发现,要进一步巩固贵港在香港及珠三角中的地位,必须着力构筑铁、公、水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变“中转港”为“货源港”,实现这个转变的绝佳机会则适时出现:珠三角过剩产能、落后产业拉开了大转移的帷幕。他们认为,原材料和产品两头或其中一头需要大规模运输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廉价的水运往往情有独钟,珠三角的大型企业也不例外;而如果他们愿意来投资,贵港甚至可以为他们建专用码头。

于是,他们围绕这个思路展开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工作。据报道,目前世界水泥巨头在贵港的年产能力达到900万吨。香港华润集团已经在贵港建成年产水泥能力10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5条。

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威说,过去贵港港吞吐量70%以上是中转货物,这些货物大多是来自云贵川的煤炭、矿石等,经过铁路、公路运到贵港港走水路转往广东方向;而现在情况已明显改变,2008年贵港港3112万吨的货物吞吐量中,80%是本地货物,产量占全广西近25%的贵港水泥就占了贵港市港口总吞吐量的50%。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贵港市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900多个,合同投资额660多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60多亿元。其中,属东部产业转移项目560多个,占项目数的72.2%,实际利用资金200多亿元,占全部引资的55.6%。

其实,贵港市的官员们在做的事情跟广西各地以及其他内陆省份的千千万万官员争抢着做的,是同样的一件事情——吸收东部过剩产能和落后产业。只不过,贵港有先天优势,而贵港的官员们更加大胆、更加聪明而已。

这种转移,也“转移”来了贵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逆势大增长:2009年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1.7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排全广西第1位;实现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排全广西第2位。

让官员们感到自豪的是,这些大项目的到来还对贵港的本地资金和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带动作用。以我的家乡覃塘区为例,自从华润水泥和台湾水泥落户这里后,贵港市与之配套建设临江建材产业园区,从耐磨材料到运输物流,在当地催生了一批千万元以上投资的配套企业。覃塘区委书记李水恒对媒体如此感慨:“不少配套商最初都是骑着摩托车来送货,现在开着宝马来签约。”

但是,这种通过吸收落后产业将自己迅速“催肥”的模式,虽然让贵港的政府和部分民众获得了可怕的财富增长,但会不会也对贵港的环境产生可怕的破坏呢?

从这次我回家的体验来看,空气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由于时间仓促,我也没有发现其他的污染现象。不过,从贵港目前引进的这些主打产业看,包括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业、金属冶炼业、电力工业、制糖业、造纸,乃至加工制造,没有一个不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所以,我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

令人欣慰的是,我从相关的报道中看到了父母官们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在行动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们在引进这些项目的同时,比以前更加注意筛选,或者想方设法把项目搞成循环经济。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再次回贵港的冲动——回去买房。虽然目前贵港楼市的均价已经逐渐接近广西首府南宁,但我还是希望能买到一栋好别墅,然后,一个开着卡宴的人以数倍的价钱从我手里买走。这个计划是不是也有点像每隔两公里开一家加油站一样,有些可怕?

作者:黄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