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uotes.money.163.com/usstock/hq/NTES.html 财经5月讯 网易 财经《 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 》栏目近日专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他曾是赤脚医生,后来成为经济学家。他为了中国的医改事业,放弃美国教职回国。他极力反对计划模式的医改路线。他对医改有什么方案?

作为早年的乡村赤脚医生,如今的国际知名学者,刘国恩仍然对我国的医疗服务念念不忘。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至关重要的民生话题,刘国恩表示,关键在于供需矛盾。老百姓收入增加,需求大了,但是供应却跟不上。因此,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重在提高医疗供应。刘国恩谈道:“要提高医疗服务的总供应能力,你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引进来,开放市场,引进社会力量;另外一个是在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内部,通过内部的挖潜革新、提高效率,医疗服务供应能力才能够上得来。”

“引进来”是指引入民营医院,在准入层面,应该扫除对民营医院的障碍。把“社会力量”塑造成医疗产业的主力军。其次,要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一视同仁,不能让民营医院输在起跑线上。

而对公立医院的内部革新,则是指要把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挂钩。和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一样,刘国恩相信自利的行为才有激励去让人们造福社会。这样才可以调动公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动力,从而达到内部革新的效果。

对医疗体制的滞后,刘国恩痛批道,医疗业仍然是在走计划经济的模式。资源配置非常不均衡,大量医疗资源流向大城市,而大城市又流向北京。医疗改革需要做的是让集中的医疗资源分散下去,下沉到小城市、乡村。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资源集中必然导致腐败

网易财经: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发生了国进民退的现象,但是在医疗领域鲜有提到,因为公立医院一直都是医疗行业的主体。公立医院也是医疗改革的核心,刘老师,您认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 “七寸”在哪儿?

刘国恩:你刚刚说的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这个在其他领域谈得比较多,在医疗领域里面谈得比较少。事实上不管我们谈不谈它,这个问题在我们医疗卫生领域里面,本身的严重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我刚刚已经讲了,如果你认同我自己对中国医疗问题的判断,在“看病难”这个问题上是供不应求的话,你没有其他道路可走。除了你想尽一切办法促进供应的提高。那么供应力量的提高只有两条,一个是引入社会力量,帮助你增加供应能力,你来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第二是在内部挖潜革新,如何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内部的动力。那也需要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这个改革必须落实到医院科室每个人的头上。他们如何从过去的状态转变到一个新的状态,这样干劲十足,还不至于行为扭曲。

你说我们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生,非常的困惑,两难。一个方面行政工资定级把他们定得死的,非常的低;另一方面,他们面临自己要生存,要提高生活待遇,要像总理说的,要“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收入从哪儿来?一个正教授级别的主任医师,基本工资可能就3000多,他怎么去“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在这个体制框架内要过上体面的生活,除了开大处方,开大检查,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而这个大处方,大检查就是以百姓、患者来支付这个高昂的、不必要的费用为代价为结果的。这对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制度的安排。

我们说如果这个制度安排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引入新的机制,引入新的体制,那就是尽可能地让医生的这个待遇、收入和他的这个医疗服务提供的质量、绩效能够挂钩。这样的话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把财富既给社会,也能够惠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觉得真的是没有太多的复杂性在里面,就是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有良心想来做这件事,而不是站在个人或者部门的利益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来阐述这些问题。

资源的配置高度的集中在极个别的部门和个人的头上,个人手上,这是非常危险的。虽然它产生的效率、能量也足够大,我们目前中国的高铁全世界最好,这是以庞大的集中力量来产生的一个结果,可是这个力量,这个资源很可惜不是分散在社会上,而是集中由一个政府的行政部门和几个决策者来说了算,所以最后出了问题。在我看来,出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吃惊,一点不奇怪的。如果一点都不出问题,那真的,就是这么多万亿的资源都是由一个行政部门来做,而没有出问题,真的,他真是神仙,他真是圣人。

如果我们铁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可是资源、管理不是通过国家行政部门来管,而是实现社会化的。比方说中国出现几个民营的铁路公司、铁路的集团,我想这次目前网上报道的这个以前这个刘部长,把这个采购、招标的2.5%惠及给个人这个比重可能就没有这么大了。因为民营的这个企业家,他会在乎他自己开支的这个成本。

网易财经:对。

刘国恩:而国家,行政的这个力量在分配这个资源的时候是不在乎这个成本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节约下来也不是自己受益,是给国家的财政节约钱。那既然自己不能受益,干嘛自己要去做这件事情呢?回到我们医疗卫生领域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也要想把推动医疗卫生这么大的一项工作放在体制内来解决,尤其是国家财政还要加大对卫生的投入,在体制内来解决这个医疗资源的分配、使用,我想这不仅对我们广大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我认为是一个比较低效的一个方式,我觉得对我们主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一个资源安排的一个手段。这是一个高危职业。

网易财经:是,钱太多了。

刘国恩:是吧,所以说从哪个意义上讲,我都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应该是开放式的发展,面向社会的一个发展,而不是封闭式的,加强管制的,加强这种集中配置资源式的一个发展。这样于国、于民、于己都不利。

网易财经:您有没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方案交给卫生管理部门?

刘国恩:我刚才说了,其实管办分开,这是在“十七大”里面,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里面就提到的。管办分开本来是非常明确的一个词,就是监管Regulation,这在所有的国家都是由政府行政部门来执行的,这是正常的一个工作。监管嘛,你出台政策嘛。

网易财经:是不是这样理解,就是从卫生部系统里面,分离出一个“卫生国资委”?

刘国恩:是不是要分离一个“卫生国资委”我觉得这个形式倒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决策的这个机制。不管你归谁管,总之,你搞监管的人应该集中搞监管,就不要插手经办;经办人就受约于监管,你按照监管提出的各种条例、规章制度去做事,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民营医院也好,国有医院也好,合资医院也好,独资医院也好,都一视同仁。

而你现在,如果公立医院的体制不进行改革,那我们的公立医院的一院之长没有办法行驶独立的院长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职权,那他怎么去把他的工作能够有效地传递给下面的科室和人员呢?那怎么去带领这个团队提高效率呢?他是一个行政体制的一个棋子,被行政这个体制当一个棋子调来调去,他不可能也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动力去把一心一意的心思放在业务的推进上去,就不允许他这样做。你说一个现代医院的院长,基本上是一个行政的人员,他怎么能够带领一个现代医院的发展呢?这几乎是有点开玩笑的。