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创新”这一理念,是由瑞典麦拉德伦大学凯伊•米可斯教授提出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本身就是一次有趣的创新。

米可斯教授创办的创新咨询公司——创新工厂,专门为企业或组织提供从建立创新程序,到拥有产品创新体系的一系列服务。创新工厂的理念是希望人们对创新的理解,从重视创新想法转移到如何实现创新、如何将创新推向市场这一问题上来。

米可斯教授认为,要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需要不断将新产品或服务迅速推向市场,而不是等着创新出现。于是,米可斯教授问自己,是否可能在72小时之内完成从想法到产品的创新过程?

凯伊•米可斯教授本身既是企业创始人,又是创新发明家。他迄今已经为15000至20000名创新人才提供了培训指导,参与了3000多项创新项目的筹资工作,他自己也有30项创新发明获得了专利,成功创办和合作创办了15家公司。目前,米可斯教授还在瑞典麦拉德伦大学担任创新科技学科的教授。

由凯伊•米可斯教授发起创立的“72小时创新竞赛”,于2007年春季在瑞典首次举行。这项赛事第一次开赛就获得了7项创新专利,其中3项创新专利产品的生产许可在比赛结束前就便被企业买走。其中一个成功的创新产品,是一个可调节的蜡烛台,其专利已经被瑞典知名室内装饰商店DUKE购买,预期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提出这个创意的是一位14岁的女孩——她是最年轻的参赛者。

创新工厂已经在瑞典连续举办了14届“72小时创新竞赛”,在海外举办了四次(两次在芬兰,两次在中国)。瑞典电视8台为此拍摄了10集专题纪录片,向公众介绍“72小时创新竞赛”的成功之道。

通过创新工厂的模式,客户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产生更多的创新。他们使他们的创新程序和对创意点子的处理更有效率。目前,创新工厂已经成功帮助一些大型客户进行创新系统的改进与再造,其中包括:爱立信、萨博、秋田银行、斯特诺船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等。

整个“72小时创新竞赛”设计在封闭环境中进行,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学历背景的选手组合在一起结成创作小组,变成一个72小时不间断的创新生产工厂,要求参赛团队在持续72小时内完成创意、制作、评估、专利注册等完整的产品创新环节,最终提交符合专利保护条件的新型产品或新型服务。每个参赛团队都有多学科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如设计师、工程师、专利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

“72小时创新”理念解读

变革之风吹起,不要建避难所,建风车

当变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或即成的事实,是为现有的一切寻找庇护,尽最大努力将目前所拥有的保持下去,还是顺应或者积极推动变革,建造“风车”?后者自然是一种聪明的选择。这也是瑞典教授、“72小时创新竞赛”模式的创始人凯伊•米可斯教授所坚持的。

创新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

凯伊•米可斯教授认为,要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创新必不可少,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速度是关键因素。创新的产品能在短期内完成,进而推算在72小时内可以完成,这通过首届“72小时创新竞赛”得以验证。

人人可以创新

创新不是专家的事儿,所有人都可以创新;创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创业心,时刻准备着,总有创业成功的那一天。在瑞典就有84岁老太太成功创业的例子。这就是说创业精神是贯彻整个人生的,是生命的活力和动力之一。

创新不是一个天才的事儿,而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

创新需要一个团队,通过一定的程序,在各领域专家的指导下来完成,而不是靠一个天才来创造。

在“72小时创新竞赛”中,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学历背景的选手组合在一起,在设计师、工程师、专利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从创意、制作、评估、专利注册等完整的产品创新环节,最终提交符合专利保护条件的新型产品或新型服务。

在创业过程中,最核心的是项目主管,在他周围有销售、设计、生产、后勤、研发和管理等等环节,项目主管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创业的质量。

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发明了?

世界在不断的变化,看起来已经极大丰富的物质社会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否所有东西都已经被发明了?

世界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进。当变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或即成的事实,是为现有的一切寻找庇护,尽最大努力将目前所拥有的保持下去,还是顺应变革,建造“风车”?自然后者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气候变化,饥荒等等社会中依然存在或不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发明和创新来解决

车轮已经发明了,我们还需要重复发明车轮吗?当然,因为一个人可以拥有400个与车轮相关的专利。

创新要从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开始

只有一项技术或一个想法不能产生创新,好的想法也并不一定能保证创业的成功。应该是从想法到市场呢,还是应该从市场中发现想法呢?凯伊•米可斯教授认为,所有的创新只有在一个地方可以得到回报,那就是在市场上。发现市场中的问题才是产生创新想法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市场中的问题就是创业的机会,而并不是用好的想法去创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