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10年度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作为投资目的地,2009年中国吸引投资总额为9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3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贸发会议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吸引对外投资总额将升至世界第一,美国则将下降到第四,印度和巴西分列第二、三名。

中美商会此前发布的《2010年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也显示,82%的企业对在华业务前景表示乐观。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企业界和境外媒体竞相提出“中国投资恶化论”持续升温。一些外国企业担心中国现在不再像以前那么欢迎外国投资。

为消除外资顾虑,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中国今后将更加开放,中国市场的大门始终对外资敞开,这会给外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全球其它国家将因此受益。今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远超中国出口总额。

在这篇题为《繁荣的中国将更加开放》的文章中,陈德铭驳斥了“投资环境恶化论”,指出中国通过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投入资金创造环境,降低外国准入门槛等手段确保了中国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

陈德铭表示,在走出危机的同时,中国必须致力于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及环境产品和服务等领域。中国政府希望继续发挥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的人才、技术、管理优势,促进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博士22日表示,中国的投资环境并没有恶化,近期中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外资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具体项目要具体分析,在中国整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背景下,一些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项目遭遇挑战,但摆在外资面前的更多是低碳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就此认为,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力引擎,中国正致力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意味着吸引外资的结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外资企业应调整心态。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将有大量的机遇出现在外国企业面前。

此间有分析指出,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即“国20条”)出台,新一轮外商来华投资热潮呼之欲出。但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利用外资究竟该何去何从?后危机时代的外资战略又该怎样确立?

何世红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中大国地位正在得以实质性提升。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要顺应世界经济格局新一轮调整变化趋势,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为促进经济复苏,许多国家加大引资力度,采取强化国际投资合作、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等方式吸引跨国投资。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吸引本国企业海外资金回流。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面临越南、印度等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这意味着中国进一步利用外资压力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事实上,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降低外国投资的准入门槛。为了应对西方的担忧,中国还通过新的法律以及一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轨”并行的体系,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受到危机冲击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商务部15日表示:中国吸收外资工作不会削弱,只会加强。境外投资者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商务部相信,在政府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投资环境将会越来越优化。

据了解,主题为“欧洲和中国:世界经济的新引擎”的“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如何优化投资环境,将成为重要议题。

何世红表示,目前中国正站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关口。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此背景之下,“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

在2天会期里,欧中论坛将举办金融、能源、城市、文化与旅游、传媒等5个“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峰会”,还将举办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论坛、全国金融办发展论坛等2个论坛。此外,第5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也将同期举行。(汗青 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