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经历寒冬之后逐步回暖。但回暖了的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连串复杂问题。跻身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中国经济面临什么挑战?中国经济为何要转型?如何转型?2009年世界经济中国单骑救主,然而功高至伟的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和超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能退出?何时退出?在强烈通胀预期下如何管理通胀与通缩?而风口浪尖上的房地产在此轮经济周期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房地产企业又将面临哪些机会与挑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第一场中国地产六方论坛:“论道2010年宏观经济:通胀如虎与流动性之惑”。

我们有请会谈嘉宾:

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聂梅生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

贾 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晓光 首创集团总经理

赵 晓 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对话主持: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主编刘晖先生

主持人:各位嘉宾上午好,我是本场的主持人,本场的主题是通胀如虎与流动性之惑,

也想听听各位嘉宾对未来长远的预期,这次论坛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分为两个部分,大家对该主题进行5分钟的阐述,阐述后还要围绕热点进行讨论和沟通。刚才三位嘉宾已经上台演讲,现在请赵晓教授分享自己的观点。

赵 晓:中国经济三十年会有大的变局,我对此进行分析。首先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尤其是2008年高速增长的三大因素都在变化。每一次都带来了滚滚的红利,最近工资大幅度的上涨,我预计未来的几年,大概是二、三年内平均会上涨20%—30%,今年高考的人数下降了75万,同时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12.5%,意味着人口红利利好的因素在逐渐的消退和变化,还未完全的变化,但是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经济离开了出口是无法谈论的,过去三十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中国全球化,实现了外需的增长,全球化和外需增长是中国过去三十年成共的关键。因为欧美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如果想继续出口的话是不太可能的,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推动因素也渐渐的过去了,不是别人不想购买,而是实在没有钱购买。

房地产业中国还有长远的发展,我认为政府不会像过去那样搞钟摆式的调控,社会出现问题,政府就开始打压,经济受到威胁就刺激房地产,这就是钟摆式的调控,这一轮就不会再出现的,也会出现聂会长说的转型和青黄不接的问题。

三大利好带动中国经济5—10年长期增长的因素都没有了,现在看不到新的增长点,还有就是靠政府制造通货膨胀刺激经济,我们在2009年已经看到。最近政府在收缩,已经看到了这种方式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中国经济今年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低,所谓的通货膨胀的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说通货膨胀是老虎的话,政府就是武松,而且政府是养老虎的,政府扮演武松的角色,通货膨胀不是问题,中国经济严重的问题是接下来是否会面临中期低速的增长,从现在来看,态势和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有三次增长,每次都是6%多,去年恢复性的增长,并不代表中国经济进入稳定性的增长通道,因此二次探底是不可能的,比二次探底更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如何寻找拯救的药方,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真正在什么地方,政策导向未明朗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经济三十年来从来未有的大考验。

主持人:中国经济在三大利好消失后,如何寻找中长期的增长知道,还处在雾中寻找之道,下面请刘晓光谈谈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

刘晓光:刚才各位专家已经将通货膨胀和楼市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我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是很大,特别是最近欧洲的情况发生后,大宗商品上涨的情况不大,外需面临萎缩,整个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但是通货膨胀的预期还是存在的。

第二,流动性,从去年以来货币是在缩减的,包括货币收紧、结构性收紧,流动性到哪里去了,基本上是铁路、公路、基础建设,一部分流向房地产业,今年地产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刘明康反复强调的就是结构性的问题,包括房地产企业使用贷款的顺序,都说明流动性偏紧,1—5月份的情况来看,大体的量是可以的,但是按揭贷款和开发企业贷款紧张,资本市场基本上是封闭的,信托的要求是特别的严格,最近大量的企业走其他的道路,例如做基金,最近外资的基金在准备进入,这是新的动向,我最近接触了几十个国际组织。从通货膨胀的角度,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对今年地产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现在还未显现,大企业目前未受影响,总的来看,比2008年强,比2005年差,这就是我的判断。

主持人:谢谢刘晓光的讲解,大家对于通货膨胀的观点,刚才张局长已经提到了,压力并不是很大的,但是要防止通货膨胀从猫变成虎,刘晓光说今年房地产业的压力很大,下面请贾 康所长阐述,您说中国并不是处在后危机时代,还是处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一部分,请您深化的介绍。

