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1日讯 中信证券今日正式发布下半年投资策略,再次重申其坚定看多的立场,研报中指出当前对股市担忧的背后是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担忧,其核心是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中信证券认为,短期内悲观预期有望逐步缓解,未来经济预期将沿着“保障房落实—通胀预期下行—海外避险情绪缓解”路线回暖,下半年上证指数将重回3000点以上。

对下半年市场具体发展的方向,中信证券认为,当前至7月上旬,市场仍有压力,沪指运行区间在2300点到2800点。这一阶段的投资逻辑将围绕“估值修复”展开。

而7月中旬至8月将是前期政策调控的效果显现期,中性预期下应该出现房地产量价下跌、通胀平稳、投资有所回落、消费基本稳定、海外经济在债务危机缓解后出现稳步复苏等迹象,此时投资者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将有所缓和,市场出现震荡向上,上证指数目标在3000点附近。

9月以后,随着主要大盘股完成估值修复,焦点将再次转移到经济面上。其中的主要风险点有两个:一是在业绩预期变化中,成长股的业绩能否兑现,若低于预期,9月份开始的中小盘股解禁将对高估值有冲击;二是四季度出口增速预期变化。

具体到行业,中信证券重点推荐六大行业:保险、股份制银行、房地产、工程机械、家电、农业板块,以及三大主题:以通信和传媒为主的“宽频”、节能减排和高端装备制造。

中信证券近期策略回顾:

5月CPI数据将公布 中信称A股迎来首个反转信号

对于市场从反弹到反转的信号,中信证券指出有三大信号必须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首先,随着地方保障房建设作为一项“政治锦标赛”的拉开,政府保增长的手段将从基础设施转移到保障房建设。新兴产业政策方面,新材料等政策的陆续落实也将在更大程度上缓解市场对经济转型和长期增长动力的担忧。……

中信证券称行情反转即将获确认 建议投资者加仓

中信证券在周策略中重申其提出的“市场从反弹到反转的五大信号”正在陆续得以实现,“第一个信号通胀数据落在市场内,稍缓紧缩预期。第二个信号,保障房建设方面,我们节前赴重庆、湖北调研相关建设计划,发现地方积极性很大,将会逐渐提振经济预期。无独有偶,近期外围市场避险情绪也出现缓解迹象,欧债危机告一段落,风险偏好再度上升,政治博弈下美元指数上涨出现中期见顶迹象,这三者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之前A股市场筑底 行情 的判断。”……

下一页:中信证券下半年策略研报全文

中信证券下半年策略研报全文:

我们认为,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的减轻和房价的回落,投资者对加息、流动性继续紧缩和地产调控加大的预期将降低,而保障房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将会减轻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在经济预期好转的背景下,市场将有望出现震荡向上, 上证指数 目标在3000点附近。

对股市担忧的背后是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担忧,其核心是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市场上对中长期经济的悲观论调认为,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呈现疲态,未来经济很难走出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传统模式,而这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效率的放缓、多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而我们认为,依靠传统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但“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这两大发展趋势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有力双引擎,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展开。需要强调的是,“新政治锦标赛”是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制度保障,其中保障房建设将对转型期的经济波动带来重要的缓冲作用。

对未来市场具体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当前至7月上旬,市场仍有压力,沪指运行区间在2300点到2800点。但基于目前上证指数下破2400点的走势已经反映了对房产调控和通胀预期的担忧,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也有所缓和,此时市场将会以震荡反弹形势筑下业绩底、估值底和政策底。这一阶段的投资逻辑将围绕“估值修复”展开。

7月中旬至8月,此时将是前期政策调控的效果显现期,中性预期下应该出现房地产量价下跌、通胀平稳、投资有所回落、消费基本稳定、海外经济在债务危机缓解后出现稳步复苏等迹象,此时投资者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将有所缓和,市场出现震荡向上,上证指数目标在3000点附近。

9月以后,随着主要大盘股完成估值修复,焦点将再次转移到经济面上。其中的主要风险点有两个:一是在业绩预期变化中,成长股的业绩能否兑现,若低于预期,9月份开始的中小盘股解禁将对高估值有冲击;二是四季度出口增速预期变化。

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城市化中传统产业的投资机遇。从中长期的视角去看,我们并不认为新兴产业能在短期内成长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传统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主导力量不可动摇。因此我们考察的视角将以传统产业为主线,这里的传统产业包含了周期产业、金融产业和消费产业三大类别,而把那些受政策强力支撑,与新兴技术、新兴需求和技术关联度较高,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都归为新兴产业。综合对转型期间各类产业变迁规律及前景展望和短期估值与业绩分析,我们推荐 保险 、股份制银行、房地产、工程机械、家电、农业、以通信和传媒为主的“宽频时代”主题、节能环保主题和高端装备制造主题。

作者:裴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