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25日讯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度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日前结束,2009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今天正式对外发布。调查显示,200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2008年基本持平。

苏宁电器集团以117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首,国美电器集团、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分别以1068亿元、979亿元、705亿元、680亿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五位。百强企业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16亿元,比2008年第100名的14.1亿元增长了10%。

详细榜单:中国连锁百强榜

整体增速趋稳

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为13.5%,是1999年协会开展连锁百强统计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第一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析认为,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5.5%,其中汽车、家具类、及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分别达到了32.3%、35.5%和26.6%,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而粮油类、肉禽蛋类等在连锁百强企业中销售占比较大商品只增长了13%和8.3%。因此,百强企业销售增长依然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百强连锁企业开店更趋谨慎,导致销售增长动力减弱。另外,2009年全年CPI维持在较低水平,也对销售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发展速度趋稳也是在近几年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后的一个必然调整过程。无论是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还是外部网点资源供应,都要求企业以更稳健的速度发展。

外资快于内资

2009年,百强中外资企业增幅明显高于内资,也高于外资2008年的增幅。20家外资企业的销售和门店增长分别为20.4%和15.7%,2008年分别为17.6%和13.1%。

外资企业业态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业态。2009年,5家经营大型超市业态的外资企业共新开店115家,2008年上述5家企业新开大型超市68家,一年新开店数量增长了69%。

外资企业的单店业绩也明显好于内资企业。内资大型超市企业2009年单店平均销售额为1.7亿元左右,而5家外资大型超市企业单店平均销售额为2.2亿元,如果扣除新开店因素,这一数字还将明显提高(在五月份发布的《2009-2010年年度连锁行业分析报告》中将详细分析)。

百货快于快消品

在百强各业态中,百货业态增长最快,销售增长16.6%,门店增长19.4%。以超市为代表的快消品零售业态,销售增长12.3%,门店数量增长22.2%(快消品百强销售增长10.2%,门店增长9.5%)。在快消品的门店增长中,农村店贡献较大,如新合作集团,一年新增1.7万家店,其中大多为单店销售能力较弱的农村店。百强中的百货企业销售增幅在10%以上的占百货类企业的82%,而快消品企业销售增幅在10%以上的仅占60%,且有4家企业出现负增长。

2009年,百货业态比快消品销售增幅高4.3个百分点。2008年,百货比快消品增幅高2.8个百分点。

二三线城市快于一线城市

2009年,百强企业总部所在地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达47家。对不同区域百强企业的销售业绩比较可以看出,二三线城市百强增长明显高于一线城市。从百货、超市等业态中抽取上述一线城市10家企业和20家二三线城市区域型企业进行对比,一线城市百强的销售增长为5.3%,店铺增长为7.2%。二三线城市百强的销售增长和店铺增长分别为19.3%和14.7%。

百强企业中,销售增长在20%以上的企业共有24家,其中总部位于上述四地的企业仅有9家,占37%;销售增长低于10%的企业共有36家,总部位于以上四地的有24家,占67%。

2009年,连锁企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正在以更稳健的姿态面对2010年和今后的发展。协会根据调查预计2010年百强连锁企业销售增长将高于2009年,达到18%左右。在增长方式上,直接开店仍为最主要的手段。协会认为,提升单店效率,提高同店比,将是销售增长的重要来源。一些大型企业在合适的机会会更将积极地开展并购。

2010年,连锁企业将拓展多种营销渠道,网络零售业务将是一个重点。在2009年百强中,有31家已开展了此项业务,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是在2009年或2010年初开通的。

同时,行业发展环境也在逐步改善,协会通过配合主管部门的政策协调,也力求在资金扶持、减轻负担(包括用电、刷卡手续费、农产品税)等方面为连锁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商务部也在酝酿出台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协会认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连锁百强企业在总体上将依然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王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