贾 康:概率的表述主要是外国人提出的,考虑退出的时候,反复的向中国进行概念表述,在今年一季度筹备钓鱼台高峰发展论坛的时候,国务院研究中心本来是将后危机时代写在论坛的主题上,国务院层面上确定将该概念拿掉,为什么要拿掉,不能简单的认同外国认同的后危机时代的概念。前面已经说到了,我们仍然认为危机并没有过去,并没有缓解,特别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出生以来,欧元区要密切关注。

宏观政策基本框架不动跟国际有内在联系,宏观政策应该相机的变化调整,既然并未进入后危机时代,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要坚持两大宏大政策框架不变,该概念是很容易说得清楚的。

我谈谈通货膨胀和流动性的问题,前面的观点不再重复,我补充一点,从今年的动态来看,我注意到前面张健华局长已经讲到,预计CPI在今年不会出现很高的表现,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3%,今年是否会达到3%左右,还有下半年外部情况的变化,还有调控过程中的成效。

无论怎样,3%还是高一点或者是低一点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三季度的数据出来后,如何将今年的调控和明年的调控进行合理的衔接,如果是3%多一点,在大的区间概念中说明物价上升中以通货膨胀为代表的压力是温和的,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西方温和通胀的概念是4%以下,而且都是可以接受或者是温和的,最近很多人认为温和的通胀是经济运行最好的状态,我宁可要相对温和的通胀也不要通货紧缩,在中国只要有通货紧缩的压力,跟着就是就业的压力和撼动全局的政治的压力。如何将温和通货膨胀把握的时间长一点,这是好的事情,因此不太赞同通货膨胀猛于虎的问题,也许是媒体希望将问题表述的更加尖锐一点。

该阶段过去后,通货膨胀的压力是迟早要来的,现在是通货膨胀预期。但是可以相对从容的讨论,压力到来的时候,采取怎样的对策。赵晓教授和刘总的发言是很好的,刘总的基本判断我是赞成的,赵晓教授的切入点是很清晰的,我谈自己的感受。

人口红利的变化已经越来越显著的摆在全社会的面前,所谓的拐点就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不存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道不存在的状态,拐点的时机就到来了,这是过去的理解。但是富士康连续的跳的问题,在中国现行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会观察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要不断的向外转移,拐点到来后才会明显的抬升劳动力成本和工资价格水平,在某种压力下必须相对显著的提高了。

富士康的用工规模是80万左右,用工年龄是18—20多岁,他们是新一代的农民工,在接受企业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有新的脆弱性,他们不会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吃苦耐劳,富士康的材料中反映,厂区内清洁配的很周全,电影院、娱乐场所、健身房等等,结果十连跳发生在富士康,除了偶然的因素外,有的农民工无法忍受只有加班才可以赚得到明显收入的结果,在流水线上的工作非常枯燥的情况下,心理出现了问题,很多的专家说,富士康如果按照自杀的概率来说,并不高于其他的人群,但是集中发生在大规模的厂区,成为震撼全国,影响今后经济格局的问题。因此不得不重视人口红利消失,加上新一代农民工忍耐程度的约束条件,意味着中国的用工成本要提高,从人本主义来说,并不是坏事,迫使企业节能和升级换代,该过程不是想做就可以做出来的,必然影响到今后的竞争力,我认为赵晓问题的提出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考虑采取必要的政策和相关的制度改进。

出口的问题

目前是否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出口发展态势的逆转需要其他的条件,我说的直率一些,虽然在国际贸易中摩擦性越来越多,中国和美国两大贸易伙伴互相的博弈越来越明显,实际上中国和主要的贸易伙伴的关系都涉及到核心利益,大家在啊博弈过程中,不得不把握分寸,中国的汇率会发生变化,出口在中长期会出现大的逆转,在扩大内需的恰体下要扩大出口,前一阶段出口的指标表现的相当好,财政方面将出口退税率从400多个品种降低甚至是取消了部分的品种,主要是高消耗、高度利用资源,制造过程中产生比较大的污染,对这些企业进行约束,配合结构优化调整出口结构的升级换代,说明出口还是有弹性和空间。

如果到某种情况下,出口增长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还是有调控的空间。房地产发展的模式,不会出现一个大的逆转,只是在双轨统筹方面认识更加清楚了,政策理性得到了提升,以后的制度建设因素加强,已经形成这种存量,房地产供给存量控制率就会降低,更多的中小户型,更多的节能建筑,更多和双轨统筹相配套的优化都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总的发展态势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力,我看不出来会有什么比较大的力度。

