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31日讯 南京地铁一号线因对客流估计不足而陷于运营压力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国内一些城市可能就要重蹈南京的覆辙。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秘书长张雁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称,面对各地兴建地铁项目的热潮,国家发改委设置了诸多准入门槛,而客流量就是其中的重要前提之一,但为了使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各地都会在相关数据上做一些处理,可以这样说,除一线城市外,其余申报地铁项目的城市客流量大多有水分。

“根据测算,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将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以‘十二五’期间地铁建设投资1万多亿计算,将拉动3万亿以上的GDP增长,将创造约1亿个工作岗位,这也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主要原因。”张雁说。

为防止地方财政压力过大,1995年“地铁热”时,国务院就发布了《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上海M8号线、杭州、沈阳项目遭受当头一棒,广州、青岛、西安、重庆、成都等城市的项目也基本停止。

“国务院有规定,年GDP总量在1000亿元、300万人口、财政收入100亿、单向客流高峰3.8万人的城市才能申请。”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说。

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市,人口已经有800多万,GDP和财政收入也早已满足了国务院的要求,但却在一号线开通后的较长时间内遭遇了客流严重不足的尴尬,期望日收益200万元,实际却只能收入60多万元,“南京对今后几十年客流量做过详细的分析预测,地铁的建设规模是按25年后的客流量来设计的。”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佘才高说。

“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靠线网的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提高顾客的换乘率,同时要在票价上尽力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客流转到更加便捷的地铁中来。”张雁说。

“南京地铁刚刚确定了2元起步、4元封顶的定价,在国内仅高于北京的2元一票制,但北京每年补贴地铁营运亏损10多亿元,南京财政则不予地铁运营补助。市民其实心里都有杆秤,会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性价比。地铁自降门槛,等于放水养鱼,表面上减少了单张票的收入,可由于客流量大了,总营收反而增加。”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宋国强说。

据南京地铁测算,一号线南延线、二号线开通后预计日客流量将达60万人次,明年将达到100万人次,后年将达到140万人次,届时不但还上每年7亿多元的贷款利息,还将有1亿元的盈余。

“实际上,南京地铁在业内是作为模板来推广的,其运营收入、广告收入、沿线开发在国内仅次于广州地铁。即便这样的运营水平也长时间面临客流不足的压力,正在上马地铁项目的城市对此应当提前预案。”张雁说。

相关专题:

地铁“大跃进”:万亿投资 谁来买单?

作者:陈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