但是,我也知道赵晓不是说整体不行,而是谈大的趋势,我就简单谈一下。

主持人:刚刚做了全面的回应,中国利好的因素并未全部消失,中国经济的引擎还是比较的强劲的,等一会儿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有请聂梅生会长谈谈今年宏观经济对明年下一步走向的看法。

聂梅生: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都走上了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转型的阶段,这是迫在眉睫的,我们不能老是沉静于第一或者快要第一,或者经济总量排到第一或者是第二,整个产品的出口和制造业的出口很快超过了德国,其实这件事情不要老是去说第一,我倒是非常担心这件事情,因为以前第一支撑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力支撑以前的第一,把经济走下去并没有形成今年或者是明年做这件事情,我们比一下德国,德国确实是出口大国,但是是以高科技,以产品质量,以售后服务超过其他的国家而成为第一的,价格高,但是人家还是非常的看好,人家开始就是靠技术,包括日本,我们不是以质量拿到整个第一,我们是以低价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廉价和产品的廉价,我们是以数量和价格低廉拿到总量的第一,两个同比,从中国模式转到德国这种出口模式不是今年和明年能够完成的路,但这条路要走,中国经济支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在加上现在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国外又对我们限制高新技术的进口,开了G20首脑会议,其实很大就是要求他们对我国的放松,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宏观经济的转型是困难的工作,因为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存在了。

房地产必须要转型,在此之前我讲的都是转型。我一致认为房地产在产业链中是最大的买家,并不是说自己生产的产品完全是卖房屋,必须要购买很多的材料,上下游都要带动,上游可以带动原材料,也可以带动绿色材料,也可以使下游的消费品变成低质和廉价,也可以带动下游的消费,为什么不将房地产的转型从国家的层面抓起来,因为每年购买的数量加起来是7万亿元到8万亿元左右,如此大的存量,如果转型的话,就会比较容易的,因为房地产是买家,否则就象昨天的闭门会议,有很多高科技的产业,例如太阳能和家装行业都是低碳的,他们为什么来开会,他们认为房地产是买单者,房地产的量大,而且是跟终端和内需消费是结合起来的,房地产业本身是绿色和低碳的,就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转型。不能说房地产业泡沫多了,就要刺破,给其他的产业留出空间,有一次开会我跟与会者争论,美国搞绿色住宅,拉动了绿色汽车,就是新能源汽车,拉动了整个的就业,都是用住宅拉动的,我们也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更多的新能源,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没有人买的话,卖到哪里,就会像风力发电的现象一样。因此我认为应该将房地产的转型和中国的产业转型密切的联系起来,让他们做贡献,而且房地产也不可能出现全民的住宅,10年9次调控,我认为应该很好的考虑其他的模式,例如中国的老年住宅,老龄化比较严重,又不能做抵押贷款,是否意味着新的需求,因此要有新的积极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谢谢聂会长,您提了重要的观点,预期考虑GDP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还不如考虑经济转型如何推进。而且举了房地产具体的例子。

刚才在主题报告中听了张健华局长谈到宏观经济精彩的看法,而且谈了中国的经济周期不能跟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相比,新兴国家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周期,您对未来的看法是怎样的?

张健华:关于中国经济形式有短期和长期的,前面有嘉宾提到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长期来看有大的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其他成本的上升,我是这样想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有几大引擎,我们常说是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口短期内的形势还是不错的,今年前五个月的增长达到了40%,全年算起来也是20%左右,这是不错的,在经济危机未全过去的情况下,增长是比较快的。

但是不能忘记,去年数据低,但是今年全球都在复苏,虽然PMI指数中有出口新订单指数,还在扩张期,达到50%左右,但是六月份比之前有下降,还是会达到52%左右,50%以上是属于扩张期,但是增速是下滑的,目前的出口订单目前主要是以短期为主,三个月为主,最多是半。中国出口的传统几大市场,欧洲、美国、日本主的订单是在下半年,因为圣诞节的原因,短期内的出口要看下半年的订单情况,例如七、八、九月份的订单,都是为圣诞节准备的。从长远来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我们连续9年是国际上世贸组织当中提出诉讼争端的第一大国,去年的话,中国还是第一的,总金额100多亿美元,相当于出口总额的3-4%左右的,而且打官司不见得都输,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力,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问题,这是2007年亿前的数据,到2007年亿前,中国的制造业行业,出口竞争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亿同时在成本和质量之间能够比我们强,或者是员工的工资比我们低,但是效率比我们高,例如东南亚的竞争国家,越南、泰国的工资已经比我们有优势,但是在其他领域中是无法跟我们相比的,例如发达国家的质量是很好的,效率比我们高。但是成本没有我们低。中国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竞争力,也是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加工厂重要的原因,我相信这个优势在短期内不会很快消失,因为我们是经过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出口导向型是政府推动形成的,例如基础设施、教育体系都会存在一些优势,所以中国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出现问题,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相信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这是关于出口的内容。

中国投资率始终比较高,其实讲房地产业,我们有很多建设项目要建,中国未来增长点是城镇化建设,还有扩大消费,也就是说经济结构的转型,城镇化建设就不讲了,因为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业的投资不仅仅在大城市搞开发的,在中小城镇都有很多的建设,房地产就有很多的生存空间,还有新兴的产业,包括提到低碳产业,低碳产业的标准看似增加成本的一项要求,就会增加投入,这也是一种投资,这对于经济的拉动也是很大的,曾经有过初步的测算,就要实现40-45%之间单位GDP碳排放量,就是到2020年,这是我们对外承诺的,中国政府正式承诺的,要实现该目标,每年的投入要达到四、五千亿元,用于低碳建设,投资是巨大的,不要只是看到成本的增加,实际上也是机会,会拉动很多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大的机会,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以消费拉动的,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就意味着消费升级,中国目前已经达到了,今天虽然不能详细的讲,但是我认为也是大的机会,长期来说是不悲观的,短期来说明年是值得关注的,大家都在谈二次探底,经济增长最低点是去年一季度的6.1%,既然政府每年的目标都是8%,实际上每年都是高的,高了不见得是坏事,要考虑是否可以承受,还有社会资源承载的问题,既然定了目标,大家围绕目标去实现这样就会很好,制订的目标是否可以接受。

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增长,全年会达到9%左右,原来我们认为会达到9.5%,如果保守的估计全年会达到9%左右,明年现在还不好讲,如果没有大的变化,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是不断加强的,例如大家都提到了贸易政策中可以调整出口退税,投资也是这样的,4万亿元并未完全的投完,还有一些项目未下放,根据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调整。

通货膨胀来说,这一点跟央行比较密切,近期不是问题,但是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并不是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全年保持在3%也是负利率的,短期的负利率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期的负利率会引起资源的错配,资源投到不该投的行业,就会引发资产泡沫和潜在的风险,目前的CPI是3%,实际上PPI更高。负利率的算法有很多,除了跟一年期的贷款相比,还有跟贷款和收益相比,固定资产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进行对比,中国的负利率现象是比较严重的,短期是没有关系的,长期一定要关注的,因此要密切的关注未来,尤其是前期有很多流动性的情况下,这笔帐是早晚要还的,必须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主持人:谢谢张健华局长,其实刚刚各位嘉宾都阐述了自己非常精彩的观点,其实大体两个意见,关于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就是比较偏乐观的,关于中国长期增长并未消除,另一方面嘉宾提出了一些担心,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中国有这么大的体量,其实中国经济还是偏低,但是中国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持续,应该怎样转,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还是白金十年,还是平淡的十年,这都需要我们去努力,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最后很遗憾只能是每个嘉宾做一个总结,用一句话总结自己一些精彩的想法。

张健华:要我说一句话,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房地产业应该都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聂梅生: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更多的融入国际化,中国的房地产在未来的十年,就会和中国的经济同行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贾 康:我赞成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未变,我要特别注重以制度创新求解效率与公平合理的权衡的处理,这也是本次论坛的主题,我认为公平在汉语的表述里面已经代表了紊乱,如果说到几点公平的话,规则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等等,这些和效率没有抵触的关系,只有结果,结果的均衡状态和效率之间两者权衡的关键。

刘晓光:我就说一句话我希望来讲从房地产的角度来说,下一步还是要以稳定为主,这涉及到整个资产的价值,人民群众的资产价值,将来可能会很麻烦,第二个公共体制要价值,四万亿在投资,市政基础设施,路桥水电过程当中,就发现有很多项目,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将来会出现重大的问题。

赵 晓:转换发展方式,重现经济增长动力。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